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2021-11-13覃曼丽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素养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与建议:增强信息素养教育意识、建立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教师信息能力、完善信息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等。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051-0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呈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迅猛发展新常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要面向教育和各行业信息化变革发展需求,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课内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的培育,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信息素养教育意识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培养教育体制机制。对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其信息素养教育推进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效显著,首要原因是从国家层面就给予足够的重视,如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TC)等权威机构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框架,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而国内尚未建立相关机构,也没有制定适用于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指导政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未制定信息素养相关的教学制度,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意识亟待转变。

(二)信息素养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没有根据行业、岗位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建立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如许多学校仅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图书馆检索讲座等通识教育,没有开设信息应用拓展课程。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和顶岗实习等环节,没有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应用软件等。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大多以传统讲授为主,能够将混合式教学、Big6教学法等方法有机结合应用于信息教学实践创新中的较少。

(三)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信息素养培养是人文、技术和道德的综合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未结合自身教育发展和学生专业发展实际制订相应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北京市图书馆学会制订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陈文勇等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十大标准”,上海商学院吴晓伟等人制订了“应用型本科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这些指标案例虽然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但标准出自某些机构或个人,适用于本科院校且地域性、权威性和普遍性不足,部分指标实践评价可操作性不够强。

(四)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意识还较薄弱,没有将信息能力视为提高学习质量和自我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信息敏感度不高,对专业相关的信息动态关注不足。信息知识有限,对信息资源渠道、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价值判断等了解不多。信息能力较弱,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信息获取分析、应用共享、创新创造能力不足。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不高,对网络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和防范不足。

(五)教师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但现阶段高职院校高素质信息素养教师队伍还较为缺乏。教师信息素养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为学习服务,不能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和途径、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思维和信息技能完成实训任务,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数字资源、网络平台开展教学。

(六)信息化建设基础不足

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保障和先决条件。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基础建设不够完善,未能根据网络发展及时补充更新设备,信息化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缺乏,智慧教室、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教学实训软件、云存储空间等建设不足,图书馆数字资源规模较小,资源组织、整合、推送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不能满足信息教学需要。

二、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增强信息素养教育意识

一是管理层面,要建立信息素养培养体制机制。政府、教育部门、图书馆等主管部门要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协同建立信息素养管理权威机构,对信息素养教育做顶层设计和专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等联合成立信息素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二是教师层面,要强化信息素养教育意识,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信息素养教育视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教师角色。要适应教育环境和教学课程信息化变革,积极开展研究型、协作型教学,成为信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协作者和評价者。

三是学生层面,要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善思考、勤实践,提高信息素养自我培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积累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

(二)建立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体系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系统工程,要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例如,根据高职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制订分层次教学培养目标,构建“分阶段三个课堂”课程体系。“三个课堂”指第一课堂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第二课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学软件、专业应用软件、实训平台等资源,开展嵌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学;第三课堂开设信息素养选修课、培训和讲座,如信息检索应用、信息素养基础、图书馆资源检索、网络数据库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等,以及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比赛、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和职业能力竞赛等。“分阶段”指第一阶段面向大一学生,是基本信息素养的引导和普及阶段,开设第一课堂、第三课堂课程;第二阶段为大二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内化阶段,进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第三阶段是大三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实践和创新阶段,开展第三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将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于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

二是改革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将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信息技术课程和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训实践中,注重更新和出版相关教材和实训指导材料。以广西水电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酒店信息管理”课程中,在“酒店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章节设计“撰写现代酒店信息管理调研报告”工作任务,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酒店企业网站、酒店软件开发企业网站、旅游电商网站和手机App、实地调研等多种途径把握国内外酒店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信息的知识和能力;“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章节“处理酒店客房预订”和“完成前台入住登记”工作任务中,学生获取客户身份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后,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酒店管理制度规定,注意保护客户隐私,增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感。

三是创新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项目任务教学法、PBL问题导向教学法、BIG6信息探究法、TBL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围绕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应用能力。如在财务管理专业“涉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PBL、TBL等教学方法,设计以“如何完成企业网上报税”为关键问题的工作任务,学生课前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税局税务网站、课程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途径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通过在线题库自测并记录重难点;课上,学生针对难点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分角色使用税友软件完成税费计算和网上报税;课后,应用多媒体、直播和即时通讯等平台,对任务成果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指导等多方评价。

(三)建立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信息意识指标。从学生对信息客观认识、信息敏感度、信息需求反应、信息应用意识四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精准和完善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对信息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否能够敏锐地感知信息,是否有借助信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意识,是否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并描述信息需求关键词,是否有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的意愿。

二是信息知识指标。从学生对信息基础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或熟悉信息種类、信息载体、信息源、信息技术等知识,是否能够掌握信息设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要点等知识,是否能将信息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迁移和拓展。

三是信息能力指标。从学生信息的获取、识别、接受、应用、交流、评价等六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信息获取的途径并能从各种信息源中快速挖掘和收集所需信息,是否能分析甄别有效信息,是否能够对信息充分理解、吸收并进行归纳、存储、管理,是否能为实现特定目标灵活应用信息,是否能够利用信息媒介准确地向他人表达和分享信息,是否能评估评价信息。

四是信息创新指标。从学生智慧学习、数字资源和智能技术应用、信息创造和创新创业情况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图书馆资源、网络开放课程资源、专业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是否能够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智能技术服务学习生活,是否能够通过迁移、组织、联想和创造对已有信息综合处理,产生新信息。

五是信息道德指标。从学生信息法律、信息道德规范和准则、信息安全和防护掌握情况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信息活动过程中,是否能自觉遵守信息伦理规范,是否能对信息有理性判断和负责的行动,是否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是否掌握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如表1所示。

(四)提升教师信息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开展教师信息素养调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学科专业等情况制订培训方案,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小组的理实结合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二是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指标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系部、听评课教师、教学督导员和学生等层面进行综合评价,促使教师将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促进教师交流学习,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对在高级别赛事中获奖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设置专项项目和配套资金,实施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图书馆员,以及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建设教辅部门教职工等申报研究项目,促进学校信息化全面发展。

三是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教师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前沿和教育信息化动态,积极投身信息化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改革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五)完善信息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

一是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完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建设,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利用云计算、云空间、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学校教学、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和资源,促进教、学、研、管的互动,提高学校信息资源交互利用效率、综合数据分析效率和科学管理决策水平。建设数字化学生学习中心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场所和条件。

二是强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创造移动互联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化教学。建设云桌面系统,实现教师教学活动跨平台、跨时空资源共享。建设虚拟演播室和智慧教室,完善音视频录制系统、虚拟渲染等后期系统等,满足教师“互联网+”课程、精品课程、交互慕课、虚拟创客、教学直播录播、双师课堂、自媒体网络授课室等录制需求。建设“一网双模”校企远程网络实训教学系统,搭建学校与合作企业专线网络,以“在线”“在位”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学生远程教学,以广西水电学院为例,教师在“发电厂运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双师”远程互动,课堂疑难问题由企业导师带到生产车间进行实际设备展示和答疑,此外,电厂的生产过程实时视频、电网运行实时状态数据,学校的高压输电线路实训场、风电互补发电实训场等场所的实验实训数据,都可以通过互联专线引入数据中心,校企双方对数据资源进行编辑深加工,建立学习实践共享资源库,教师可随时向学生展示电网各环节可视化的运行状态数据,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建设校内课程教学资源库,根据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要求和相关比赛标准,完善混合式教学资源、在线课程资源和微课教学资源等。建设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对相关行业企业、公开慕课等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推送。完善图书馆数据库,除提供知网、维普、万方、读秀等期刊文献外,加入融教育研究、学科专业、产业技术、素质培养等内容及實训学习所需的微课视频、竞赛试题、专业软件等优质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慧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高岩.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黄霞春,文立.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8).

[4]覃曼丽.基于嵌入式教育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0(12).

[5]于苗.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研究:以湖北A大学为例[D].荆州:长江大学,2013.

[6]莫年发,邓海鹰,梁红.工科类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教学云平台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17(8).

注: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HZJG2017B01)

【作者简介】覃曼丽(1983— ),女,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责编 苏 林)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素养高职院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