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1-11-13苏云婷黄士泽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苏云婷,黄士泽

(大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实现有效治理、共建美好世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进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构建美好世界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也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亮明新旗帜,催生新作为,开辟新境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轫于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现实拷问,力图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把握人类所处的历史方位,致力于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包含目的论的理论范式和现实行动。它倡导建立更加和平、发展、有序、安全、和谐、美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理念引领,也需要实践探索。在理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凝练中国智慧,通过筑梦世界,构建起中国化全球治理理念;在现实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实践,力图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以此五维统合布局谋篇。

一、“世界梦”:“中国梦”的世界回响

美好的“梦想”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人类进步的灯塔。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人民的梦想相互交织成为“世界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而“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有利于推进“世界梦”。“世界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回应时代主题,以全人类共生共存为纽带,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石,以应对全球性问题为焦点,以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目标,倡导协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最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世界梦”既是时代主题和世界大势的客观映射,又反映出世界各国、全人类共同意愿和集体智慧的主观能动。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依托但并不囿于当代国际体系,立足当下又连接未来。

“中国梦”与“世界梦”分别是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凝练,统筹两个大局就是要统筹兼顾“两个梦”。通过“中国梦”努力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借助“世界梦”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立起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链接,是中国人对理想世界的构想,也是“中国梦”的世界回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内有效经济社会政策和对外正确的国际关系政策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展示了中国外交的大胸襟、大格局、大逻辑、大智慧、大情怀,赋予了“中国梦”宏大的叙事背景和世界意义,是“中国梦”向“世界梦”转化的结果。中国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梦”,以和谐目标定位“世界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梦”的基本方略和重要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中国梦”的视野和格局。全球治理时代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传统界线正在消弭,外交战略、全球战略成为国家整体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获得了相对独立性与更广阔的战略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使中国外交的定位更加鲜明,提升了中国的对外影响力、亲和力、公信力、感召力,体现了内政外交的有机结合、双向互动与高度统一。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始终秉持坚定的国际定位:和平稳定的建设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体制的维护者、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中国以切实的外交实践打破“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了外交观上的飞跃和升华,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秩序观、利益观、安全观、发展观和世界观。

“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是“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梦”必然包括“中国梦”,中国繁荣必然带来世界进步。“中国梦”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目标的集中概括,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以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圆“世界梦”。在“中国梦”背后,是中国人民千年的夙愿、百年的渴望,也是时代的呐喊、世界的回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刻内涵,即国家更强盛、民族更兴旺、人民更幸福,并以此贡献世界。不同于追求个体成功的“美国梦”,“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追求。安全正义、和平共享、合作共赢代表着相互依存的世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梦”是追求和平之梦,它以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天下太平、共享大同为理想。“中国梦”是协调发展之梦,它为世界共同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带来更多机遇。“中国梦”是崇尚和谐之梦,它主张多元共生、共进共处、互补协调。“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国社会和谐,“世界梦”则是实现世界和谐。

在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融为一体。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为构建“世界梦”的责任担当,不仅强调自我复兴和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在“地球村”背景下,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一个分子,任何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都会产生外溢效应。同样,国内政治也需顺应国际政治之大势。透过“世界梦”的镜像审视“中国梦”的实现,以整体性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平衡,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平衡,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明确、自觉的意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战略理念上,中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合作共赢等体现世界发展大势的治理观念,体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和维护世界秩序的良好意愿。在外交布局中,中国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发出中国声音,推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介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发挥独特、积极的作用。

二、理论根基:中国化全球治理理念

我们正处于全球治理时代,这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势和基本主题。在“一个日益整合、全球性日益增加的世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需要,一种从民族国家转向某种全球共同体的需要”。全球治理为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外交战略定位与走向提供了最宏观的时代背景。2016年是中国塑造全球治理的“元年”,G20杭州峰会是中国主导全球治理的首轮探索;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是中国作为全球治理大国责任担当的最好诠释;党的十九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阐释和全面筹谋,开启了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的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及时提供国际医疗援助,参与全球疫情治理,呼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出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的治理理念已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中国方案在应对全球性挑战问题上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治理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中国方案真正转变为国际共识。当今世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困局,更折射出现代文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危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和生动现实的当代体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石。凝萃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方法,把握国内国际发展的时代脉搏,中国孕育出独特的以儒家思想为特征的文明价值观、世界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超然智慧,从全球角度思考并回应日益全球化的现实,为人类社会贡献中国化的治理理念。“共商”即各国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加强互信、平等协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社会的政治纷争与经济矛盾;“共建”即各国共同参与、互补互助、互惠合作、勠力同心,分享发展机遇,扩大共同利益,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即各国同舟共济、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共同享有,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提高合作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推己及人、立己达人是中国人的待人之道,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处世之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国政府的立世之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的治理之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全球治理以秩序、正义、和谐、关怀等世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政治,在价值和理念上突出人类整体论、人类共同利益论。公认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有效的全球治理发生的必要前提,全球治理的精髓是强调价值与理念的全球性,从而坚持全球主义的理念与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深厚的基础是全球身份(认同)的形成,而共同的命运、关切和理想可以建构共同的身份意识。尽管不同地区的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置身不同制度之中,但人类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或曰共同的善。这些价值源于全体人类的共同人性,不会随时空的变化而改变。与伦理相分离的治理是不能被接受的,也是危险的。脱离伦理意识和想象,我们便无法理解权力运作、决策困境,以及全球治理的难题。相反,在伦理关系中,面临着道德两难的全球治理体系不断促动、变革以趋向于共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颂扬、追求共同善指明了全球治理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新秩序,主张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推动行为体多元化、关系平等化,推进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世界正义,强调权利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参与平等,秉持公道正义、和平正义、国际责任,尊重各国正当权益,维护人类共同体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主和谐,坚信国家普遍联系、相互依存、和谐共处,通过国际关系民主化增进相互信任、尊重、合作、借鉴,建立包容、繁荣、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入关怀,凸显国际社会的关联性与聚合性,消除国家之间的敌对、疑虑和隔阂,讲求国际情谊、守望相助、密切协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让世界充满关怀与友爱。

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有效路径。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及其体系的需求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问题不再是“全球治理体系是否是可欲的,而是如何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现有体系,使其更加公正、有效、敏感”,以应对变动之中的世界。国际社会期待聆听中国声音,希冀感受中国智慧,盼望看到中国方案。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一种“国家中心主义”的冲突性世界观的呈现,无法应对整体性问题激增带来的人类共同困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实践恰是应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要求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它建基于共同利益,尊重各国自身利益,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合理关切别国利益,使治理成为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员的利益偏好纳入共同体当中,设定激励机制鼓励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并对国家的自利性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使世界事务的治理“从民族与国家主体转向人类主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了认同体系,获得成员的支持、认同,通过共有项目和互动交往构建起集体身份和共有观念,形成公共规则、公共道德和共有目标,进而达成对治理的共同预期,使全球治理获得权威性和合法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共有规范,成员权利平等、责任共担。共有规范不仅散布于成员的共时性行动之间,推动扶持不同文化、制度的行为体达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而且也推动共有理解在行为体间进行历时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合作作为治理的基本形式,通过行为体的相互信任感和共同行动意愿,为全球风险、危机的应对找到了有效的治理模式。

三、总体布局:五维统合全面推进

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以世界作为世界体系的政治主体,从世界角度去思考人类的命运与未来,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国全面谋划世界大势,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维统合总体布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秩序共同体,力求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今后不管全球政治或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世界秩序问题一直都会存在着。当前,国际社会关于世界秩序问题的分歧远远大于一致性,世界秩序仍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尚未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主张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秩序是共同体存续的第一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建立的秩序不同于旧秩序,不能以不平等为基础,不能由少数大国主导,也不会放任“无政府状态”的蔓延,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商讨,形成普遍认同的、有约束力的、有助于增进各方利益的、能够体现国际正义和关怀的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达成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达到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全球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状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安全共同体,力求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安全威胁并未远离人类,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又像潮水般涌来。在权力政治大行其道的国际政治现实中,权势均衡往往被视为避免战争的济世良方,然而这种方法只是暂时阻止战争,面对非传统安全并不奏效,不能根本解决国家的安全恐惧。中国主张世界各国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有序的世界和有效的治理互为因果、相互依存。实现世界的秩序性需要包括国家、各类组织、个人在内的世界政治经济行为体通过合作、协商、妥协等方式,消解冲突,获得一定程度的利益协调一致。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同体逻辑”而非“无政府逻辑”,可以为其成员提供有效的冲突解决手段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互动建构共有观念和认同感,以最终获得安全感。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发展共同体,力求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勃兴彰显了世界政治中共同利益与利益冲突的张力,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寻找到一种能够体现和平衡各种利益诉求并最终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传统观念认为,国家是理性自利的行为体,国际社会不过是国家寻求自身利益的舞台。然而,国家并非“霍布斯无政府状态下”单子式的孤立个体。国家需要社会交往,必然形成国际体系,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脱离国际体系的孤立的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国家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观念,逐步让位于相互依存的观念。国际体系一经产生便不可避免地对国家产生影响,国家主权、权威、合法性与发展不单纯地来自自身,也取决于参与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以共同合作、共同推进、共同策划、共同行动的模式增进各方利益,消除全球经济鸿沟,消除绝对贫困,使人类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形成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文明共同体,力求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全球治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通常与多元主义、共存和尊重差异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共有身份、同类情感,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确立认同,但并不意味着要消除一切差异。相反,差异和多元恰是共存、共处、合作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中国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包容不同价值理念、不同文明、不同治理模式,其发展是一场去中心化的运动,需要多元化特征的维护和推动。多样性、多元化是共同体的特征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共同体必然建立在行为体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的多样性基础之上,这与全球治理的志向相符合。“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个‘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世界。”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间的良性互动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生态共同体,力求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共处一个地球,全球生态关乎人类的命运与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和谐世界,不仅要实现国家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和谐,还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尊重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主张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尺度”,对以往不成熟、不全面的发展观念进行反思,实现生态环境和发展理念的历史性飞跃,倡导五大创新理念,并积极推进“绿色”理念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原则和目标,以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四、实践路径:“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国担当

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之大势,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并融入全球治理的实践进程和体制构建之中。在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五维统合的总体布局之后,中国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其中承担大国责任,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将之打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典范。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缩影。世界是区域的集合,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先导和驱动,也是全球化在区域层面的体现。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应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期待新的增长模式的需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合力打造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基础设施共同体。“一带一路”不局限于现有参与方、现有实施领域,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封闭性集团,不设准入门槛,任何有参与意愿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皆可自愿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蕴含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等核心理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相对接,理念上高度契合,逻辑上相互关联,实践中相辅相成,二者共同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统一于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实践进程之中,统一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导向的全人类福祉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以小见大、推而广之,积“一带一路”之“腋”必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裘”,积“一带一路”之“跬步”必至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千里”。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最响亮的世界品牌。“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成果则由世界共享。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表明,“中国绝不会做国际体系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但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中国走向全球的步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与赞许,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获益,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当前,中国处于全方位对外开放关键期、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并重的发展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期,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更有信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并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政府这种时代自觉、世界情怀、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的体现。中国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规划和完整的筹资方案,有效推动沿线地区发展,从而彻底解决长久以来困扰该地区的物质贫困、战争频仍、政治对立、恐怖主义等问题,实现真正的和平、安宁、发展、繁荣。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平台和制度载体。“一带一路”是伟大事业,是理念更是实践。这一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完善;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一带一路”已成为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平台,为全球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仅增进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交融,而且搭建起了全球治理的新平台、新框架。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沿线国家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金融贸易、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共建合作协议,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带动了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经贸合作和秩序安全。“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共同发展模式、区域治理模式,“一带一路”解决了传统全球化的难点、困局和缺憾,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和全球治理变革的示范,是国际社会应对“四大赤字”、实现有效全球治理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有足够的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

五、结 论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存在着超越民族国家转向全球视野和全人类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站在人类进步高度,把握世界发展变化之大势,高屋建瓴提出的一份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政治智慧,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自觉意识,跳出本国视界,在审视自身的同时思考世界,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形成大局思维、整体思维和创新思维,建立自己的思想框架和基本观念,创造新的世界理念和制度构想,使中国智识成为世界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新世界的有力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治理时代具有中国标签的世界理念,探讨其学理内涵,搭建系统的理论框架,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外交理念和国际发展战略,并最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走向全球美好未来提供有益路径。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