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组织园本教研活动
2021-11-12张雨萌
张雨萌
园本教研活动是以幼儿园所面临的保育和教育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幼儿园当前的教研现状,分析园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际的教研案例,谈谈笔者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思考与收获。
一、园本教研现状
笔者所在幼儿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2013年创建,占地16500平方米,现有16个班级,教职工53人,其中在编教师4人。开学初,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习惯做听众,他们讨论话题时常常停留在表面或是泛泛而谈,园所教研效果不理想。
二、原因分析
在形式上,笔者所在幼儿园是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教研模式,行政占主导地位,教学形式单一。大家习惯以会议的方式进行园本教学研究活动,教师没有思维碰撞与交流的机会。在内容上,幼儿园领导偏重检查教师任务的完成情况或是简单地向教师传达、布置新任务,根据行政组制定的教研计划开展园本教学研究活动,脱离了教师的实际需求,教研内容大且空,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园本教研究活动未能聚焦某一共性问题,未能进行持续的、深度的研究,存在主题不明确、内容零碎等问题。在参与对象上,部分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是被动的倾听者和记录者。而发起者(组织者)脱离了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常常从纯理论的高度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降低了活动的效果。
基于以上因素,教师无法通过园本教研活动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教育能力。
三、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途径
教研活动必须贴合教师生活实际,从基础做起。幼儿园要及时调整教研方法,倾听教师的声音,开展适合自己的园本教研活动。
(一)抓共性问题
据笔者观察,在本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习惯以应付资料检查的姿态写幼儿活动观察记录,网上抄一抄,或是拿以前的记录改一改,不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不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不分析幼儿的行为习惯也不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使园本教研活动有名无实。鉴于此,笔者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新的观察记录,以真正了解每位教师现有的撰写水平。
在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大家的观察记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格格式不规范,幼儿的基本信息不全;二是观察实录写得过于简单,记录的内容无意义且带有教师自己的主观色彩等;三是教师的分析评价与记录内容无关,理论性不强,议论浮于表面等;四是教师的教学策略脱离实际,内容空洞,不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系统性开展教研活动
针对以上共性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教研举措。一是邀请专家指导园本教研活动。根据专家培训的内容,笔者又对全体专任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培训,让教师了解了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怎样撰写观察记录等。同时,笔者通过共读、领读、阅读分享等方式开展相关教育书籍的阅读活动,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
二是分享优秀案例。笔者邀请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观察故事和撰写方法,分享他们对于观察工作的经验。这种分享活动:于分享者而言,是自身能力的展示;于聆听者而言,是学习借鉴教育方法的机会;于教研而言,是经验的共享与推广。
三是现场剖析观察记录。笔者随机抽取了一位教师的观察记录,让本园教师现场分组并进行研讨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发现记录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各组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当堂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是修改观察记录原稿。在一系列的学习和研讨分析后,教师对自己之前提交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在第一轮修改后主动告诉我她是如何修改的,觉得哪里还有欠缺,希望我能给予帮助。一遍不行再改第二遍,她前前后后共改了四遍。定稿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但老教师这种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的精神值得赞扬。
五是鼓励教师主动观察幼儿。在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剖析中,教师对“如何观察幼儿”“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学习方式”“如何记录、分析及跟进幼儿问题”等主题教研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开始主动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并思考适宜的游戏策略。
(三)多元化开展教研活动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时,笔者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和体验活动,提高了本园教师的感受能力、思考能力与理解能力,整体提升了园本教研活动的效果。下面以我园“采秋插花——秋天资源收集与利用体验活动”为例。
每到秋天,笔者所在幼儿园会举办各种创意活动,在大厅和教室展览幼儿的创意作品。笔者发现,每年几乎都是同样的活动主题,例如树叶贴画、种子贴画等。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本园幼儿教师缺乏想象力,创作能力不强,于是开展了这次体验式园本教研活动,让教师走进秋天的草地、小河,收集活动所用的素材,让他们利用竹筒、竹篮、杯子等废旧材料装饰自己的插花作品。
在活動中,教师俨然成为一个个插花师,他们的每一个作品都独具匠心。教师纷纷说道:“平时还真没注意,原来秋天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花草草,有些我还是第一次见呢!”“你找的这个红果子,我家旁边就有,我咋之前没发现它这么精致呢?我要摘给大班的幼儿看看,让他们写生。”“这个玻璃杯搁抽屉里好久了,用毛线装饰一下,顿时洋气了。”教师在寻找插花资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和了解,跳出了原有的固化的印象,丰富了幼儿创意活动的创作素材,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秋天的艺术创作活动了。
(四)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以前,本园教师外出学习的活动是由行政组统一安排的,教师学习效果很差。有一次,一位教师问:“园长,上次那个主题叙事展示活动,我还挺想去的。我们班正好在进行一个班本课程,我没有时间并且没我的名额,回头你把录像发给我看看啊!”笔者回答道:“是吗?你咋不提前告诉我呢,那样我肯定安排你去的呀。”
这位教师的话让笔者感受到了教师想学却没有机会的无奈,我开始主动了解各位教师的实际需求。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环境创设、集体活动组织、游戏观察、主题课程展示等。教师当下最迫切需要学习、了解什么,他们自己一定比我更清楚。于是,笔者将外出学习的方式调整为教师按需自主报名。幼儿园将各类学习活动通知并及时转发给教师,根据报名人数确定参培人数。同时,为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采用先报先得的方式,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五)深入学习
本园教师在学习交流中习惯拿来主义,很少深究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否适合我们班的幼儿、如果我要学着做怎样调整会更科学等问题。他们只会依葫芦画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及时调整了学习交流的活动方式,采取“学(学习)—思(思考分析)—享(加以思考后的意见进行分享)—研(研讨交流意见)—做(具体落实)”五步法,让教师由浅入深地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思辨能力。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探索园本教研的路上,笔者将继续从实际出发,倾听教师声音,充分发挥园本教研活动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