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11-12张国威沈阳体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张国威/沈阳体育学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强教育引导,丰富他们建言献策、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渠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充分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处教学和科研一线,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价值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其知识储备,培养过硬的政治素养,防止出现师德师风“失范”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其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突出的矛盾问题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行政化的管理与教学科研模式间的矛盾,制约了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外来不良思想的不断渗透,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压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管理与教学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智力保障。因此,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还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要通过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他们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努力将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智慧贡献于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之中,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承担重要职责使命,参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基于此,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最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1、主体参与意识不断加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主体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参与热情普遍较高,建言献策积极踊跃。他们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十分关心,通过日常交流座谈会、意见征集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宝贵意见;二是思想高度统一,责任与使命并行。党外知识分子对时政热点关注普遍较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日益增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他们能够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日常管理与社会服务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特殊时期能够积极投身防控工作中,展现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2、高校党委责任落实到位

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多数高校党委能够做到责任落实,“把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纳入干部人才培养培训教育规划、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多数高校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力量配备,党委统战部以及各职能部门权责清晰,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效果初显成效,逐渐形成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氛围,统战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理论上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发展。一是能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加强学习资源建设。多数高校能够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网络学习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组建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小组,探索建设出以党外知识分子自我建设为目标,多角度、多手段的学习模式,运用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基地等作为现场课堂教学,采用音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的爱党爱国热情和统一战线情结;二是能够注重“理论+实践”模式,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多数高校立足实际,打造统战工作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利用学术专长,走出校园,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建设贡献重要力量,在奉献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挑战

1、思想政治引导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当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党委领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制度和机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全部高校均能规范有效运行。多数高校统战部、宣传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做到各司其职,相互交流,但部分高校依然难以跳出独立工作的思维惯性,资源共享能力尚未完全发挥,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备,重视个别科研与教学能力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党外知识分子整体性的把握和整体性水平提升方面仍需不断加强。

2、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趋复杂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规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其队伍的成分结构也日益复杂。主要体现在:其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学历高、素质好,但结构复杂、价值取向多元。他们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留学经历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其二,数量庞大且其中大部分人拥有多重身份。由于高校扩展政策和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大量高学历党外知识分子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其中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社会活动范围广,如何做到团结统一具有挑战性。此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更加活跃,在价值取向上更加多元,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阻力,复杂的网络舆情,加大了当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的管控难度。

三、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立足“三个加强”,完善引导机制

首先,加强“全校一盘棋”思想树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合力,强化顶层设计,党政干部要带头贯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带头广交党外知识分子朋友,掌握其思想动态,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观点借鉴,支持和鼓励他们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在建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之外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科研教研室四级工作体系,加强二级学院领导联系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意识形态考核之中,尽可能提供全天候、网络化服务,激励其为教学科研工作全身心投入。

其次,加强情感关怀,健全关怀激励机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数据库,定期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和迫切需要,尽可能的解决实际困难,采用“分类施策”的方法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引导多样性,做到充分尊重、广泛联系、积极引导,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增强统一战线思想,为高校创新型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设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培养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育工作者走出高校,为其学习和交流搭建平台和提供资金支撑,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

最后,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培养选拔机制。完善相应的培训教育内容体系,定时定期举办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邀请参加座谈会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发现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典型和正面力量,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效果,进而通过人才选拔和任用,储备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干部,制定可操作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管理标准,特别是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形态把控、政治认同、专业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要全面把握,做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高校内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资源。

(二)立足“三个坚持”,强化队伍建设

第一,坚持“四个自信”,强化政治认同。培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高校统战部门要以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奠定思想基础,建立对应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培养其足够的政治信心,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日常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党外知识分子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全面提升思想理论素养和自身政治认同感。

第二,坚持培养锻炼,夯实梯队建设。统筹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内外干部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稳步提升党外干部人才储备总量,扩大党外干部队伍规模,每年定期组织党外青年干部培养锻炼工作,选派党外青年干部去社会主义学院培训,选派党外优秀青年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当中去,在实际锻炼过程中提升党外干部的处事能力和业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梯队,形成由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青年人才三级梯队组成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设立院系基层党组织统战委员,承担基层统战责任,基层统战委员要深入开展调查工作,对本院系和教研室党外知识分子进行全发面了解,及时向学校党委和统战部门进行信息反馈。

第三,坚持求同存异,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尊重包容差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政治上一视同仁,学术上各显其能”的原则,党外知识分子要自觉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政治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学术上对于持有不同观点的党外知识分子要允许多样性,倡导学术研究无禁区,充分体现求同存异思维,同时坚持课堂教授有纪律,对于有损中国共产党领导、看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点问题要敢于发声、善于批评,积极引导。

(三)立足“两个层面”,加强网络建设

第一,宏观层面加强网络大统战格局建设,增强引导主体积极性。针对引导主体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状,高校应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具体由高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工作副校长主抓,统战部牵头筹划,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高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利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宣传部、统战部充分利用音像、图片、短视频等方式,以先进文化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和政治引领,组织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积极引导线上线下的党外知识分子相关活动,保障相关制度的落实落细,高校后勤、保卫、工会等部门对党外知识分子科研交流、生活上的困难进行帮助和解决,通过加强网络大统战格局建设,明确各自职责,进而加强引导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微观层面持续关注舆情动态发展,增强引导对象针对性。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要持续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网络信息动态。首先,通过QQ群、微信群、抖音、微博等载体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网络舆情,形成规范化、网格化管理。通过党外知识分子网络动态有的放失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其次,牢固树立阵地意识,通过高校新媒体官方平台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运用新时代网络治理的方法做好高校新媒体网站建立和维护工作,丰富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内容,增强引导载体的向心力,使高校网络新媒体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掌握重要咨询,交流个人观点的重要平台。此外,要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权威性和新媒体实时性的特点,共同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