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
2021-11-12张钰婧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钰婧/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被忽略,课程改革盲目的追求方法革新,造成教学供给质量以及供给内容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本文从供给侧的角度对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进行探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等,促进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成长提升。
一、高职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相关概述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及特点
高职思想政治供给侧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教育产品的供给,二是教学服务的供给,其中教育产品包括教材、课外活动、实践课程等。因此推动供给侧改革所涉及到的实质问题就是资源配置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思想观念、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使命感等方面的塑造。高职思政课教学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紧密的关联,需求侧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指引,改革的目标则是使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的状态。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所呈现出的特点有三,一是德育性,这是本门课程的基本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方开放程度日益扩大,许多外来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强化告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性可以使人才培养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适度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因此不能盲目的大量供给思想政治教育产品,这样会导致产品需求愿望出现下降,甚至是受教育者对其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要遵循适度性的原则,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三是发展性,根据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其需要也将变得越来越高级。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所面向的是受教育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而以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来看,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和接受,因此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求更具动态性和发展性的供给产品以及方式。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教育的作用,比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坚定的理想心念、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形成助力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等。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学仍旧处于传统的“大思政”教学框架之下,由于缺乏细致的划分,导致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特点缺乏契合性。我国大部分高职院系思政课教学采用的都是全国统一编制的教材,其主体是理论性内容,侧重于思政课教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不能有效兼顾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不符,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模式不合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学生特点符合,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极差。最后,实践教学缺失。目前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的占比较小,而且实践教学中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大多采用的是观看视频、参观教育基地等方式,无法为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与感受,收效甚微的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浪费。
(三)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高职思政课供给侧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许多的风险和挑战,加之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公民,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可以优化教育产品以及教学服务质量,实现思想性和德育性的统一,使人才培养更好的契合社会的需求,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高职思政课供给侧改革有助于突破当前思政教学瓶颈。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效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过去以需求侧为主导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虽然在近些年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作出了一定的改变,但又再次陷入到过度重视探究的窠臼之中,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学习到具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应针对教学供给和学生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以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推动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再次,高职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特点。高职生已经处于身心发展相对完善的时期,但由于其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构筑的环境之下,对社会接触较少,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所迷惑。推动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则是以国家和社会主体需求切入,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内容、过程以及评价进行改革,给予高职生以正确的引到,帮助其顺利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在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基于供给侧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一)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创新
高职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即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对教育产品和教学服务进行优化,其中教学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模式方法。在具体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大高职生的特点与需求对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具体方向有三,一是情境式教学。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将特定的品德规范和价值行为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个性品德,这一过程涉及到了内化和外化两个环节,而情境体验式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某种实践活动中,以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受到启发。教师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场景之下,获得生动的经历,实现对周围事物的亲身感悟和思考,如此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此外,这种灵活新颖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是渗透教育。传统高职思政课教学多是以灌输教育为主,渗透教育则释放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基于自身认知结构和思想境界选择性接受思想。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将特定的思想融入到社会活动和实践之中,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具备全面精准的把握,如此才能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或情感方面的困惑。渗透教育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但并不意味着要纵情任性,依然需要对方向进行精准的把握。三是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想要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高职思政课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阐释的层面,而是要在知识供给的同时进行实践供给,做到知行合一,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使其在亲身实践中获得自我发展。
(二)对思政课教学空间进行拓展
在推动高职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打破现有的课堂教学限制,丰富拓展教学供给载体,扩宽教学空间,对校内外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思政教育成果,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校园思政教育载体建设,重点在于校园文化的构建,通过各类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例如,开展校园音乐节、舞蹈竞赛等,使学生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设计的质量,确保活动的科学组织与顺利完成。其次,对网络新媒体进行合理的利用。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可将网络媒体作为教学实施的工具,将多媒体软件、视频、音频等各类资源引入到思政教学中,提高课程教学活力,激发学生深入参与。另一方面可利用网络开拓思政教学新视野,依托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对社会动态进行把握,将其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针对网络技术存在的弊端,高职院校需要树立网络管理新思维,对网络新媒体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并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实现网络新媒体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最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激发社团活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各类具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首先,对高职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捋顺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材供给和学生需求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二者同样存在着斗争关系。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价值诉求也是千差万别,这会对教材的输出产生排斥。基于此,高职教师要正确的处理二者矛盾关系,基于高职生的多样化需求,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和策略。其次,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具体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以此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包括心理诉求、价值倾向、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供给。最后,各地区高职院校最好依据地方特色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特色、学生需求以及资源持有,自主编写教材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应该基于受教育者的需求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教育产品、教学服务的优化改革,为广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和保障,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