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方式探究

2021-11-12陈惠芬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陈惠芬

摘要:中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在学校的讲解,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合作,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下针对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进行讨论探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构建心理健康的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家校合作;开展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师资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健康教育

一、 引言

在中小学期间,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缺乏认识,一些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的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期间,学生主要的生活集中于学校和家庭。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家长逐渐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外,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展开具体的分析。

二、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构建心理健康的意识

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缺乏相应的指导,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教育引导。同时,很多家长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时期还没有完善的心理认知,不需要進行心理教育。这种观点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家长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非良性认知。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

例如,很多家长面对学生持续的消极情绪时,认为自己孩子是性格原因或者是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的,当发现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极大变化,才会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这一现象往往是由于家长与学校和学生疏于交流。教师应该在日常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和在家的表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家长也要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要明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应的家长会,培养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反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引起家长的重视。

在中小学时期,家长普遍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家庭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正确的认知。当学生的状态不佳时,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多关心学生的状态,使学生保持身心的愉快。

三、 引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寻求帮助

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对学生们的行为动态进行观察,才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指导和帮助。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可能无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和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更需要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去寻求帮助。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是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的最重要的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们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该案例的主要内容是某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所长。在看到别人窃窃私语时,总觉得别人是在贬低自己。每次与他人进行交流之后都会反复思考自己的哪些行为不当,是否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如在视频中他要求妈妈给自己过生日,但是妈妈因为工作太忙拒绝了他。然后这一位学生就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够关爱,认为自己在妈妈心中并不重要。但是实际上只是因为妈妈一时疏忽,妈妈在背后为他做的一些事他都没有察觉到。在视频的最后是这位学生的表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教师与他进行沟通之后,引导他和妈妈进行沟通,当他敞开心扉与妈妈进行交流后消除了他与妈妈之间的隔阂。通过这一类案例的引入,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可能是较为片面的,自己存在一些疑惑或者是对自己产生怀疑时,应该主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

中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叛逆期,而在叛逆期的学生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时,不能缺少学生这一主体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问题,并且和家长共同努力将学生的问题快速解决,让学生们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四、 重视对家长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时强调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但是家长在家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有时因为家长的能力不足,思考问题较为片面,对于学生的一些特殊行为习惯视而不见,从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观察基础的方法,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课程或者是针对性的活动指导时,应该设置专门的教学计划,将这些指导方案下发到每一个家长的手中,让家长能够知道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的观察情况,知道学生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应该规避的。如家长觉得孩子比较文静,不善于表达,他们可能认为这是沉稳大方的一种表现。但事实上,孩子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时,也不善于表达,甚至会自觉逃避人群。这一类学生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有可能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存在自闭倾向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重视与这一类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看看是否是因为对周围环境太过陌生才会让学生不愿意参与表达。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询问他在学校与其他学生交流的情况,让家长能够认识到学生这种表现的异常,从而能够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家长是教师的得力帮手,但是家长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可能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自身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指导,也应该关注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让家长真正可以为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指导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