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12宋婉婉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宋婉婉/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当前独立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其高速发展及招生规模的慢慢拓展,让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也不断的上涨,随之带来的贫困学生的人数同样也在增加。面对独立学院过高的费用,他们只有通过国家或者企业的资助完成学业。经济全球化后,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重视高等学校的教育,我国高等学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多样化的资助体系也在很多高校中慢慢形成框架。在目前的资助教育人工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好育人中进行资助或资助过程中育人,把资助与育人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优化资助育人的工作模式,提升资助育人的工作效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顺利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代表着我国正式步入了全面创新与发展的时代,该报告中对青年提出了“有理想和担当”的新要求,因此也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此外,高校中的资助育人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很多高校在资助育人的工作环节中,虽然经济资助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独立学院中更加明显,有的学校与资助育人的工作人员直接把资助育人的工作理解为“经济资助”,因此,只是化解了贫困生的表面难题,忽略因经济产生的心理、情感及价值观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该学生的内在需求,无法达到育人但最终目标,使资助和育人剥离开来,缺少对育人工作的关注,同时忽视育人工作环节中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少数受资助的学生形成了自私、自利、功利性强的观念,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的界定工作的不规范性
贫困生界定作为确认贫困生的前提,不过当前对贫困生的概念比较模糊,缺少统一、量化等问题,也给贫困生的界定工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是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贫困生的诠释,家境贫困的学生指的是“学生与家庭可以筹集到的资金无法支付学习期间的学习及生活费用的学生。”这个概念属于定性描述,标准不够清晰;其次,“贫困”词义中也有着相对性,在《意见》中认为;“所有地区的教育及财政部门都要以该行政区域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然而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同,也让“贫困”的统一标准无法量化。与此同时在高校普遍都以《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当成认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家庭经济并不是很难的学生为了得到“贫困生”的指标,使用各种不正当的方式出具了有关证明,使一些真正贫困家庭的学生,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办理好相关证明,致使其无法得到国家的补助。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为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独立学院缺乏完善的贫困生的物质资助体制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助学贷款业务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地区及银行等存在着执行力差、贷款规模限制、贷款手续复杂使贫困生无法得到助学贷款金。与此同时,我国给每一位高校学生的贷款金额为6000元,独立学院的学费为15000元左右,因此还有一部分费用需要学生自己解决;国家虽然加大力度资助了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但是与普通高校贫困生的量相比补贴要少很多;其他渠道的补贴例如社会团队及个人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大部分会选择重点高校,很少有对独立学院进行经济资助的。
(三)急需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贫困生的资助,不能只在物质上,也要重视其精神方面的资助。高校中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敏感、焦虑,这几个方面在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表现中更为显著。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周边的同学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与普通高校相比贫富差距更加悬殊,贫困生对于“缺钱”的窘迫体验要比普通高校更为强烈,加剧了其自卑心理。此外,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让贫困生变得更加敏感与多疑,不愿意和人社交或者聊到家庭方面的问题,即便听到其余同学在聊家庭经济方面的事件也会躲得远远的,与此同时伴随着的就是严重的焦虑性。因家庭经济的原因,很多独立学院的贫困生都是以借款或者贷款获得学费,又害怕家庭经济无法承受过高的学费,很多贫困生的心理整体状况不太理想,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也有很多贫困生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从而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或者以后可以找到薪资高的工作回报父母,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身边的优秀学生数不胜数,可能无法达到预期,通过优秀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并在这么严峻的就业状况下加重贫困生的焦虑心理。
三、解决资助育人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扶志与扶智,拓展资助育人项目
对于独立学院的扶志,不仅要为其树立家庭贫困的学生更要认真学习同时学以致用,才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改善家庭经济情况,在未来能够收获到美好生活的信心。只有树立好志气后才能寻回良好的学习状态。此外,独立学院的扶智则是指导贫困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思路,学习掌握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让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利用自身的本事在社会立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并未学校及社会的发展发光发热。因此,资助育人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保障性的资助,而是要注重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思想品德教育才应该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因此,独立学院也要扩展资助育人的项目,增加资助育人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从资助到自助再到帮助他人。
(二)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为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独立学院要了解到其真正的需求、今后发展,同时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励志强能”的综合能力提高的项目,以贫困生为主要目标,将资助与强能有效结合一起,为学生发展需求建立一个良好平台,与院校中的专业资源相结合,并设立各类实用性强的课程。这些项目还推出了“小老师”制度,在各类课程中的学员都能够获得竞聘选拔的机会,成为最新一届学员的“小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解给新学员,提高其综合能力及责任意识。开展“励志强能”项目可以不限制在教室、实验室等常所,也可以是校外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项目,把服务范畴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上。
(三)资助育人中融入“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
为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开展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出国研修项目等,一方面可以拓展其视野、提高其见识,另一方面则可以锻炼其社交能力并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助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培养他们懂得感恩、自强不息等高尚的人格,此外还要鼓励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实践拼搏,使梦想在奋斗中成真。
(四)利用数字信息时代新手段扩大资助育人成果
在资助育人方式上可以通过创建网络资助系统,完善监管管理体制,因此,独立学院要组建专业化的资助工作队伍,并采用省教育的资助系统完善独立学院的贫困生的数据库,将其困难信息与获得的资助进行归档争力,使用已有技术将在校学生的信息和资助系统中的信息同步,精准显示贫困生当前的消费水平、成绩变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类信息,并设立网络匿名举报邮箱让院校师生参与其中,才能保证资助工作客观和公平。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网络平台实现资助服务的多样化,使学校大力建设微平台,例如各类社交软件微博、微信、QQ等学生喜欢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布资助信息与最新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料,使用网络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平台宣传公益理念,发布公益活动信息,开展深度感恩教育。此外,也可也通过平台为贫困生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创业就业等实践平台,开业为育人工作的精神资助扩展了渠道,也将传统的经济资助转变为持续发展的资助,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工作项目也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完成中国梦、强国梦的主要保障。独立学院不仅要根据自身办学特征,对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探索更有效的资助育人模式,完成扶志与扶智的目标,把育人工作渗透至资助工作中完成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