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电影的走红启示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2021-11-12邵欣雨孙晨
□邵欣雨 孙晨
传播效果是传播行为所产生的有效结果。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对受众和周围社会实际产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及后果。《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国产动漫的一匹黑马,它在不同层面的传播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力。影片不仅票房颇丰,同时也收获到了不少好评,但是不能仅仅只看票房收益和观众评价,更重要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红让中国人们看到了中国动漫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
创新元素,打造全新角色审美
国际视野下的文化元素蕴含。在《哪吒之魔童转世》中正反两派的人物有符合自己角色的象征性符号,哪吒是红色敖丙则是蓝色,恰恰反映出了两人的性格一个脾气火爆、一个冷静随和,红蓝两色在颜色上的视觉冲突,哪吒身上的火元素以及敖丙身上的水元素二者之间的视觉碰撞,体现两人一正一反一善一恶的人物形象。从《功夫熊猫》会功夫的熊猫作为一个中国独特的角色,以及鹅爸身着红色盘扣衣服、头插筷子的发型,都有着大家广为了解的中国元素作为其独特符号,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让西方观众进一步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西方观众而言,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不受视野制约,也同时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传统神话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美国动画《功夫熊猫》为例,在电影中融合了中国元素的场景布局、中国武术等视觉符号,蕴含中国哲学韵味的语言符号。如果说中国元素的符号是《功夫熊猫》打破文化折扣,火遍中外的原因,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中国元素更是可圈可点,从民族乐器的配乐、二胡、唢呐等民间乐器穿插在内,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呈现,以及中国独特的盆景艺术再到太乙真人的阵法以及充斥着《周易》中的太极文化等。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走出国门,在视觉元素符号的体现中独具中国元素的动画,在国际视野下不单单是中国元素的固有呈现,而是令中国观众或是海外观众都打开了思维,增添了中国元素的文化意蕴,开阔了自己对于中国风的理解。
应时革新的故事构架设计。我国民间传统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人物丰满色彩鲜明,但是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故事的认知仅局限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创新较少,随着以中国传统故事题材改编的动画电影愈来愈多,更要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上的变化。汉斯·罗伯特·尧斯认为,创作者必须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样影视作品只有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创作意图。而对于中国传统故事,人们惯性思维想到的是《哪吒闹海》中小孩扎着小辫子身着莲花上衣、周身混天绫、脚踩乾坤圈,《九色鹿》中带着月牙彩色图案的神鹿,《大闹天宫》孙悟空的脸是红白鲜明颜色的角色形象等。而在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观众看到的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与时俱进,打破了寻常观众认知的哪吒形象。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代表魔丸的哪吒是丑化的,有小雀斑、椭圆牙、烟熏妆,申公豹是一个结巴的反派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上的一字之差让动画变得风趣幽默,敖丙也一改之前的骄奢淫逸的浪荡反派形象设定,变成一个温润儒雅的翩翩公子形象,太乙真人是一个操着方言、会喝酒误事、大腹便便的形象,以及将太乙真人解锁阵法因为忘记密码而输入指纹这些与时俱进的环节设置在观众们心目中。这些与印象里的神话大相径庭,从而因为这些视觉和心理上的反差,让受众的思想打破常规,不再受历史传统神话故事观念上的制约。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威廉斯曾说过:“文化观念的历史是我们在思想和感觉上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变迁所做出反应的记录。”《哪吒之魔童降世》构架了新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编剧对文本的不断创新,申公豹与龙族的故事上引入,以及影片结尾龙族女性话语上的悬念设置为此系列做出更多的多样性的情节设定,也为整个故事构架上带来了新的内涵以及新的审美角度。
视角更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重新定义“善恶观”。《哪吒之魔童转世》中一开始就表述了人物上的对立矛盾,不仅在于哪吒和敖丙,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的对立面,其实灵珠与魔丸的设定表面上代表了人性的相反面。灵珠和魔丸本是一体,善既是恶,恶也是善成为影片的主旨。《周易》中写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一向温和的敖丙会在被迫背负起家族复兴而不顾百姓危难,让百姓惧怕的哪吒内心深处却是想要凭借一己之力保护陈塘关的百姓。在有色眼镜下百姓看到哪吒都是畏惧的害怕的,大家畏惧魔丸,并且给魔丸定义为妖魔和邪恶,申公豹也在剧中提到“你管他是善是恶,天雷来了他就是死”,在死亡面前,善与恶已经不再重要了,但让百姓们惧怕的哪吒却有一颗做英雄的心。这样的主题思想,让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具备全龄化的特质,孩子在百姓对待哪吒的反转态度看到了对坏人认知的转化,坏人和好人不是表面上的,而成年人也在哪吒身上看出固有观念的转变。在影片结尾想要淹没陈塘关,杀死所有百姓的敖丙舍弃自己的万龙甲来救哪吒的命,两人联手形成太极阵,正反两派结合一起保护百姓,而这也是影片中的独特魅力,重新定义善与恶,打破了有色眼镜同时提升了影片的主题。
现代女性意识的反思。著名哲学家福柯认为:“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在动画片《哪吒闹海》中,母亲没有出场,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母亲也是隐在父亲李靖背后的人。动画片《哪吒传奇》中哪吒母亲的出现场景大多是在家中相夫教子,从哪吒母亲出场的变化中,不难让我们联想到现代社会女性角色的时代信号:独立、自强、积极投身于社会中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母亲的形象设定被塑造成一位巾帼英雄,展示的是现代女性的风采,她作为一名自信果敢的女将领,时常不在家中,时刻准备为百姓降妖除魔,也因如此陪伴哪吒玩的时间也很少,就连和他一起玩耍踢毽子的时光都是短暂的。这样的女性形象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视角,时代在变化,观念也在提升,正如导演饺子所言:现代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可以体现出编导不再仅仅局限于观众们都熟知的剧本,他的创新也代表着观念更新,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新旧更迭。
不向命运屈服的反抗精神。哪吒是一个调皮捣蛋的混世魔王,由于申公豹的刻意调包导致他不再是个普通的孩子而是带有魔性的。哪吒的命运无法改变,太乙真人在影片开头就已经预示哪吒的命运,即便一开始不死,三年后也是一样的结果,所以不认命才是他的命。敖丙也是如此,妖族的命运也是他出生一刻便注定的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事实,也是他身上背负的使命。在与命运的对抗中哪吒大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在和敖丙的对战中,哪吒扯住敖丙的衣领对他说“如果命运不公,就要和他斗到底”“你怎么比我一个魔丸还怂”等话语启发敖丙。两人一起联手抵抗命运,最后成功拯救所有百姓,拯救世界,变成人们心中的英雄。两人不向命运低头,一起反抗的精神令人感悟颇深。哪吒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不向命运屈服的反抗精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正符合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正因切合了当代社会现实中“不信命不认命”的积极生活态度。哪吒的“反抗”精神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人反抗,而是带动敖丙两人联合一起进行斗争和反抗,同时也引起了观众感悟并引发共鸣。
由民到国,强化中国动画发展
带动全民参与。美国著名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其著作《文本盗猎者》中提出了“参与性文化”的理念,他充分肯定了读者即受众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阅读原文本的基础之上,会不断对其进行解构与重塑,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的文本创作中来,制作出风格独特的原创性文本,形成一种新的“参与性文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红也代表着其中的参与性文化,微博关于哪吒的热搜话题不断,例如“哪吒敖丙锁了”“哪吒到底怎么念”“哪吒樱木同款插兜”等趣味话题引发万人讨论,抖音也推出人物同款话题和剪辑片段引发明星和网红以及许多抖音用户的模仿和翻拍。他们的使用和模仿,提高了播放量,增加了哪吒主题的热度,拓宽了传播范围。不仅如此,2020年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的影片结尾也涵盖哪吒和太乙真人等影片角色作为影片彩蛋,再次让观众重温了一遍调皮叛逆的小哪吒。在《姜子牙》影片还未上市前,哪吒与姜子牙的相处小片段就已经以预告的形式来进行传播并引发大量关注和点评,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带动了电影宣传和推广,为该片的传播助力。
树立民族自信。尽管中国动画发展进程较晚,但自2008年开始,所有以年为单位动画电影票房均过亿元,从2015年开始,所有以年为单位的动画电影票房均超过6亿元。从动画电影票房排行中不难看出中国动画的努力和进步,近些年来破10亿的动画大作共有6部,其中4部为英语片,国产华语片占据2部。自2015年7月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下了国产动画的票房纪录,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动画的进步。2019年1月,《白蛇缘起》展现中国动漫的实力,该片无论是制作以及剧情都足够看出中国动漫制作的巨大潜力。同年七月《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一路好评,它的制作精良、主题创新,再次体现了中国动漫的实力,让动画市场不再是日本和美国的主场,中国动画的进步更加树立了动画自信与民族自信。
结语
综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红表明中国动画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代表着中国动画的力量从而助推了民族自信。因此影视动画不仅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打破动画低龄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汲取养分,升华思想,强化民族艺术。创作出更多优秀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电影,砥砺前行,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