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向行为支持减少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1-11-12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个案基线

李 洁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简称PBS),是一种教育型的干预方法[1]。它强调通过正向的而非负性的惩罚方法对行为进行干预,从而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同时不断增加适当行为[2]。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的亚型(《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美国,2013),是一种出现在早期的发育症状,沟通和社会交往、有限制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是其两大核心障碍。自闭症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行为问题,社交障碍,沟通障碍等[1]。Janney和Snell把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按优先处理的顺序分为:破坏行为、干扰行为、分心行为。干扰行为虽不对儿童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妨碍了儿童自身和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3]。课堂干扰行为(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4][5]。课堂干扰行为不仅对自身发展有重大影响,也是教师教学和同伴学习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正向行为支持强调以积极的、指导性的方法代替惩罚,众多研究表明正向行为支持对改善特殊儿童行为问题有明显的效果[6]。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干预为例,探讨正向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改善的策略。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铭,男,10岁,三年级,多重障碍。2岁时发现语言退化,2015年诊断为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得分:语言智商45,操作智商48,全量表智商41。

认知能力一般,认识常见的物品,能理解简单的指令,能完成一对一的指令,但无法关注、理解集体中指令。以“哎呀”音表示沟通。特定情境能用“喝水”“饼干”“紫菜”表示需求,但无法准确表达。

二、目标行为的选择确定与描述

通过访谈相关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发现个案有多个行为被关注,但基于《行为问题主观评量表》结果,确认了需最先处理的行为问题是课堂干扰行为。

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对个案的目标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个案在上课期间哭声持续超过5分钟(哭声停止超过1分钟算目标行为结束)。

三、目标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在自然情景下,用直接观察和录影两种方式记录个案上课期间的目标行为,填写《ABC行为观察记录表》《行为问题散布图》《目标行为频率和持续时间表》。

用《正向行为得分记录表》以等级记录的方式记录个案正向行为表现,评分标准为个案表现正向行为的程度。

选取ABC行为观察表中连续10天的记录为基线期,共收集个案25次课堂干扰行为,平均每天2.5次;持续时间共340分钟,平均每天34分钟;正向行为总分为19分,平均每天1.9分。

四、行为诊断:目标行为的原因及功能

为确保目标行为功能的准确性,对与个案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填写课堂干扰《MAS行为动机量表》(表1),还用ABC行为观察记录表对个案进行记录分析。综合访谈结果、动机量表和直接观察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可确定个案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主要是:逃避、想要某物或活动。

表1 个案课堂干扰行为动机评量综合结果

五、拟定并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

(一)介入目标

本研究在行为处理期间,介入目标为减少个案于基线期的课堂干扰行为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频率的33%,正向行为得分比基线数据提高2倍以上,具体介入目标如下:

1.课堂干扰行为平均持续时间降低至每天11分钟以下;

2.课堂干扰行为平均频率降低至每天1次以下;

3.正向行为表现得分提高至每天5.7分以上。

(二)正向行为支持策略

根据个案行为功能评量结果和实际情况结合,综合运用前事控制、生态环境改善、行为教导和后果处理四种策略制定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如下。

图1 个案课堂干扰行为的正向行为支持方案策略

表2 具体策略

剥夺或延宕应有权利个案在干预过中肯定会出现既不肯用正向行为表达需求,又强烈地运用目标行为达到目的的可能。此时可取消或延宕他拥有的权利。后果处理策略隔离当个案出现目标行为,且只是哭时,把个案带离教学环境,由一位老师照看,但对其哭的行为不给予反应(木头人),情绪冷静后再进行行为教导;当个案哭并伴随自伤行为时还要及时进行身体控制。

六、评鉴与分享方案的实施成效

把个案行为表现的结果绘制成折线图,并运用SPSS19.0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分为基线期(A)10天、干预期(B)30天,达到预期目标后的追踪期(C)10天。

(一)个案课堂干扰行为持续时间统计结果

表3 个案各阶段课堂干扰行为持续时间数据统计结果

由图2 知,干预期前几天个案目标行为持续时间明显增长,比基线期最高值还要高,个案对行为教导有很强的反抗心理,但随着综合策略的跟进,持续时间呈下降趋势,并达到预期目标。T 检验结果显示,干预期持续时间(M=18.23,SD=20.46)显著低于基线期(M=34,SD=20.93),t(38)=2.10,P<0.05。表明对个案目标行为持续时间干预有效。追踪期目标行为均值为6.6,持续时间也是显著低于干预期t(18)=2.97,P<0.01,目标行为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弹现象。

图2 个案课堂干扰行为持续时间变化折线图

(二)个案课堂干扰行为次数统计结果

图3显示,目标行为发生次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平均每天2.5次降到0.9次(达预期目标)。表4显示,基线期和干预期的目标行为次数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本次干预中,行为次数总体情况是有减少。综合目标行为持续时间结果可知,目标行为严重程度主要表现在持续时间上。经过积极的干预,追踪期(M=0.9,SD=0.32)目标行为次数显著少于干预期间(M=1.7,SD=1.21),t(38)=3.30,P<0.01,积极干预还是能改善目标行为发生频率。

图3 个案课堂干扰行为次数变化折线图

表4 个案各阶段课堂干扰行为发生次数数据统计结果

(三)个案正向行为得分统计结果

由图4可知,个案正向行为得分呈明显上升趋势,从原来1.9分上升到10.9分(达预期目标)。追踪期的分数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平稳状态,表示个案的正向行为能稳定表现,掌握了一定的功能性沟通技能。由表5可知,个案正向行为表现显著性提高,且后期表现稳定[7]。

图4 个案正向行为得分变化折线图

表5 个案各阶段正向行为得分数据统计结果

综上结果表明,此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对个案课堂干扰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都有明显的效果,且正向行为也显著增多。

七、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1.基于行为功能评估拟定的多元系统的干预方案能高效解决目标行为

本次研究前,也有教师为减少个案的课堂干扰行为用过很多方法,但因没有进行系统的功能性评估而且方法单一而效果不佳。所以,有效的行为处理需要基于精准的功能评估并制定多元且系统的干预方案[8]。

2.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可以有效减少个案课堂干扰行为并增加正向行为

综合策略系统干预后,个案课堂干扰行为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正向行为得分明显提高,且表现稳定。

(二)反思

1.前事控制策略是“王道”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目标行为止于前事控制”。如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改变教学方法等,在初始阶段就切断了目标行为出现的可能。

2.行为功能是“要害”

想要一击击中目标行为“要害”必须密切关注行为问题的功能。功能评估时要采用多种渠道,结合访谈、评量表和观察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3.干预策略有效性记录是“弹簧”

策略的高效性记录,使干预效果如有“弹簧”助力,高效利用师生的精力和时间。难易结合的“三文治”式任务、预知活动流程和教导替代行为这些高效策略使后期效果更显著[9]。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个案基线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新版GAMIT10.70解算GPS/BDS基线精度对比分析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什么是“领海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