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新探索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21-11-12隋向萍哈尔滨剑桥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隋向萍/哈尔滨剑桥学院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五个坚持”原则,其中提到: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微电影产生于互联网时代,它的本质属于电影,与普通电影的区别为微投资、微时长和微制作,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们手中的手机越来越先进,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全部微电影的制作问题,所以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可操作性强。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力图为“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改革方案。“概论课”作为“思政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理论性、时效性、实践性等特点,特别是内容涵盖的范围极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党、建军、外交等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很广泛,可以反映社会中各个领域的问题,二者相得益彰,易于融合。

一、微电影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操作过程

(一)前期筹备

前期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就是团队的确定和题材的选定,教师要在第一次课上课时将具体要求讲清楚,分组人数一般为6人左右,片长为15分钟左右,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践。考虑到学生安全的问题,拍摄地点尽量在校园内部完成。实践过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全组成员通力协作,要求必须集体行动,如果有浑水摸鱼者被发现将影响全组成员的人数,这样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感受什么是团队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更崇尚个人主义精神,所以通过这个实践要教育他们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什么是集体荣誉感。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往往在这个环节暴露出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想办法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选定题目,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内容要有所限定,要求他们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找到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拍摄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因为大年学生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意识形态不够坚定,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不知如何处理,把握不好尺度,所以需要教师在选题的环节对学生严格把关。这个环节也是思政课教师洞察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时机,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

(二)中期执行

此阶段已经选好题目,也经过前期开会讨论完成成员的分工,如编剧、导演、拍摄、演员、剪辑等已经分工明确。此阶段的重点为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在影片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需要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例如选择后期配音或者加上字幕的方法来消除一些不需要的杂音、影片要有片头和片尾以求完整性、拍摄过程中手机要横版拍摄为了后期播放时能够画面满屏播放……除了技术上的指导,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尽量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影片的拍摄。

(三)后期展示

影片制作完毕后可以采取集中展示的方式,选择2学时的课程,与同学共同观看影片,并且邀请团队成员分享他们在拍摄过程中难忘的经历,这个环节是学生们最期待的部分,可能影片中学生们的表演不够精准,技术上存在各种瑕疵,但每个作品都是融入学生的全部情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个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应当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之后要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如果学时有限也可以利用之后的课间休息时间播放,这样不占用授课学时,可以使学生每周期盼上“概论课”,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起到有益补充。

二、微电影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打破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

微电影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或者走上街头、公园、家庭等等,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一个人、一张嘴、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授课,重在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使“概论课”缺乏吸引力,微电影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从构思到完成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认真筛选,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概论课”的内容丰富,仅依靠课堂讲授的学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学生在拍摄微电影时,可能选择的主题是上课时没有时间详细讲解的,而且“概论课”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新速度快,学生准备拍摄的视频一定是选择最新最热门的话题,将课程内容变得更加鲜活。

(二)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理论和实践达到完美结合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大学阶段,我们要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在进行微电影的视频拍摄过程中,引导他不仅考虑个人价值,还要考虑社会价值,除了关心个人以外,学会关心社会。恩格斯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历史剧的剧中人,也是这部历史剧的剧作者,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涵义,促进他们自觉地担当起责任,肩负起使命。

对于学生的最大收获是调动了他们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如今主动思考并积极探索,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三)师生积极配合通力协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时应该有意这个方向去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概论课”的一条主线,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要引导学生如何将个人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很多学生的选题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例如会计专业学生的作品《纳税人人有责》、《做假账》、小学教育学生的作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与失德》、《乡村教育,未来可期》、《弘扬师德风范,关爱留守儿童》等。

通过这些选题可以看到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的载体,正在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三、微电影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反思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品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很多同学是先想到一个主题,然后往所学内容上生搬硬看,所以看上去有些牵强,没有深入研究主题的深刻内涵;制作手法过于粗糙,由于不是拍摄专业出身,拍摄和制作水平属于业余水平,作品缺少故事的完整性,只是一些视频资料的简单拼凑,要么内容上没有开头和结尾,要么节奏拖沓,毫无吸引人之处;题材的雷同问题严重,很多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很多是网上作品的翻拍,所以造成了大量内容的雷同,创新力不够。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存在完成作业的应付心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最后呈现的作品就是粗制滥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付出程度不够,由于“概论课”都是中班授课,每个班级接近100人,教师的精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全程跟踪和指导,影响最后的作品质量。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到导向的作用,如何改变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如何使思政课变成学生人人喜爱、终身受益的学科?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这些问题摆在每一个思政人的面前,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思政课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牢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微视频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推动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