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故事怎么讲才能出彩

2021-11-12原博

声屏世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受众笔者内容

□原博

新闻学者李希光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笔者的理解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讲得出彩。写好新闻的诀窍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2021年春节前夕,一则关于“春运母亲”的报道刷屏全网,人们感动于这位母亲和他们家的故事的同时,也感慨他们一家翻天覆地的命运变迁。事件的另一面,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记者的用心挖掘和真实呈现,他们纷纷为记者接地气、暖人心的报道点赞,这就是“讲好故事”引发受众关注、获得受众认可的例子之一。

那如何才能讲好故事?“标题”和“内容”一定是不可忽视的部分。笔者认为,除了拟定的标题要抓住受众的眼球外,还要把握好内容。当然,这内容当中包含的东西就多了,包括拍摄前期策划得做到位;拍摄当中采访内容要一针见血、拒绝假大空;摄像的镜头语言要细腻、严谨;文稿内容真实、恳切;后期编辑要流畅、贴切;表现手法力求推陈出新等等。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要求媒体的记者一定要自发转型为“全能型人才”,从节目策划到节目成型,都能亲自参与,每个环节都做好了,不愁做不出一条讲好故事的好新闻。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进行展开分析。

故事要出彩,标题一定得“直勾心弦”

2021央视春晚的节目中,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是《开往春天的列车》,小品中演员贾冰所饰演的列车员和倪妮饰演的空姐,常常是聚少离多。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一个艺术化的例子让笔者想起了2019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新春走基层》记录的火车司机郝康和乘务员雷杰的爱情故事。当时这则新闻一经播出,引起热烈反响,至今笔者都记得新闻的标题,叫《相约在零点37分》。很显然这个简洁、清晰又充满温度的标题,为新闻增色不少。

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不仅能向受众提示新闻内容,而且能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的性质和意义,并且还能吸引受众迅速进入新闻、阅读新闻。

紧贴热点,引起共鸣。在碎片化阅读的信息时代,受众往往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因此,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

2020年2月1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以《三代人的接力——间隔17年战“疫”再出征》为题,重点聚焦了山西省长治市17年前曾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和平医院放射科医生王卫国,当年其母送儿子去抗击非典,如今他又送同样是医生的女儿王婷驰援武汉,再现了这对父女奋战一线、抗击疫情的典型事迹。在当时抗疫的非常阶段,这个标题一出,三代人接力,战“疫”再出征,无私、伟大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大爱,一下子就勾住了人们的心弦,也引发了大家共鸣,同时也坚定了电视机前受众的抗疫决心。

文题相应,精雕细琢。从新闻的价值性来讲,标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必须在文题相应的前提下精雕细琢,就像练功一样,只有每一个招式都做到极致,才能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采访,在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黄崖沟村,只有20多户人家99口人,村里的人们靠山吃山,过得并不富裕,可他们却在这十几年里坚持做着一件事,轮流照顾本村一个残疾村民,无怨无悔,不计回报。通过记者的了解和拍摄,全村人都把这名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家的宝贝。因此,笔者给这篇报道确定的标题是《全村人的宝贝》。《全村人的宝贝》实现了文题对应,让受众有一探究竟欲望的同时,也深受触动和感染。

巧用修辞,博采众长。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没有吸引到读者,那就别写第二句了。”在标题拟定上,一定要刻画精确,巧用各种修辞,才能吸引到受众。

比如,《与病毒作伴,他们是抗“疫”一线“拆弹人”》《战“疫”一线的“唠叨婆”》等,分别用“拆弹人”“唠叨婆”等人们日常中常见的词,来表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为。这样会让人觉得生动、形象,更能让受众迅速从标题中获得文章里的信息。

准确、通俗、简洁、新鲜、活泼、鲜明、形象、善美,标题的拟定也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好的标题也是好故事的重要一环。

故事要出彩,内容一定得“下足绣花功夫”

好故事既有对真的敬畏,又有对正的崇尚;既透着政治意识、全局眼光,又彰显问题意识、人民情怀。挖掘好故事,记者一定要沉下心、扑下身,因为好题材难得,好新闻肯定是跑出来的。找到好的素材,怎么做才能将它真实、生动地展示给受众?从前期到后期,各个环节的“内容”都很关键。

前期策划精细全面,提炼“新闻眼”。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新闻记者在采访前期一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策划和准备。第一,收集与采访对象相关的新闻素材。2019年,笔者采访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他成绩优异但奈何家庭条件受限,幼年丧父的他只能靠母亲种地来供他读书,幸运的是,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让他得以安心读书。因此,笔者在前期详细了解了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做了功课才能临场有数。第二,针对采访对象进行知识储备。很多时候记者要采访的对象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比如银行职工、证券人员,还有之前笔者接触过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消防队员等,这就需要记者对和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前做好了解。第三,提炼“新闻眼”。“新闻眼”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要在海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眼”,既准确又不落窠臼,需要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跳出常规的思考能力。

采访问题一针见血,拒绝“假大空”。对于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采访问题的设置很重要,除了常说的要提出“开放式”问题外,采访问题还应该一针见血、循序渐进。第一,聊天式提问。采访中,采访对象可能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也可能是一般的工薪阶级;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可能是没有接受教育的穷苦百姓,所以需要记者放正姿态,,提问语气力求平和、家常,让对方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采访。第二,紧紧围绕“新闻眼”。尽管是聊天式发问,但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发问,记者要以“新闻眼”为中心,拒接“假大空”,多重角度发散提问,力求获取的采访内容既能辅助“新闻眼”,又能新意十足。第三,灵活应变突发状况。在采访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新闻记者必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采访策略,提升采访能力,以便面对突发状况做出妥善处理。

镜头语言细腻严谨,放大故事性。具体拍摄中,应用真实、细腻、完美的影像来呈现故事,这就考验记者的镜头语言功底了。在纪录片《人生一串》中,它的镜头常常对准寻常摊铺,真实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呈现出来的故事极具市井气息,深受大众喜爱。第一,合理运用各种景别镜头。比如说长镜头,它除了是一段固定画面下时长较长的单镜头,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场景调度和镜头运动,给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具有纪实性;而特写镜头更聚焦于细微的特征与表现细腻的情感,有目的、有规划地调度不同景别的镜头,才能配合新闻故事的展现。第二,每个镜头应蕴藏极大的信息量。例如,电影《海上花》中,在技术上就采用了全新的镜头调度方式。随着镜头的不断运动,再配以字幕,各种场景便一一铺陈开来,每一笔都勾画得认真而饱满,放大了故事性。

文稿内容真实恳切,编辑手法推陈出新。讲故事就得接地气,在写稿时,要用朴实真挚的语言来表达,一定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选取“互动式”“谈话式”“文艺式”“体验式”等受众喜欢的方式,让你的稿件真正丰富起来,“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例如,芒果TV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功夫学徒》,就是以外国人第一视角来表达中华文化实质,展示70年来新中国在绿色发展、脱贫、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这件作品的内容就侧重用年轻人喜欢的叙事手法和表现风格,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好故事的呈现,一定离不开剪辑人员精细的加工,也就是说后期剪辑要流畅贴切,背景音乐配合要相得益彰。各环节都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讲好故事。

结语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好故事在泥土的芬芳中,在机器的转动中,在同群众坐在一块的板凳上,等待着好记者的发现。新闻是值得做一生的事业,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不管播出平台如何更新换代,记者就是要讲好故事,凝聚同心筑梦的力量,为弘扬中国价值、见证中国故事鼓与呼。

猜你喜欢

受众笔者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