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的思考
2021-11-12李健森
李健森
摘要:立足小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巧用校园素材开设“综合与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校园、用数学思维描绘校园、用数学语言表达校园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校园背景的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落实课标精神,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校园情境;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一、 引言
近年,广大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开发和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开设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综合与实践”课题,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乐于探究,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深刻含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社会经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并不熟悉,因此立足于小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有利于落实课标精神,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 巧用校园素材,提高数学素养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配套的“综合与实践”课题并不十分丰富,一线教师常常为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合适课题而倍感苦恼。实际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创新课程,巧用校園素材,构建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综合与实践”课题。
(一)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校园
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来认识客观世界。比如:校园内种植的各式各样的树木就是学生最常见的植物。每到秋天,树叶就会纷纷飘落。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神奇的树叶》,引导学生收集校园内的树叶,通过探究树叶特征辨别树木种类。
课前,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内多种(至少3种以上)不同树木的树叶,要求收集的每种树叶大小相近,数量相同。如每种树收集10片大小相近的树叶。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测量每种树叶的长和宽,列表记录所得到的数据;并分别计算不同种类树叶的长宽比,估计每种树树叶长宽比的取值范围,采用相关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尝试运用所得结论,在只提供其他小组数据,不看树叶具体形状的前提下,合情推理该小组收集的树叶属于哪种树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不同的判断方式?哪种判断方式更加有效?收集的同种树叶如果大小差异比较大,其长宽比是否仍与自己的结论相近?比较各小组采用的不同统计图表,分析他们描述数据的优缺点。
由于不同种类的树木树叶形状差异较大,因此不同树种的树叶长宽比值也不尽相同,容易实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类似《神奇的树叶》的“综合与实践”课题,紧密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神奇应用,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用数据说理的良好素养,逐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
(二)用数学的思维描绘校园
平面图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图形,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感。在学习了多边形、圆及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不妨设计“综合与实践”课题《测量校园绿地面积》。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节课可以走出教室、动手实地测量校园绿地面积,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教师根据校园的实际绿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易于测量的、方便应用所学公式计算的、有代表性的校园绿地作为教学对象;其次,准备足量的测量工具,并教会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的方法;再者,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的测量任务,组内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设立负责统筹协调的小组长,负责测量工作的组员,负责记录数据的组员;最后,在学生实地测量校园绿地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各小组的测量进展情况,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顺利完成测量任务。在各小组完成测量任务后,根据所得数据,结合所测绿地的图形特征,计算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实践证明:走出教室,实施《测量校园绿地面积》课题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课题的兴趣。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自动手测量校园绿地面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校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校园
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小学数学将方向角和距离作为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开设“综合与实践”课题《从不同视角表示教学楼》。考虑到小学生使用相对精确仪器测量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的测量方案,邀请专业人员应用测量工具测出相关物体之间的距离及角度,开展课题教学。
课题教学之初,教师从图书馆视角表示教学楼入手,进行示范教学,借此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体育馆、操场、办公楼、升旗台等校园内的不同建筑物,从不同视角表示教学楼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应用方向角和距离表达物体位置的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协作解释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以教学楼为中心,画出校园的平面示意图。期间,教师有意识地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热情。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启发他们探究如何用数对来表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此教学内容涉及的数学语言有:方向角、距离、平面示意图及数对等。随着数学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善于主动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世界。通过此类“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学生提升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在感受数学语言简洁、直观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收获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美。
三、 创新实施课程,构建多元评价
“综合与实践”课相比其他类型的数学课,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与实践”课强调学生全过程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综合与实践”课题的特点,创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合理引导、大胆放手、构建多元评价,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协作解释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