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闽剧在艺术中职院校的传承研究
2021-11-12陈菲
陈 菲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9)
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文化的强大则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守好文化的根,保住民族基因中的传统因子是中国立于世界之林且独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条件。基于此,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接受其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同时做好自主应对,即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从而有效实现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构建。
在当前的文化环境和政策下,相关部门对于“非遗”工作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其中,民间戏剧是我国“非遗”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有研究人员指出,做好对于戏剧艺术的探索,有益于文化传承这一工作。而笔者基于大量实践所得出的感受也表明,在艺术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推动闽剧教学工作的合理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闽剧的理解,从而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闽剧及其传承价值
(一)闽剧概述
闽剧,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戏曲形式之一,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福建。又被称为“平讲戏”“儒林戏”以及“江湖戏”,相关资料显示,该剧种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超过400 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尤其是在清代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而成为我国闽台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
(二)闽剧的传承价值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对闽剧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探索与分析,结合闽剧艺术特质对其进行进一步传承,对于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非遗”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积极做好闽剧传承工作也成为我国文化部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指出,推动闽剧的有效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对于我国文化精髓的合理探寻,对于全新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强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与此同时,闽剧的传承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闽剧在艺术中职院校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闽剧与人民群众的契合度不足
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因其古老性,与人民群众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距离。闽剧也不例外。这一剧种在当下社会中受众相对较少,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应减弱,不利于相关艺术形式的合理发展与有效传承。受众少,谋生难。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提起对于闽剧学习的兴趣,这就对相关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对于闽剧在我国社会中的发展与变迁造成了干扰。
(二)教育资源的储备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传承工作的需求
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家级艺术院校中,仅中国戏曲学院地方戏曲班有推行闽剧教育,而艺术高中职院校中,仅局限于福建。高层次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必然是教育资源的不足。闽剧教学资源较全国其他省级地方性剧种更少。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合理的教学,这一现实,不利于学生对于闽剧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有效掌握,在闽剧传承工作中造成了不便。
(三)教师的教育能力不足,不利于闽剧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往往会对教学工作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艺术中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对于闽剧这一剧种的了解相对较少。而其直接结果就是在其他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往往难以有效结合剧种的特色对学生展开教学,从而限制了闽剧传承工作的合理开展。
(四)学生思想意识不成熟,对于闽剧文化的学习兴趣薄弱
在闽剧传承过程中,作为主要的知识受众,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目前而言,艺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闽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兴趣相对薄弱的问题,纵使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也往往缺乏主动性,难以有效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现象使得闽剧艺术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有效推动闽剧文化在艺术中职院校传承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提升对于闽剧文化的关注,合理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闽剧文化在艺术中职院校中的合理传承,有关部门应积极提升对于闽剧文化的合理关注,从而联合大批工作人员积极做好闽剧文化的合理发展与变革,使之符合当下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为闽剧文化在新时期的合理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合理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引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对闽剧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探索,在新时期为闽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从而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保障。
(二)合理推动教学合作的有效完善,促进教学资源开发
针对当前我国闽剧文化教学质量相对不高的现状,闽剧教育工作者本身应积极做好对于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实现教学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各个艺术院校之间也应积极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学校层面的协同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打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传承体系,进而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为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做法上,艺术院校之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积极做好校际交流平台的搭建与完善,从而实现对于各个学校内部闽剧资源的合理应用,确保闽剧教学资源的有效丰富,为我国闽剧文化传承工作的合理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三)有效落实闽剧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闽剧传承质量
在艺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作为闽剧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闽剧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往往会对教学工作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笔者建议,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闽剧文化的合理传承,有关部门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对于闽剧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闽剧教学质量,为我国闽剧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做好闽剧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师对闽剧文化的认知水平,对于我国闽剧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闽剧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结合相关知识编写面向学生的闽剧学习教材,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中职院校学生更好地了解闽剧文化。
(四)积极探索闽剧教学工作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闽剧文化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相关教学理论做好对于教学模式的合理开发与有效探索,继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知识探索兴趣的调动提供助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做好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以确保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群体的知识探究需求,这一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做好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闽剧文化的合理认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对闽剧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闽剧作品,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视听等感官实现对闽剧文化的全面了解,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过往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基于这一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闽剧学习兴趣的调动,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自主探究型学习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积极做好闽剧传承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与使命。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闽剧教学在艺术中职院校中的合理落实,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闽剧文化的合理开发,从而确保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针对当前艺术中职院校闽剧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建议,各个院校之间应积极做好协作交流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闽剧教学工作的探索,确保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与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共享,为学生更好地掌握闽剧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闽剧文化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