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本园的一个下午
2016-04-08李红梅
李红梅
端本园的一个下午
李红梅
虽然不是周末,但黎里老街上的人真不少,虎筋桥侧,可以说是熙熙攘攘,这真有点出乎意料。
经过柳亚子纪念馆,几步远,向左折进一条小弄堂,几重迂回曲折之后,终于看到了那精致秀气的门楣,上书“端本园”三字。
进得园来,别有洞天,不大的地方,却有曲廊、荷池、回廊、假山、亭、榭、楼、轩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东南侧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楼,名为“双桂楼”,以楼前两侧各植一棵金桂,一棵银桂,得名。
端本园是陈家的,曾几何时,与之辉映成趣的是五亩园,可惜五亩园已经荒废无踪,五亩园是周家的。周家和陈家,都属黎里八大家,两家几代世亲,渊源深厚。周元理本是杭州人氏,9岁丧父,随母亲回到了黎里舅家,也就是陈家,寄居在舅舅家读书考科举,累迁至从一品。周元理的舅家表兄陈绚文,人如其名,文才出众,据说秋天,花香弥漫端本园,芳香袭人,中秋月圆夜,陈绚文扶拥着清宗室、满洲正白旗副都统永豪杰的爱女,登临“双桂楼”,夫妻双双赏月怡情。由此破了满汉禁止通婚之律,陈绚文被称为郡马,端本园又被百姓尊称为“郡马府”。
今天,端本园迎来了黎里的另一位名人之后,柳亚子的外孙,80岁的柳光辽先生。说起来,柳家与周家,也有一段颇不寻常的过往,12岁的柳亚子从大胜搬到黎里镇上时,就租赁了周家的寿恩堂,后来又迁居周家的赐福堂,直至1927年离开黎里。没想到,一百年后,柳光辽教授又在端本园与我们这些柳亚子文史爱好者欢聚。时光浮沉,世事兜转,这古老的园子,在淡然静默中,见证了一切人世沧桑。
座谈会在双桂楼的二楼,80岁的光辽教授看似瘦弱,却精神矍铄,时光交错中,许多往事浮现在老人心头,说到亲戚凌莘子时,老人动情地流下了眼泪。这位凌莘子,吴江莘塔人氏,名景坚,字昭懿,又字太昭、凯成,号莘安。莘塔名绅,当时与南社台柱柳亚子齐名,他的《紫云楼词》婉约动人,清新可咏,同时,凌莘子亦是一位中共早期的地下党员。光辽教授说,1951年春天的某个下午,还是中学生的他放学回来,在门房间看到一个穿着破旧衣服,带着行李卷,满面风霜的中年男人,因为不认识,他看了一眼就回家了。回到家中,才看到好婆(亚子夫人郑佩宜)脸色凝重,稍后,好婆叫光辽将一沓钱交给门房里的人,对他说,他的事情,他们在北京帮不上忙,叫他还是回家乡去吧。懵懂的柳光辽拿了钱,出去交给他,也转达了好婆的话,然后,看着他沉重地转过身子,步履蹒跚地离开。回到家乡不到两个月,凌莘子就在土改运动中被枪毙了。
“这是一笔送他去鬼门关的路费呐。”嘘唏间,柳教授老泪纵横,座中鸦雀无声。屋外,红日炎炎,清风徐来,桂树的枝叶唦唦作响,一切恍然若梦。
座谈会气氛热烈,一直持续到五点多,下得楼来,夕阳无限好,天光明亮柔和,是黄昏前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大家建议在端本园的凉亭前合影留念。
这个最寻常不过的五月的下午,因为柳教授的到来,因为在端本园的抚今追昔,思绪如潮,变得格外珍贵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