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2018-02-11陈金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风校训内化

陈金发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4)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进步,悠久的文化传承塑造日久弥新的校风校训,它以其固有的方式影响学校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接物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成熟、个人成长有着重要引导作用。良好的校风校训正是高校价值观在学生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体现。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更应提倡良好的校风校训,通过践行,养成自觉行为,通过群体共勉,实现知行合一。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一致的即校风校训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校风校训,在润物无声中陶冶着师生的心灵,因而学校不仅要精心制定校训、塑造良好的校风,更要全面诠释、广泛宣传校风校训,充分发挥校风校训独特的育人功能,让校风校训闪耀育人的光辉。

一、校风校训的内涵与作用

1、校风校训的内涵

校风校训是抽象的融合体,是高校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优秀传统积淀下来的产物,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训”有教导、教诲、训练、作为法则的话等意。校训就是高校“可以作为法则的话”,比较言简意赅,常引经据典,富有哲理,催人进步,如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对内是一种文化向心力,对外是高校个性与精神风貌的影子。校风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2、校风校训的作用

校风校训是高校大学生道德培养、行为养成、价值观塑造的初始场域之一,高校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雏形准社会,基于校训警策、校风传承,对高校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然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许多优良的校风校训在当下广为传颂、影响深远。校风校训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校风校训是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奠基石,同时也是塑造优良的意识形态、综合素质的启蒙教育之一,对于高校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形成健全人格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效延伸,应该以良好的校风校训作为基层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效能。

校风校训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长效载体。大学生在高校成长的历程上,或多或少都会留下校风校训的印记。高校思政教育与校风校训一样都重在育人。大学思政教育侧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良好的校风校训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且顺利实施。对大学生而言,校风校训有效引导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对高校教育而言,校风校训是思政教育的辅助之一,良好的校风校训对优化思政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意义。

二、校风校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以致校风校训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困境。

1、高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生接触渠道单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被动的接受校风校训。比如为了学生手册考试,才会浏览到校风校训,比如有的入党谈话会要求默背校风校训,甚至有的只是高校评估,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才发放涵盖校风校训等内容的学校知识手册让学生阅读,对于课堂或其他途径宣传基本没有。大学生对于接触、了解校风校训及其内涵的渠道过于单一。高校在宣传校风校训时,对于概念和内涵没有明确的界定或说明,甚至邀请讲授的老师对校风校训的内涵也模糊不清。总体来说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校风校训的重视度不够,忽视了校风校训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培育和传承,对于校风校训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进而,不难理解,高校对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缺乏顶层设计,以致减弱其成效。

2、校风校训内化效果欠佳

一些高校虽然将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校风校训只有真正内化到学生群体中,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否则只能成为一句顺口溜的空话。从教育者方面来看,校风校训的宣传基本上是上级任务的传达或工作需求,并未从源头上发挥教育的功能。从学生方面来看,高校只是通过告知校训校风内容(基本不讲校风校训的内涵),而后让学生记忆背诵等形式记住,没有学习交流以及如何理解、内化校训来实现认同。

3、教师教授知识与不同背景学生的认识对校风校训形成偏差

大学教育是系统性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教授的内容要有较高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逻辑性等等。而校风校训都是经过几十年来碎片化的整合与完善,不易被教育纳为一体。多数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受惯性影响对校风校训内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城市或较发达地区的生源受一贯性思维影响认为传统的校风校训过于守旧,以致校风校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背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通过自觉行为,实现知行合一,将校风校训内化于育人工作中

要发挥校风校训特有的育人功能,高校应当通过固定的教学形式如:开展专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教授、校史馆参观体验等将校风校训的内涵和外延做好精确且统一的诠释,对校风校训的来源、含义和出处有准确的解读,以期达到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

1、高校应正确认识校风校训对思政教育的作用

校风校训是一代代高校师生对教育教学、人格品质、价值理念等的感悟和学校传统文化的结合。而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本着育人为本的精神,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领域,更应该包括人文教化和道德礼仪,因此,校风校训为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助力。显而易见,校风校训与高校教育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育人理念。因此,树立正确的校风校训认知,从共同的育人目标和价值理念出发,让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将事半功倍。

2、教育主体先行,让师生共同体味校风校训的真谛

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各类教师和管理人员(尤其以学工团委为主),对象是全体学生。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要想将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必须提高教育主体“业务精”的工作能力。因此,教育主体要根据学校的顶层设计,以校风校训为主题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达到“业务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让教育主体首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言传身教、正面引导,让学生与老师一道共同体味校风校训的真谛。

3、持之以恒践行校风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仅仅要通过开展专题活动、校史馆参观体验认知与践行,更应该通过以课程形式的教授,让校风校训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持之以恒的熏陶。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高校也是如此。大学期间,时间飞逝,高校如何在学生身上留下印记,做到不负校风校训的初心,让校风校训融入教学与活动之中,是一条有效路径。通过将校风校训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内心,一定程度上就能外化于个人自觉的行动,真正做到无愧于校风校训劝诫师生的真谛。

也许,学生毕业多年以后那些具体课程名称或已淡忘,但母校的校风校训却一定会深植于心,历久弥新,如同巧克力一样,回味悠长且能提供能量,如同陈年佳酿般,芬芳而醇厚。

[1]韩刘洋,和学新.关于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关系的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5,(11):31-35.

[2]杨胜才.光辉的旗帜永恒的价值——中南民族大学校风校训凝练的历史轨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5):7-10.

[3]郑琼.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7,(02):87-90.

[4]钟明福.让校训闪耀育人的光辉[J].福建教育,2017,(32):27-29.

[5]王华光,曹海峰,刘铁.校训校风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9):18-19+22.

[6]张树哲.以校风校训为基点塑造高校精气神[N].石家庄日报,2015-01-17(004).

猜你喜欢

校风校训内化
说 校 风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