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村史志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13杨立宇

黑龙江史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史志物件民俗

杨立宇

(中共东营市委党史与地方史志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随着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广大农村正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大量农村已经减少或正在消失。很多村庄经过社区化改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伴随村庄变迁,是乡土文化的深刻变迁。村庄大量拆迁,客观上造成传统文化的消失。在乡村急剧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史志文化的抢救、整理、保存和发扬工作,充分发挥史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重视乡村老物件收集整理保存

相比于年轻的城市,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是古老的。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老物件是记录这些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与符号。整理保存老物件,就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当前,少数地方重拆迁建设,轻文化保护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很多农村,老房子老院落拆迁后,一些带有强烈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的老物件被随意丢弃。水缸、水桶、扁担,线板、纺车、织布机、针线笸箩,小推车、地排车、大板车,各式耧车、钉耙、绳套,簸箕、面箩、油罐子,八仙桌、八仙椅、小板凳,照片、书报、信件,牌匾、契约、票据、钱币、账册、印章、证件,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老物件虽非文物,但记录了一个时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随便丢弃。这些老物件是广大农村以往生产生活的见证,更是农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印记,包含着吃苦耐劳、坚韧向上、不屈不挠等可贵精神,是缅怀历史、寄托乡思、留住乡愁的有效载体。现在,一些市场眼光敏锐的商人开始收购此类老物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有所行动,鼓励村级组织引导群众有计划做好留存工作,文旅、地方史志部门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征集,以备将来文化建设之需。

二、尽力留存完整的乡村影像资料

拥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村庄,几代人住过的老屋老院落,拆迁之前理应为其留下完整影像资料,让后人知道根在哪里,什么样子。这是村庄后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作为拆迁工作的一部分进行部署落实。如果事先不周密安排,一旦村庄夷为平地,就再也无法补救。对此,村级组织责无旁贷。一方面,平时注意多留存;另一方面,村庄拆迁前组织人员专门留存。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各个方向和角度,包括使用无人机空中拍摄。引导各家各户,留存各自院落影像资料。现在,由于事先无计划,很多村庄在拆迁后才发现没有留下完整影像资料,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社区化、城镇化是大势,是好事,但历史不容忘记。用影像记录街街巷巷、老屋旧院、花草树木,让当代人记住曾经的一砖一瓦,让后来人知道来自哪里,是一件很有价值和必要的大事。

三、有组织地推进乡村志书编修进程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鼓励乡村史志编修”。村志全面盘点乡村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状况,承载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推动力,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与市志县志相比,村志更能反映普通群众生活情感,所记村情村事,村民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生活,翔实、鲜活,实实在在,具体形象,乡土气息浓厚,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编修村志提供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正确而适度地调动人的恋乡恋村情结,教化效果透彻深远。每个村庄都是一部历史,都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和品格,都印证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昔日田园相望的农村景象已被高楼大厦替代。在乡村快速变化的时代,编修村志,详细记录乡村巨变,追溯历史渊源,填补文献空缺,总结经验教训,已成为挽救村落文明的重要方式和紧迫任务。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熟悉村情的老人越来越少,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性整理,以后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前,相当多村民编修村志的热情很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希望编纂村志记录历史,承载乡情。同时,村志编修也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人才和经费缺乏问题十分突出。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村志编修工作。有条件的村可集体出资,聘请专人编纂;无集体收入的村可动员村民自愿捐助,尤其动员村中能人、在外创业人员捐助。经济实力强的乡镇,也可给予一定扶持。动员熟悉村情且有一定写作能力的退休教师,在史志部门的指导下承担村志编修任务。

四、有序推进实施民俗博物馆建设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在特定的区域和时代中形成、发展与演变,可以规范思想和行为,是传承文化成果的重要方面。民俗博物馆(陈列馆)作为展览展示民俗文化的阵地舞台,就地取材,用身边的人和物表现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形式灵活,吸引力强,对于保护和传承一村一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民俗博物馆在广大农村开始出现,虽然规模不大,但主题鲜明,有特色、接地气,发展比较快,深受农村群众欢迎。政府文化部门要提高认识,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把民俗博物馆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抓出特色,推出典型,引导民俗博物馆持续健康发展。村庄集中的区域,可以考虑在中心村利用现有空间设施建设民俗博物馆。新建集中居住社区要充分考虑居民思想和生活实际及文化生活需求,既要配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设施,又要留足展示乡村民俗文化、农村群众寄托乡情的空间载体。乡镇以上政府及文化旅游部门,指导民俗博物馆建设有序进行,对部分优秀项目提供政策支持,推出带动力强的典型。民俗博物馆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有序推进,不能赶时髦一哄而上,村村点火冒烟。要简朴实用,防止贪大求洋,奢侈华丽,防止重形式而轻内容,华而不实。

五、积极引导指导族谱编修工作

国有史,郡有志,族有谱。族谱(家谱)以表谱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相同的姓氏构成家族,千千万万个家族汇聚成中华民族。族谱体现宗法与人伦,具有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并具有维系道德、法律、传统等深厚内涵。慎终始祖,民德归厚。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不忘血脉传承、祖宗先人,以庄严肃穆、虔诚崇敬的历史使命感,教育子孙铭记家训,传承族风,敬仰先贤。激励后世向上向善,爱家爱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大局和谐。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居住距离拉大,广大村民编修族谱的热情不断高涨,要积极引导,加强指导。尤其在编修指导思想与体例内容上,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自觉摒弃陈腐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时代精神,突出先进人物事迹,编修服务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族谱,使之成为激励后人干事创业报效祖国的家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猜你喜欢

史志物件民俗
拒绝智能家电,在修复老物件中修复婚姻
老物件
小物件中的大历史
男人的多种形式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