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域下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意识的养成

2021-11-13陈鹏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自主性心理学

陈鹏

【摘 要】本文针对公安院校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的心理特性,提出心理学视域下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意识的养成路径:尊重自主性,教学生知“我是谁”的警务化意识;强化心理韧性,融“我与他人、集体和谐”的警务化意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获“自我同一性”式警务化意识等。

【关键词】警务化意识 心理学 公安院校 自主性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152-03

警务化管理源于军队管理,当前中国公安高等院校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工作制度,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训练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警务化管理制度。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严格管理,具体到学生的服饰、仪容、行为作风等都进行细节性规范,从而有助于形成学生以警务人员的标准严以律己;二是对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科学设置,具体到将警察工作的专业技术、业务知识都按照警务化管理实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警察意识打下基础;三是对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给予足够支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适应向警察角色的转变。

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对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严格管理,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警务化意识,为日后从警奠定良好基础。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塑造、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公安院校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性,他们在执行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警务化管理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负性情绪等心理现象。因此,从心理学的视域探讨如何把握公安院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性实施警务化管理,而非灌输式地形成警务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公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警务化意识的养成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性、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三个途径进行强化。

一、公安院校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的心理特性

(一)警务化意识养成的自我同一性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经历着由青春期向成年早期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逐渐有一些能力来承担社会或者学校赋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日常学习和实践来完成社会和学校赋予的种种角色,并从中掌握更多的本领。但是,正如心理学家Waterman的研究表明,“大约要到大学期间,个体才能完全达到同一性的确立”。

“自我同一性”,即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在追寻内心一致性和连续性后,青年对“我是谁”“我在这个世界处于什么地位”“我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我如何适应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觉知。并且,通过“个体自我”的实现,达到“关系自我”即我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以及“集体自我”的互相融合和统一。其中,作为预备警官的公安院校学生,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角色混乱等冲突。这尤为体现在公安院校学生能否从条条框框中表达个体的自我,彰显自主性,且在“关系自我”及“集体自我”的融合中,增强自我韧性,顺利完成我、他人、集体的有机融合,并在最终确立了自我同一性后,从警务化管理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转变。

(二)对警务化管理的负性情绪

公安院校学生对警务化管理有极强的认同感,但同时也存在负性情绪和一定的心理问题。警务化管理源于军队管理,中国的警察和军队同宗同源,同属于纪律部队。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这种性质认同心理大大强化了公安院校的学生服从警务化管理这一准军事化管理的信念。与此同时,也看到公安院校的学生在面对高标准和严要求的警务化管理中,客观存在人际困扰、学业焦虑、就业迷茫等负性情绪以及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有基于学生心理特性养成的警务化意识,才能长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提升他们的整体专业素质,自觉实现警务化行为扎牢根基。

二、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意识的养成

(一)尊重自主性,教学生知“我是谁”的警务化意识

1.单一警务化管理下,自主性缺失产生的问题

警务化管理制度,强调标准化的管理、训练和教育,由此形成团结紧张、活而不乱、高效务实、井然有序的氛围。但在警务化管理严格的制度下,有一些学生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形。国内一些公安院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程度测试时发现,在强迫、偏执、敌对、精神病等四项测试结果与国内青年常模相比,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p<0.01)。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有活力的人格能经受住任何内外冲突,在每一次危机之后再度出现而且逐次增强统一感,增强正确判断,并增強依照自己的尺度以及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的标准而‘善于应付的能力”。在他眼中,早先美国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因无力承受青年期的无情标准所强加的角色而感到不知所措,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离开:退学、整夜在外逗留,或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探寻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包括他们进入学校后要面对由高中生进入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以及面临未来职业身份的认同,使他们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中出现心理问题,也与一些院校领导和辅导员对警务化管理的理解偏差以及执行方式有关。在个别警务化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统一,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过分强调严肃认真,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过分讲求服从,忽视学生的情感诉求。即一些学生在进入公安院校后产生了对警务化意识培养“适应不良”的现象。因此,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实行警务化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2.如何形成有自主性的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不等于态度生硬、方法古板、内容简单、只讲服从和统一,而不讲耐心和感情的管理。那么,警务化管理如何保持学生人格的健康和活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需要在引导共性统一中保护和正视个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尊重生命有机体生长的渐成性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渐成性原则强调突出有机体的每一部分在某一时间都各有其优势,尊重其优势的发展,促进有机体整体功能的完善。公安院校学生的青年期,犹如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回热器,只有在令行禁止中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青年学生对继续保持感到正确的东西提供忠诚和精力。

(1)实行自主性管理

具体来看,在实行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公安院校可以在学习和课余生活方面,让学生充分实行自主性管理。譬如在集体上课、训练、就寝等需要集体规范的事项外,给予学生自行支配时间的自由,如在自习时间等时间段和在图书馆、餐厅等场所,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另外,应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发展社团,鼓励他们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自行管理社团的日常事务,这对学生自主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实现“智育”与“警育”相结合

警务化管理和知识学习,都是学生在公安院校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离开培养目标,单纯为警务化而警务化。也不能单纯只强调知识学习而忽略警务化管理,应该在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下,找到警务化管理和知识学习的平衡点。

公安院校实行学分制与警务化管理,两者从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上来看是一致的。因此,这个平衡点可以通过采取双学分制来实现,构建“智育”“警育”两个学分体系。智育是指开发智力的教育,警育是指培养警务素质的教育。智育学分统筹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警务素质学分,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忠诚意识、纪律操守、警察意识、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警务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有利于“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到位。学生在双学分制管理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遵守警务化管理的自觉性,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

简而言之,公安院校在严格高效的警务化管理的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人才培养中的渐成性和自主性。这是学生个性可以展现,特长得以巩固,自身能力与未来职业全面提高日趋匹配的高质量管理。

(二)强化心理韧性,融“我与他人、集体和谐”的警务化意识

目前,对心理韧性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定义,Connor和 Davidson把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体自身的品质或者能力;Masten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仍然良好发展并主动适应变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既有有机体在面对重大压力的过程中的调整和适应,也强调有机体对结果的适應。

1.公安院校对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殊要求

有研究表明,在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中,心理韧性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情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动机特征、情绪管理、社会能力和身体健康等五个方面。与此同时,重要的朋辈群体的支持以及学生自身的信念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理韧性的发展。

对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心理韧性更侧重于他们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性,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警察职业严格严谨,需要警察对工作目标明确并锲而不舍,甚至需要排除万难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达成。警察工作的压力大、强度大,加之工作时间长等职业特点,对公安院校学生的个体韧性的要求高于其他院校学生。同时,公安院校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积累也相应高于其他院校学生。但是,公安院校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阶段时,会由于环境的变化带来心理的不适,加之随警务化管理而来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调适,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韧性带来影响。

2.培养学生心理韧性

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重大压力时,心理韧性在实现我与他人、与集体的融合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例如,重要朋辈群体和教师的支持、学生的信念、学校学业表现的重视氛围也会对心理韧性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公安院校在警务化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从而强化个体与集体的融合:增强抗挫折能力,如在警体技能训练中加大对抗练习。增进学生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对抗中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另外,通过正念、冥想训练等自我调整能力方面的心理训练,使学生掌握面对压力的积极应对方式,并增加抗压的人格特质。在注重当下目标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看到“我”与“他人”,接纳真实生活,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生。与此同时,以增强心理韧性为主题,通过多种手段策划公安院校学生专题职业认知教育活动,使学生从角色认知中发现职业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价值观。

简而言之,警务化管理要强化学生“心理韧性”的教育。在保持学生乐观、具有主观幸福感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体的潜力进行开发,并不断强化自我和他人、集体的融合。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如抗挫折的能力、调适心态的能力,使学生对自我真实和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积极评价。特别是当学生面对重大挑战和压力,甚至遭受负面打击后,都能具备一定的复原能力,并在学会自我反思中用理性的视角看待他人,感受集体,实现我与他人、集体,以及我与外部世界的有机统一。从逆境、困境中突围和超越,实现公安院校学生在勇于承担责任中,个体存在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双重满足。

(三)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获“自我同一性”式警务化意识

当前,不少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仍然以“他律”为主导,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动力不足。例如,虽然公安院校学生因服从学校警务化管理,逃课现象并不常见,但“隐形逃课”、课外投入不足、学习动力年级差异化明显的情况却不在少数,上课玩手机、睡觉的现象突出。

1.设置层级目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个体的需求层次满足是逐级递升的,在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实现自我价值进行过渡。可以推断,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是一个层级变化,逐渐向理性全面的认知体系发展的过程。为实现他律向自律转变,应从满足学生基本情感诉求开始,为他们设定不同层级的目标,进行人性化且科学有效的考评,并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将对他们良好认知体系的建立以及自律意识的养成大有裨益。

2.加大人文关怀

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情感引导与人文关怀尤为重要,能有效地促使其由他律转向自律,形成良好的行為习惯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受益终身。应在警务化管理中尊重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尊重学生的非理性因素与当前的警务化管理并不矛盾,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应当减少学生心理负担,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应形成典型文化,将学生的合理诉求及个性化发展的人文精神注入警务化管理文化中,方能让学生在他律向自律转变过程中,隐忍以静,蓄势而动。

简而言之,警务化管理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行为上外显的变化,更应注重学生心理的内隐变化,帮助学生确立职业以及人生目标,对学生学业、职业上的困惑进行及时疏导,促成学生内化动力的生成,最终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公安院校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需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警务化意识养成的渐成性。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心理韧性,引导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能进一步提升警务化管理的效果,为学生未来警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Waterman,A.S(1982).Identity develop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An extension of theory and a review of research[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8.

[2]王亚平.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9).

[3]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认同机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10).

[4]胡章记.以人为本做好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公安教育,2012(7).

[5]Connor K M,Davidson J 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scale: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

[6]Masten AS,Obradovic J.Competence and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94(1).

[7]席居哲,左志宏,WU Wei.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2(9).

[8]Stephanie Kim Hawkins.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resilient qualities that encourage academ-ic success[D].Liberty University,2011.

[9]陶静.公安类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校本研究: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5(3).

注: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忠勇铸警魂:‘三全育人体系下公安铁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20JGZ160)

【作者简介】陈 鹏(1984— ),山西盂县人,硕士,广西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馆员,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管理。

(责编 黄桂婵)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自主性心理学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