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创作特点研究

2021-11-13马克实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江枫夜泊

马克实

(南昌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特点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古诗《枫桥夜泊》加工、改编创作出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歌词描写的是在一个秋色溢浓的夜晚,诗人张继因安史之乱赶赴江南避难,途经江苏的枫桥时,在夜半时分听到寒山寺的敲钟声,寂寞惆怅、百感交集。

在音乐的曲式方面,作曲家保留传统民族风格,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调式相结合的方式,使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富有意境又不失新颖。钢琴伴奏与人声的完美结合,把诗中的惆怅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在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在天宝十四年一月之时便爆发了安史之乱,因当时江南距都城较远,政局相对安定,故有不少文人纷纷前往江苏、浙江一带,张继便在其中。那时张继想到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日夜付出的汗水没有得到回报,内心不禁压抑起来。在路途中,他来到了苏州,看到了眼前的美景,可正因为眼前的景色太美,又反观自己如今的境遇,开始感伤起来。在这样愁郁顿挫的心境下,写下了《枫桥夜泊》。

在我国有非常多根据古诗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黎英海所作的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便是其中一首。黎英海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在“汉族调式及其和声”领域有一套独特的见解,他借用西欧大小调体系的某些特点结合汉族的五声调式,使得他的作品音响效果更加丰满,声线的流动更加细腻。他善于应用变化的纵向和弦,突出和声的色彩性,在变化的和弦上有附加音和弦、叠加和弦和四度结构和弦。他的代表作有《枫桥夜泊》《千里草原把身翻》《在英雄墓旁》《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枫桥夜泊》是黎英海声乐套曲《唐诗三首》中的一首,以其新颖的构思、优美而精致的音乐形象,征服了艺术爱好者们,荣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此后成为我国新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二、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创作分析

(一)歌词分析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便写了与午夜时分有关的三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慢慢沉落下来,整个天际就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树上的乌鸦们大概是因为光线前后明暗的变化而被吓着了,啼叫了几声。在幽暗静谧的环境里,夜晚显得格外的冷。“霜满天”的描写其实并不切合实际的自然景象,霜是在地上而不是天上,但却十分符合诗人的感受。夜深刺骨的寒意,零零落落的小舟,使诗人在茫茫夜晚中感受着漫天的霜花。整个第一句,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层次鲜明地体现了一个时间过程和感受过程。而这一切都和谐地统一在秋夜清幽明静的氛围和羁旅游子孤洁寂寥的感受中。从第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用字运思的缜密。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枫桥夜泊”的景象特征和羁旅者的感受。在朦胧的月色中,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江边树的轮廓,之所以用“江枫”二字,也许是因为枫桥这个地名而引起的推想,亦或许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浓浓的秋意和客旅他乡的暗示。江面上浮现着茫茫的雾气,可以看到“渔火”星星点点的几处,在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惹人遐想。“江枫”和“渔火”二词,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搭配组合可见诗人的用心。“对愁眠”中“愁”的意象打开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诗人从感觉世界到情绪世界的转变,也是诗的第一个起伏。江上的渔火星星点点,岸边的枫叶正当红。但是面对事态无常和生活的艰辛,孤独的羁旅者和辛勤的渔人在这漫漫寒霜的秋夜里,也只能对愁而眠了。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的感觉世界和情绪世界,那么,后两句则上升到了理性世界,这也是全诗的最大转折。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位于现在的江苏,“寒山寺”修建于梁朝,唐初时曾有僧侣居住于此。有了这座古寺的加持,便有了历史文化的风韵,令人产生联想。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指的是寒山寺的钟声,具有了宗教色彩,一声一声,给人以心灵的净化,洗去俗世的铅华,让旅人心中的忧愁归于平静;钟声萦绕耳边,一阵一阵,似乎又不断回荡着旅客的忧愁。

整首诗中的第三、四句可以说是诗的“眼”,作者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对寒山寺的钟声进行细致的描绘,运用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客船”既可以指“渔舟”,又可以指“渔舟上的旅人”,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把诗的意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旋律分析

《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的旋律运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这首歌曲非常具有中国民族调式的韵味。也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调式相结合的方式,使旋律非常丰富,线条非常细腻。这首作品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离调,调式调性的频繁转换,让这首歌曲的音响效果非常不稳定,而恰巧这种不稳定性契合了诗作的意境,把诗人那种迷茫愁苦的感受、深秋弦月浅浅映照江枫渔火的画面及寒山寺隐隐约约的钟声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旋律方式,使得曲调进一步发展充实,从而使内容更加完整。诗的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转”句,也是乐段结构的关键和全诗的“眼”。“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使前后相互呼应,意境发展非常契合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得结构非常完整,相当富有表现力。

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诗的“起”句,描绘出一幅秋夜弦月挂在天际的景象,从中弱开始,音调平稳。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诗的“承”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节奏不变,强弱上表现为渐强到渐弱,旋律有了一点起伏,利用江枫、渔火相互呼应,深化并巩固已呈现的乐思,并且预示接下来所呈现的乐思。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诗的“转”句,也是整首诗的关键,两个渐强渐弱展示出情绪的波动,似乎主人公在宣泄内心的孤独愁寂。

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诗的“合”句,也是乐段的结尾句。从中弱到强再到中弱,到“钟声”的时候旋律音调达到最强。之后再用重复的手法重复最后一句,除了起到强调的作用外,也是考虑到演唱者和听者的感受,使之更有完结之感。

(三)伴奏分析

《枫桥夜泊》的伴奏与诗句可谓是珠联璧合,伴奏很好地配合了诗句,与诗中的景色和氛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乌啼声、水流声、敲钟声描绘得恰到好处,有景致有声响,使听者犹如入画一般,身临其境。1.乌啼声。作曲家对乌啼的描绘可谓画龙点睛,运用钢琴音型的特点,三次运用下行装饰音的音响效果来模仿乌啼的声音,赋予了作品生命力,音区由高及低,把乌鸦啼叫的动态效果展现得非常好。2.水流声。作曲家在展现钟声的时候运用了五度音程,为了把水流声和钟声区分开来,运用上行快速音阶,形象地表现出江水泛起涟漪的声音,对水流声的细腻描绘,体现了作曲家非凡的创作能力,连续减弱的六连音细致地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波澜起伏之后又归于平静。3.敲钟声。纯五度的音响效果非常空灵、悠远,非常适合展现钟声。整首作品以低音纯五度贯穿全曲,奠定了忧愁的情感基调。纯五度和声不仅体现了钟声的空灵沉稳,而且对全曲调性起到了稳定作用。钟声由远及近,使听者感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采用拖腔的颤音伴奏,模仿古琴的声音,定下了整首歌曲清淡悠扬的色调,似与世无争,但也有许多无奈,音响丝丝入扣,紧扣歌曲意境。

(四)和声分析

该曲在创作上极大地保留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在和声上运用大量的半音进行,频繁地转换调式调性,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四、五度音程叠加进行,使旋律声部更加饱满,有利于将全曲推向高潮。该曲的钢琴伴奏在整首歌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伴奏与旋律的关系非常密切,准确地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境。钢琴和人声完美结合,对比交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涌动。伴奏每小节开头都用纯五度,纯五度和弦空洞缥缈,使听者听过之后仿若寒山寺的钟声萦绕在耳边。结构主义符号家罗兰·巴特认为,各个音乐要素如果不能十分恰当地运用,就会阻碍音乐的色彩。优秀的艺术歌曲可以通过优秀的声乐演唱家得到更好的诠释,将文字符号中丰富的意象与优质的音色、富有表现力的伴奏相结合,使歌曲不但精致,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歌词表达的是思乡之愁、孤寂之愁、落寞之愁,黎英海先生在作曲上运用丰富的和声织体,从而充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非常丰富,要求演唱者加强对古诗词创作背景、情感表达以及歌曲曲式调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水平和音乐修养。若想将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得好,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常识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应该去研究乐曲的旋律、和声等,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容,从而达到“人曲合一”的境界。综上所述,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精品之作,其入情入境的创作给予音乐爱好者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江枫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
误会连连看
摔不烂的“破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