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11-13钱晓丹
【摘 要】本文阐释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论述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与实践路径:加强立德树人的主客体建设,发挥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完善立德树人的模式,焕发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蓬勃活力;丰富立德树人的载体,搭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广阔平台;强化立德树人的内容,充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架构;优化立德树人的环境,营造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044-03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立德树人任务。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才能确保大国工匠立社会主义之德、成社会主义之才。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思想由塑型期转为定型期的敏感阶段,容易成为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目标群体。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厘清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瞄准高职院校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教育需求,积极构筑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多维格局,才能更加准确地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紧紧围绕“立什么德,怎样立德”“树什么人,怎样树人”的重要命题,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体现价值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而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有三层:一是明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二是明确立德的根本意义,立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性问题;三是明确高校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即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立德树人与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目标指向一致、实践过程同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然成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明晰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的前提下,进一步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教育需求,从现实维度和战略高度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两层需求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实需求有两个。一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对意识形态教育有迫切需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于互联网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和西方思潮并存,网络化传播方式便利,加之高职学生年龄小、是非辨别力差,极易受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和腐蚀,因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有现实需求。立德树人视域下,要求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所立之德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所树之人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意识形态教育。
三、立德樹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立德树人视阈下,必须明确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推动形成育人功能明显、多维立体互动的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立德树人的主客体建设,发挥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对基本要素就是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立德树人的主体是指实施教育的工作者,而客体是指受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要加强主客体双向建设,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第一,编织全员育人网格,凝聚意识形态工作教育者合力,加强立德树人的主体建设。理顺领导机制,以党委建设为龙头、各职能部门建设为重点,成立意识形态教育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凝聚合力;强化“大思政”格局的队伍建设,重视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在“大思政”系统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一队教育情怀深厚、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过硬、敢于担当责任的排头兵和急先锋;发挥专业课教师、宿舍管理员、校园媒体等的渗透功能,做到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第二,涵养学生干部组织的引领功能,激发广大学生争优创优、比学赶超的奋斗热情,加强立德树人的客体建设。规范学生干部的选拔路径,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积极深化党团、学生会、社团及班级的组织建设,挖掘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第三,辩证地继承绵延千年的学徒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做到传人以技与传人以德相统一,将中国传统的学徒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统一,重视师徒双方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引导他们怀爱国心、树强国志、增报国情,无形地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道防线。
(二)完善立德树人的模式,焕发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蓬勃活力
优化和创新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对思政课这块主阵地、校园文化这场重头戏、舆论宣传这个着力点重新进行排序组合,焕发意识形态教育的活力。第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模式,增强思政课的新鲜感,使意识形态教育“鲜起来”。教师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衔接起来,设计系列课程专题,利用翻转课堂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情景再现等,真正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增加参与感与获得感。第二,坚持课堂讲授、网络媒体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模式,顺应新时代教育大趋势,使意识形态教育“潮起来”。深受高职学生青睐的微信、微电影、慕课等微媒体逐渐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通过慕课就能完成讨论互动、回答问题和线上作业等,这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具有灵活性,倍受学生青睐。第三,坚持正面引导与舆论风险防控相统一的模式,保证教育方向不偏斜,使意识形态教育“稳起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舆论宣传活动都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积极为学生注入正能量;同时,还要增强舆论风险管控的应变力,及时引导舆论,以疏化堵。
(三)丰富立德树人的载体,搭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广阔平台
丰富立德树人的多维载体,须在舆论、文化、制度、日常管理等育人载体上大做文章,广泛搭建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平台。第一,监管舆论育人载体,牢牢抓住舆论宣传高地。不断探索校园网络媒体建设,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向和网络舆情,有效解决舆论事件;加强对留学生群体的管理,杜绝在校园内开展任何宗教活动;严格管控校园的宣传窗口,坚持审报批、审内容、审质量。第二,创新文化育人载体,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既要充分运用课堂的主阵地功能,又要依托先锋党校、青马工程、研学支教等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各种主旋律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祭扫烈士、红色之旅、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努力培养师生的爱党爱国情怀。第三,规范制度育人载体,运行高效的保障体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形成“抓党建龙头、促学习重心、建立德根本、保稳定基础、强树人目标”工作路线,推动意识形态工作高效率发展。第四,强化日常管理育人载体,保证各项工作的联动性和协调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的奖贷助管理、宿舍检查管理、校风班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既能发挥意识形态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引领功能,又能提高高职院校全面服务学生的管理水平。
(四)强化立德树人的内容,充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架构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推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经之路,立德树人各教育内容形成合力,支撑着意识形态教育系统的整体平衡。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主心骨,坚定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方向。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方向,通过制度保障、平台巩固、教学深化等多维度帮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个理解、传播、实践的渐变过程。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风向标,瞄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坐标定位。高职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思想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各个环节,以知识传授、实践活动、环境熏陶等途径,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三,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观教育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摸准脉、下准药。以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大学生道德基因,以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以历史观教育启发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用实际行动自觉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五)优化立德树人的环境,营造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
优化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将会为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营造积极正向的良好氛围。第一,营造平安和谐的舆论宣传环境。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舆论宣传中的领导权,科学管控传播的準入门槛,合理规划宣传的多种内容,优化新媒体资源配置,积极创新实践路径;打造优秀的思政品牌,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不断增加“人气”,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旗帜鲜明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第二,持续优化安全有序的监管环境。严格把控党对校园意识形态教育的监督管理权,掌握舆论动态的主动权,增强内容审核的管控权,提升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预警能力,明确学校和各个分学院、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第三,优化家校共建环境。家庭道德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与高职院校协同共建,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方式进行家访、亲子活动,注重培养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促进家庭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密切融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筑牢意识形态教育的家庭防线。
总之,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多种思潮交融交锋,加之一些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不足等,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只有主动占领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地,(下转第66页)(上接第45页)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强化主客体建设,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实践平台,营造健康环境,积极探索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才能不断地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切实维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洁净。
【参考文献】
[1]李刚.现代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体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2]王永贵.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2015(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王占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在凝聚共识[N].光明日报,2015-9-15(14).
[5]卢克平.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人民日报,2015-4-20(7).
[6]罗琼,汪洪.抓好“拔节孕穗期”,守住“三尺主阵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政治研究,2019(5).
注: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研究”(2019SJB2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钱晓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数码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