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中的音乐审美特点研究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威尔第蒙特巴洛克

马 睿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西方歌剧作品地位很高。经典的歌剧作品是音乐学习者重要的研究、欣赏和学习对象。蒙特威尔第的《奥菲尔》被誉为西方歌剧史第一部歌剧作品,运用了合唱、咏叹调以及宣叙调形式,为后续的歌剧作品创作提供了参考。

一、巴洛克时期欧洲环境

(一)社会环境

所谓的巴洛克时期,指的是17 世纪和18 世纪初。巴洛克时期,欧洲音乐正式迈入巴洛克时代,属于欧洲文明史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过渡时期。该时期承载的是欧洲150 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众多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继承了文艺复兴意志。巴洛克晚期,揭露了欧洲的人文思想,对古典主义思潮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直接推动了古典音乐艺术。彼时的欧洲,正处于封建主义朝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从某些角度来看,巴洛克时期承载了两个历史阶段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和功能。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一便是音乐艺术,此时的音乐艺术为欧洲未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音乐史上十分关键的阶段。

此时涌现出大量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蒙特威尔第是其中的佼佼者与杰出代表。

(二)歌剧艺术

歌剧是一种涵盖器乐演奏、舞美灯光、戏剧文学、声乐演唱等众多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是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在西方的音乐文化中,歌剧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社会基础与受众非常广泛,深受众多作曲家关注。最初西方歌剧主要包括乐队伴奏和歌唱艺术两个部分。歌唱中,又涵盖了合唱、重唱以及独唱三种形式。歌曲演唱中,独唱是最重要的部分,独唱最突出的特点是拥有独特的咏叹调以及宣叙调。宣叙调中,运用特定的剧情引申故事情节。咏叹调通过抒发内心情感,将歌剧的故事带到高潮。乐队伴奏包括交响乐队以及管弦乐队。

二、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

(一)作者生平

蒙特威尔第,是意大利的作曲家,是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其人生经历了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两个时期,很早便已经有人称其为近代歌剧之父。蒙特威尔第音乐天赋极佳,15岁的时候,蒙特威尔第就已经在为当地的教堂谱写音乐,17岁时会就已经创作了第一部世俗作品,即《小坎佐纳》。在长达20 年的时间实践与磨练后,40 岁的蒙特威尔第在妻子临终之际,创作出《奥菲欧》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感情。

(二)作者美学思想

在时代的沉沦和氛围影响下,蒙特威尔第深受人文主义精神思潮影响,从蒙特威尔第的实践与音乐作品中,可以处处看到理性主义。

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中,到处充斥着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思想。蒙特威尔第非常喜欢古希腊时期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的人文主义美学理论和哲学思想。蒙特威尔第对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全面、深刻与独到的理解。所以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一直致力于用丰富的对比表达方法渲染人物内心色彩。蒙特威尔第对于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注重,其创作生涯中,充分运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潮,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冲突戏码,成为后世作曲家的参考对象。在作者的一生中,《奥菲欧》属于代表性作品。

(三)歌剧的诞生

有历史资料证明,古希腊罗马年代,就已经有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奥菲欧的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奥菲欧是掌管男性美、诗歌、智慧、预言、阳光、音乐的太阳神和卡莉欧碧的孩子。佩里于1599 以及1600 年所创作的《达芙妮》《尤丽迪茜》分别含有独白、宣叙调以及咏叹调,此时的作品虽然并不成熟与完整,但是却直接影响了7 年后蒙特威尔第所创作的《奥菲欧》这部作品。蒙特威尔第在创作中,直接启用了五个剧幕,同时还突破了传统配置,运用了多达三十人的乐队,包括大型竖琴、管风琴、小提琴、长号、小号等,极大地提高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

实际上,海顿、李斯特、斯特拉文斯基、奥芬巴赫等人,都创作过关于奥菲欧的音乐作品,蒙特威尔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创造关于奥菲欧的歌剧作品,反映的是奥菲欧的故事的确具有很强的魅力与吸引力。

三、审美特征研究

《奥菲欧》作者为蒙特威尔第,这部歌剧是作者的处女作品,同时也是其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奥菲欧》于1607 年完成,并在曼图亚也就是曼托瓦,意大利的一北部小城首次上映。虽然这部歌剧不是历史上最早的歌剧,但很多人认为,这部歌剧可以看作是近代歌剧的起点,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剧本介绍

《奥菲欧》属于五幕歌剧,作曲为蒙特威尔第,编剧为亚历山德罗·斯特里克。虽然这部歌剧的题材和《尤丽迪茜》十分相似,但结尾却大不相同。《奥菲欧》的结尾相对悲观,有着悲剧性的结尾。《奥菲欧》的序幕为音乐女神所唱,主要介绍了故事背景。《奥菲欧》有着细腻且真挚的情感,充满了变化。除此之外,歌曲中还有大量技巧性的独唱与合唱,甚至是重唱。和声以及旋律十分优美,整部歌剧无时无刻不在用演唱的方法倾吐和表露作者心声,寄托了作者对于妻子的悲痛悼念之情。实际上,作者在创作这部歌剧的时候,并没有参考《尤丽迪茜》,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单声歌曲咏叙调以及牧歌。

(二)审美特点研究

1.运动美

《奥菲欧》中的音乐具有不间断、连续性的特征。不论是独唱、合唱还是器乐交叉,均显得动力十足,直至歌剧结束。

最初歌剧使用号角声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流畅的线条以及明快的C 大调,配合4/4 拍,让乐曲充满了活力。随后便是音乐女神对于故事的优美清澈陈述。

歌曲从对唱再到多声部合唱,有着非常完美的旋律衔接,整部歌剧的感情抒发以层次递进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音色方面的加重,渲染出人们对于男女主人公美好幸福生活的祝福。在连续性的增强中,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能推动剧情的发展。合唱中,合唱人员可以时不时地使用动作、眼神以及手势交流,表达对主人公的祝福。《奥菲欧》是一部五幕歌剧,各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过渡与衔接。就算此时停止了演唱,也有着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连续性、无断续衔接。

2.对比美

首先要说的是服装与场景对比。歌剧中,第二幕的田园场景,精灵、女神以及牧羊人,载歌载舞地祝福主人公美好的婚姻。至29 分11 秒,画面一转,原本生意盎然的场景突然变成了灯光暗淡,毫无生机的背景,寓意接下来将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果不其然,此时传来了尤丽迪茜被毒蛇咬伤死亡的消息。此时的背景和之前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第三幕场景中,男主人公奥菲欧为了救活自己的妻子,前往冥界,此时舞台场景中到处都是蓝色灯光和骷髅,和之前美好的人间场景同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时候的对比主要是环境以及角色服装颜色的对比。

另外独唱、合唱之间的对比,声乐和器乐之间的对比,同样也在渲染气氛中,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

3.模仿美

复调音乐最基本的技法就是模仿。在声部动机以及描述的主题在另一个声部中出现时被称作模仿行为。早在13 世纪的民间音乐中,就已经经常能够看到有模仿行为的歌曲,16 世纪的时候这种行为与技巧被人们广泛使用。模仿技法能够让声部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让乐曲充满动力,故最后成为复调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技术。

《奥菲欧》中的模仿,主要出现在复调合唱、器乐以及场景模仿。歌剧中的场景,模仿的是乡村婚礼。歌剧中第一幕、第二幕、第五幕的背景都是原野,翠绿繁茂的大树以及美丽的山川河流,还有为男女主角歌唱、跳舞的女神、精灵以及牧羊人,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色,带给人轻松愉悦、自由舒适的感觉,展现出乡村婚礼的恬静与美好。

器乐模仿方面,运用了一些低音乐器,如小管风琴、低音琉特琴、长号模仿地狱场景,营造紧张、恐怖、阴森的环境。人间运用的是小提琴、竖琴、羽管键琴、竖琴,营造欢快、轻松的氛围。竖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在奥菲欧得知了自己的妻子死亡后,决定前往地狱寻找妻子,唱出了非常悲壮的哀歌。用不同的旋律展现奥菲欧的心境,具有明显的象征性特点。

4.激情美

巴洛克时期,音乐家为了能够创作出达到自己理想境界的场景气氛和效果,往往会利用音乐的方法控制和引导听众,让听众形成强烈的情愫和代入感。感情源自于人类和接触物之间的情感共鸣,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层出不穷、经常变换的组合。《奥菲欧》这部作品的设计与创作,便是作家通过特定的手段,强烈表达其中的感情所呈现的共鸣。作者用声嘶力竭的方法表现生动热情的情感,准确把握角色情感与人物性格。在音乐作品的加持下,戏剧冲突效果变得十分明显,不需要抑扬顿挫,只需要使用音乐行为努力表现角色内心世界即可。

四、结语

作为经典作品的《奥菲欧》,自出现在舞台上,便得到了众多听众与观众的认可。400 余年的历史,之所以直至今日仍被人们所传唱,是因为作品的艺术性契合人类内心对于感情的寄托。作者的音乐富含人性、风味盎然。蒙特威尔第可以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富有才华的作曲家,运用了许多当时其他作曲家所意想不到的创作手法。运动、对比、模仿与激情美的融合,为其作品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对其音乐作品的研究,对当代歌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威尔第蒙特巴洛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没规矩”的巴洛克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