APP下载

叙事学视野下社会类纪录片叙事话语研究
——以网飞纪录片《民主的边缘》为例

2021-11-14李若卉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叙事文叙事学巴西

李若卉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社会类纪录片强调“表达形式的情节叙事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可以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性世界的深度挖掘”。原本质感厚重的纪录片在叙事学的包裹下,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网飞作为影响力与实力兼具的互联网付费平台,从行业现状及自有受众偏好出发,擅长把控社会类题材的纪录片,关注时下热点话题且不排斥敏感时政类话题。网飞出品的社会类纪录片《民主的边缘》,将镜头聚焦于巴西一段民主政治发展时期,见证了民主制度于巴西的剧变,赞誉如潮。影片态度相对悲怆惋惜,叙述了巴西一段重要的社会发展史实。

一、社会类纪录片叙事文本的搭建

在叙事学语境下,叙事文本是叙述者在其中叙述故事的文本。如果说素材选择与故事编排是线与面的二维关系,那么叙事文本则更像是为作品搭建了艺术化的三维立体模型,使作品立体饱满,焕发生机。在这一层中,作品将从整体上,以一种宏观的方式被阐述研究。

(一)叙事文本横向结构的搭建

我们可以将叙事文本结构定义为纪录片素材有机搭建的原则,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展开叙事、完成呈现的方式。罗伯特·麦基认为:“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在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结构主义研究常常基于这样一种设想,即表现在故事中的事件序列必须与那些控制着人类行为的规则相适应,反之,叙述就无法理解。因此,作为叙事文本的社会类纪录片在结构搭建上首先应做到符合叙事话语逻辑,使观众能够接受理解,使社会类纪录片真正完成叙事。社会学并非浅显易懂,纪录片《民主的边缘》为了使题材可视化,易被接受、被传播,叙述了“巴西的民主”进程,建立了“成立——成长——成果——衰变”的结构,叙事逻辑清晰完整。

尹鸿教授说道:“正确的结构往往产生于正确的事件,正确的事件诞生于正确的序列,而正确的序列能诱发观众最大程度的情感参与。”纪录片的影片结构建立在一定的美学构造原则和表现群体上,社会类纪录片创作者在结构组建上总是将“行为者”与“结构”有机契合,使文本能够最大化展现行为者,进而表现主题。

区别于版块化叙事的多行为者呈现形式,采用线性叙事的《民主的边缘》,选取巴西劳工党两代党首为“行为者”,他们是巴西社会民主进程的“符号”,亦使该片可以在繁冗的“行为者”中删繁就简,与时间性的线性叙事结构相契合,在时间的长河中思考“什么是民主”这一主题。

(二)叙事文本纵向层次的形成

热奈特认为:“叙事讲述的任何时间都处于一个故事层,它要高于产生这一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层级。”我们可以借鉴其概念,将社会类纪录片从超叙事层、主叙事层和次叙事层三方面展开研究,三者勾连互通,构建了社会类纪录片的纵向结构。

超叙事层是叙事学语境下的故事外层,可视为纪录片的外叙事层。在社会类纪录片中,超叙事层的使用在于给予各个平行的叙事版块内在逻辑联系、补充信息、影响影片整体走向等。超叙事层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民主的边缘》将视线聚焦于巴西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探讨了“何为民主”的主题,导演作为巴西民主化进程的亲历者,站在“超叙事层”,以画外音的姿态出演,既在形式上串联全篇,梳理逻辑;亦在内容上升华主题,可达到一定意义的“共情”,社会主题的纪录片在这一刻拥有了“诗意化的栖息”。

学者赵毅衡认为:“主叙事层是占据大部分叙事篇幅的叙事层次。”按照热奈特的界定,该层的叙事主体是在虚拟域之内的。社会类纪录片主叙事层内的主题应建立在真实存在的人物的基础上,相较于虚构类影片,作为非虚构类影片的社会类纪录片的主叙事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摄影术“物质现实的复原性”,以审慎的态度再现现实。

次叙事层与主叙事层共同处于叙事文本的虚拟域之内,主要为主叙事层提供补充说明,《民主的边缘》中,导演的母亲是一位顽强的民主主义者,是导演民主思想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母亲的一生践行了“不民主毋宁死”,作为次叙事层,导演借母亲表现了巴西民众对民主的渴望和普通人在践行民主之路上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社会类纪录片素材的选取

在叙事学视野下,“素材是按逻辑和时间先后顺序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由行为者所引发或经历的事件。”本节将从事件、行为者出发,就纪录片素材的选取展开探讨。

(一)选取事件

所谓叙事就是叙述一个事件,即“讲故事”,福斯特说“国王死了,不久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后王后也伤心而死是情节”。情节使故事鲜活、丰满。“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故事在变化中,有了扣人心弦的动态失衡,观众在失衡中找到价值归宿。所以说在社会类纪录片中,事件应该是具有灵魂和功能性的事件。

在叙事学中,“事件”被界定为“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因此,变化性是我们在创作时,为社会类纪录片选取素材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功能性事件在两种可能性中开启一种选择,使之选择可以实现”,从而影响了故事的叙事进程。米克·巴尔认为“事件是按逻辑和时间顺序串联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以此推演,社会类纪录片的事件在构成选择上要具有相关性,甚至是“同源属性”。

《民主的边缘》的事件选取巧妙:导演巧妙地使用了“家庭福利包计划”这把双刃剑,从大量采访和实际数据中得知,不同阶级和不同族群对这项政策褒贬不一,这项政策本身易引发矛盾;而本该为“家庭福利包计划”添砖加瓦的石油资源,也因各方势力的窥探而沦为巴西民主社会的诅咒。片中事件各具功能且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二)选取行为者

王国平认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作为纪录片的创作题材的,关键要看这个人物有没有表现价值,值不值得表现。”在叙事学语境下,“行为者具有一种意图,渴望奔向一个目标”,他们由环境形成,在环境中被缔造,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环境发生改变,或主动或被动。

第一,功能性。“一个行动元就是其成员与构成素材原则的目的论方面有相同关系的一类行为者。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功能。”我们所选取的行为者在社会类纪录片所需要的功能性范畴之中。第二,真实性。真实性包含两方面,首先是人物真实存在或存在过,其次是其行动能力在真实可行的范围内。第三,能力性。行为者应该具有意志和行为能力以实施目标计划。

导演选择了具有能力推动事件发展的典型人物——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表现巴西社会民主的阵痛。他的一生镌刻着巴西民主烙印,是极具典型性的巴西民主战士,他的政治生涯与巴西社会的民主进程亦步亦趋,他是推动者,是受益者,也是屈从者。

三、构建故事

希区柯克认为,“戏剧是去掉了枯燥无味的时刻的生活。”构建故事不是对于生活的机械照搬,而是对于原始生活、原始素材的提取与加工,是艺术化处理。

(一)时序

热奈特指出:“故事的时间可以是多维的……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这些事件的‘自然’顺序,把它们有先有后地排列起来,因此叙述的时间是线性的。”社会类纪录片的叙事时间顺序与素材时间顺序是存在差别的,形成时序。此差别在叙事学语境中被称为“时间顺序偏离”或“错时”,其以素材时间为依托,也在无限地解构并扩展原时间概念。

首先确立纪录片故事线的主要叙事内容并确定叙述方式,需要强调的是,主故事的确立是相对的,其处理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其次,确定叙述范围,即时长,“只要有行为或事件,就有故事,因为有变化,从前一个状态到后一个状态的过渡和结果”,时长可以为纪录片带来强故事性。最后从叙事文本对于读者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创作者应该考虑时序安排能否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使其产生观影的欲望,为强化效果可适当改变时频。

《民主的边缘》是时间跨度较大的纪录片作品,它从巴西劳工党两代领袖切入,搭建主故事线;而上世纪80 年代至今的时间跨度恰如其分地围绕着主故事线,导演在一个更为立体的时间体系里展示了她对巴西民主梦的一声叹息。同时,导演制作该片时善于以一个时间点发生的事件触发另一个事件,片中总统迪尔玛为挽回颓势推行的反腐举措,引发了一场动荡,为日后迪尔玛受到弹劾埋下伏笔,这种编排打破了文化桎梏,极富思考性。

(二)节奏

社会类纪录片节奏的研究与“时距”相关,即社会类纪录片本身的叙事时间与素材时间存在的时间差。根据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的表述,省略、概略、场景、停顿四大基础叙事实现了作品的速度变化,从而产生节奏。

第一,内节奏,即叙事性节奏,是纪录片主题节奏,营造时主要考虑纪录片的主题及其主要内容,把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反映主题时就形成了影片的叙事性节奏。第二,外节奏,即影片形式节奏。恰如文学作品可以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句间逻辑构成文学文本节奏一般,社会类纪录片在创作时也可通过声音、画面、解说词、字幕等手段营造节奏。何苏六教授认为:“两个镜头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个新的创造。”

作为一部极具思考性的纪录片,《民主的边缘》在音乐的运用上张弛有度,悠扬的钢琴曲放缓了影片的节奏,抒发了导演对巴西民主的一声叹息,基调由此变得悲伤。而紧迫的小提琴曲则预示了一场政治风暴的到来。

四、结论

就目前来看,叙事学仍然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正如巴尔特所言:“对世界的叙述,不计其数”,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交流,一个对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实质上都是在传递某种信息,是广义上的叙事。当把纪录片置于叙事学语境下研究时,可以借鉴故事片的叙事话语,选取事件、叙述方式、叙事角度等,使纪录片跌宕起伏,强化其吸引力。

猜你喜欢

叙事文叙事学巴西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巴西战舞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论诗歌叙事语符对诗歌叙事文本语义的结构主义阐释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
何处得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