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2021-11-13陈柯璇李静黎月清
陈柯璇 李静 黎月清
【摘 要】本文针对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以及有效评估等问题,提出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措施: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实施“五个着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三个关键”,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 师范院校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036-03
近年来,幼儿教师师德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反思,探索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一、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对笼统,落实渠道缺乏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这一规定相对笼统,没有根据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需要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体系。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十个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行为提出要求,内容相对具体,但在师范生教育阶段如何结合年龄及专业的特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教育落实上也没有形成系统,每个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不佳;教育渠道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一般只在“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中学习,忽视其他课程的渗透以及在學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中落实,缺乏将职业道德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识。
第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性。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多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和说教上,缺乏有效落实的抓手,尤其没有注意在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导致师范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不够深刻,落实不到位。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评估重视不够,缺乏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对师范生所形成的职业道德理念、行为规范等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与准确的数据,这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缺乏有效评估,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二、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措施
(一)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
第一,构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根据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从幼儿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个人修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体系。例如,在“政治思想”上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强调培养师范生的“四个自信”;在“道德品质”上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岗;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对“行为规范”“个人修养”等提出针对性要求。
第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分解表。根据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要求的内容,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分解到各个年级,逐个落实,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时,以“树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师德行为规范,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培养目标,并把“重点进行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抓住师范生年龄特点,结合‘三观教育,重点进行爱国、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的仪表仪态教育”作为具体内容;在三年级时,以“进行爱党教育,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意识”为目标,把“了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在四年级时,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品质修养,牢固树立幼儿为本的职业理念”为目标,重点培养师范生“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的个性品质,学会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的方式方法”;在五年级时,学生面临毕业,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可以以“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敬业爱岗意识,养成勤于学习,不断进取积极的人生态度”为目标,把“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思想意识,增强在综合实践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感情、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品质等内容,所有内容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任务分解只是从每个年级的侧重点进行,在实行过程中既要基于体系整体推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推进。
(二)实施“五个着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中,要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先导,“五力”并进,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通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壁垒,积极开辟职业道德培养新路径。
1.着力日常管理,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把职业道德教育提到职前、放到课外,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不断渗透。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抓住新生入校的关键点,明确未来职业要求,给学生树立标杆,增强师范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明确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二是把日常管理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管理需要,建立有关管理制度,明确师范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文明礼貌、仪表仪态等方面的要求,与幼儿园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相一致。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十小行为美德”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课德”“会德”“食德”“行德”“衣德”“仪德”“口德”“寝德”“网德”“友德”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环节的落实。如“衣德”,结合幼儿教师衣着要求,规范师范生仪容修饰、服饰等,不允许穿拖鞋、背心等暴露衣着进入教室,不分场合穿着奇装异服等。三是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在学生当中开展爱党爱国、理想信念、法制安全、感恩诚信、爱校荣校等主题思想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着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建设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一是师范校园精神文化的凝练与建设。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凝练了富有特色的“幼师”文化,设计了突出幼儿教育特色的校徽,以“立雪张门,育心化人”为核心理念,以“慈幼为源,立人为本”的校训,建设“育心养正,学做合一”的校风,提出“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风及“尊师重道,崇德善能”的学风。通过凝练特色鲜明的“幼师”精神文化,学生在熏陶中自觉成长为具有“爱”精神的幼儿园教师。二是打造富有幼教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如在校园突出位置悬挂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言警句、关于师德师风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中感受到典范引领、职业道德风尚及要求,受到熏陶感染,进而内化为行动。三是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文化。如开展“校园精神大家谈”征文比赛、校史讲座、传唱校歌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学校的精神文化,增强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使其树立职业理想;开展师德讲坛、“我最喜欢的老师”评比等活动,倡导良好的师德;开展与幼儿教师技能相结合的舞蹈、音乐、美术等比赛,在比赛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精心打造节日文化,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爱国、爱党、爱教师等情感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广播、报纸、网络、微电影等形式,宣传高校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3.着力课程改革,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课程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作用:一是开设专门课程,充分利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等课程,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在各学科中落实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课程标准修订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的改革。如“大学语文”课程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应围绕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来选文,设计“为师之道”“理想信念”“爱的华章”等专题,选取能够体现教书育人的道德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风貌的文章,如张雪门的《幼教十讲》、陶行知的《师范生三变》等。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及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深化和内化。四是改革课程评价模式。改变以往课程评价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状况,把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职业感情、人文思想及行为规范等也纳入考评范围。
4.着力教师管理,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两代师表一起抓”就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二是强化教师的行为规范。明确规定教师的组织纪律、言行举止、仪表仪态等,给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树立典范,引领风尚。通过评选“十大师德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教师”等形式,宣传先进教师事迹,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为广大师生树立典型形象,激发广大师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
5.着力“校—园”合作,落实职业道德教育
切实贯彻落实“校—园”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幼儿园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一是“校—园”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内容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及实践、考核等方面全方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二是邀请一线幼教专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师范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幼儿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引导师范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落实学生职业道德的实习工作。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学生在实训基地幼儿园的实践时间在1年4个月左右,五年制学生大约有2年的实践时间。“校—园”双方把师范生的师德培养纳入双方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制订见实习方案时要有明确的要求。按照“明确要求—实践内化—评价考核”的职业道德见实习流程,遴选优秀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既有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一贯性,又有重点强化的内容,注重实践体验,实现从学生到(下转第63页)(上接第37页)教师的角色转换,以“教师”的身份来严格要求。
(三)抓好“三个关键”,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落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应围绕“五个着力”,重点抓好“三个关键”,以构建评价体系。第一个关键是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操行分测评与职业道德考评相结合,克服师德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分离的现象,通过考评让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完成知行转化。第二个关键是在课程评价中渗透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内容。课程基本上围绕“思想、知识、技能”三大目标来设定标准,但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评估比较“虚化”,甚至被忽视,因此要加大评估系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在当前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应通过强化学习评价推进学生思想教育的落实。第三个关键是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根据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及行为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评价表,逐条落实和评价,如行为规范方面,可以从组织纪律性、仪表仪态、文明礼貌、语言规范等进行具体评价。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取消实习评优资格,以评价促进良好师德的养成。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关涉幼儿身心健康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如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培养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职业道德教育职前职后的一贯制,打破学校与幼儿园的壁垒,构建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体系、教育系统和评价体系,还需要师范院校做更多和更深入的探讨。
【參考文献】
[1]程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周玉衡,柴林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1).
【作者简介】陈柯璇(1987— ),女,汉族,研究生学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语文教育;李 静(1969— ),女,广西陆川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语文教育;黎月清(1991— ),女,广西梧州人,研究方向心理学。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