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思政”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1-11-12阮碧波重庆三峡学院
■阮碧波/重庆三峡学院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境思政”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生活动的内在体现,学生群体又是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切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环境思政”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顺利实施。
如何打造校园文化,怎么样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概括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不断提炼学校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内在的精气神。内在的精气神是校园文化的根本,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精神实质,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指出,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又彰显学校特色,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校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好不好能够直接从校风学风上反映出来。好的校风、学风对于教育和管理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促进力和约束力,对于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良好的校风既要求教师有恭谨、严肃的工作态度,还要求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学风,鼓励学生形成勤学、好问、善思的风气,并由此形成的师生之间健康有益、互敬互爱、务实求新的校园文化,积极建设文明向上的校风,逐步形成敬业厚生的教风,持续打造勤学善行的学风。当前各个学校均有自己的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标识,这些标识均是各学校从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元素。我们在建设校园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方面继续弘扬这些文化元素,比如学校的校史校情、建筑艺术,道路绿化、规划布局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不断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因素。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创新等。其次,目前各校尤其是高校特色办学、特色立校的指导思想下,各校的校园文化还包含着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比如师范院校多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理论。
积极、向上、求真的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学校园文化在这方面更为显著,对学生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以及深远持久的作用,建设富有特色校园文化,提炼极具内涵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师生思想向上向善发展。
二、逐步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文化
各学校规章制度,条例办法多且细。这些条条框框都是为有效管理校园运行发展的基本准则,更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执行的行为守则。学校各科教师应当做到: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化;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特色化实践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的文化建设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并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的一次重大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着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它需要各学科教师在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融会一体、贯穿始终,以通俗易懂的分析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帮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达到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目的。
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放在首要位置,以身正为范的态度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精心教育和引导。教师要把我们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根基,要把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的品质、优良的传统、崇高的气节讲出来、传下去,不断的将思政课守正创新,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厚的情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并将积极的文化情感教育注入到价值观教育中。学校教师还应在价值观教育中注入积极的文化情感教育,三全育人。在“全员思政”的思想指导下,这些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应当把把育人嵌入到每一位教师每一次的教学之中。
三、打造文化文明向上向善的行为文化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故而,打造文化文明向上向善的行为文化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和关键点。行为文化是一个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过长期养成而表现出的特定的、有着主观风格的行为方式和结果,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易,要想改变一个人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更不易。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一所学校想要提炼、概述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不容易,想要把这种校园文化精神作为全校师生都认同且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更加不容易,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行为文化建设上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校风、教风和学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结果。学生行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体现,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言行直接反映出校园思政建设的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探索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间的关联,思考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对于更好的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校风文明体现在师生的言行举止当中。师生是校园行为文化践行的主体,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校风建设的根本是要打造一支敬业、爱生、重教的师资队伍和教育一群爱国、尊师、求知的学生群体;其次,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落实落地落细。落细就是要从小环境的改良上着手,从学生的班级、寝室、食堂等最基层抓起,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向上的氛围,逐步转变学风、教风、校风。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持续引领校园行为文化的发展。校园风气建设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校园最基本的主体,而培育优良的学风就是校风建设最基础的环节。学生的学习风气就是学风,它的形成要经过一届一届学生的积淀,通过倡导、践行、提炼、升华和不断的发扬光大,才会最终成为学生内在的价值标准和外在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学风对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优良学风的培育就是要大力弘扬踏实勤奋之风,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勤奋,踏实上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就是要求爱岗敬业,弘扬踏实勤奋的学风对于校园行为的向上、向善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承载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根植于校园环境当中。浸润在环境优美,文化浓厚校园当中,不仅养眼,而且养心,长此以往,还可“养身”。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文物和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加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思政其实是互相促进、互相交融的学校建设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感化教育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故而,我们可以把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看作是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师生进行交往所产生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营造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
通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有时会浮躁、迷茫,甚至消极度日。虽然互联网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其内容的多元、世俗极大的冲击了学生的思想,想要其从正面发挥教育引领学生思想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这只“隐形的手”来发挥作用,从方方面面、从每一个细节感染熏陶,循循善诱。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和熏陶。在良好环境文化氛围的浸润熏陶下,学生会逐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念一致的思想观点,并不断的将这种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逐渐达到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的效果。
(二)对教育主体进行特定的教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各种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环境对其的影响。因此,环境对人的道德素质的养成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直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操。要实现校园环境思政,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当中。不仅体现在标语、景观、校园活动当中,还要深入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当中,用特定的方式进行特定的教化,以真正营造一个切实发挥作用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五、结语
“环境思政”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校园环境文化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色,它既是学校对师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物形态,也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等教育要素的环境载体和综合外观,对师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激励、约束和凝聚,形成一定的影响因子。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有着独特的作用,对于生活在校园内的广大师生具有价值引领、理想激励、道德涵养、审美力培育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