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生智让复习课充满生长力
2021-11-12王丽娟
王丽娟
摘要:复习课的知识整理,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拾遗补漏,弥补新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不断地积累和挖掘学习规律的一个过程。复习能够重新建构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有新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能运用原来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积累的活动经验迁移深化,以解决更复杂的新问题,这样才能使复习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复习课;沟通;新认识
一、 引言
复习课教学,常常需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大部分教师会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整理”,课堂上也会呈现学生个性化的作品,如文字、列表、画图等。学生的整理看似形式丰富,但实则大多是对各个知识点事无巨细的呈现,或是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毫无关联的机械罗列。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整理”居多,“反思”偏少,学生并没有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更没有对复习的内容有新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复习的过程就是把数学书读薄的一个过程,这个学习过程贯穿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是重要的学习理念。这样的复习整理才是着眼于儿童立场,既关注了儿童的思维品质,又遵循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既能温故知新,又能明理生智。
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严谨性及广泛应用性的理性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思维及分析能力。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展开创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以提高其数学思维。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立足于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二、 融通整合明数理
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要从复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教师要通过整理知识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推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复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够发挥复习的作用。例如,运用书本中的“分数”来解释小数。“数的认识”知识点多且零散,在整理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知识点进行理解其他知识。
案例1:数是数出来的
师:你会数数吗?你能从1数到10000吗?生1:1,2,3,4,5……生2:(抢着说)这样数太慢了,我们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或者一千一千地数(学生纷纷点头)。
师: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十一十地数,当然也可以选择一百一百地数,这里的一、十、百、千是整数的计数单位。整数会数,那小数呢?比如 0.85。生1:我从0.01开始,数85个0.01就是 0.85。生2:我先数0.1,0.2,0.3……数到0.8后,我再 0.81,0.82,一直数到0.85。
师:数整数和数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整数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或者一百一百地数,数小数就是数几个0.1或几个0.01,0.001等。
师:和整数一样,0.1,0.01是小数的计数单位。生:都是在数计数单位。看来数小数和数整数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数计数单位,那分数呢?
生:分数也一样,比如数4个19就是49,就是在数分数单位。
师:分数的单位和小数、整数的单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整数和小数的单位,每相邻两个进率是10,但分数不是。
师:回顾刚才数数的过程,整理出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打开视野,数数和图形的认识有哪些关联?
数数,帮助学生融通了整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不管是整数,还是分数(小数),数都是数出来的,数数时都需要先确定了“1”(计数单位)才可以数。先“1”后数还可以运用到“量的计量”中,用数去刻画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属性,都需要先创造出数的单位,这不同的单位都是最小的计数单位“1”在物体不同属性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测量长度,“1”就是一段固定长度的线段;测量面积,“1”就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正方形。(图1)先“1”后数是计量各种量的内在逻辑关联。从数到形,不同知识间的融合统一一定能让学生明理生智,打开通往数学核心素养的通道。
因此通过这种相互联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一个知识迁移到另一个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培养逻辑分析思维,提高数学的学习素养,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 沟通联系生“新”智
许多老师在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往往关注的是梳理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平移、旋转、轴对称),辨析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但其实复习中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从运动的角度刻画图形,从运动的角度探索和认识图形与几何的性质,认识到“运动”是研究图形与几何的一种重要角度和有效方法。
案例2:长方形怎样变成一个立体图形
学生借助一张纸,利用卷、折、平移、旋轉等不同的方式,长方形平移后形成了长方体,绕一条边旋转后形成了圆柱(图2)。平移和旋转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图形。循着“运动”的方向继续深入,学生又有新的收获。
生1:长方形如果绕不同的边旋转,得到的圆柱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生2:任意一个平面图形经过平移都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图3)。
生3: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形状就越接近圆,同样如果把正多边形平移,边数越多的形状就越接近圆柱。
生4:长方体和正方体只能通过平移得到,但圆柱既可以由圆平移得到,也可以由长方形旋转得到。
生5:我不同意,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可以用长方纸“卷”成,把一张长方形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沿着折痕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如果长是宽的4倍,那么就正好能围成一个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