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1-11-12魏云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魏云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理论水平现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理论)水平的现状,不同群体和层次有着不同的思想差异。

第一,入党积极分子群体,他们追求上进,积极学习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常识性的思政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较好。第二,院系之间、专业之间学生思政理论知识和水平差距明显,文科学生思想理论水平高于理科生。第三,属于理科生群体而又非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对思政理论毫无兴趣甚至有反感情绪。第四,热爱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群体,这群学生对于文史哲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水平相对较佳。总人言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

二、思政理论状况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一)数据主义的兴起和智能化带来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结构的变化

从时代大背景来看,受数据主义的影响和科学理性的笼罩,面对过去被看做是神圣而奇妙的人类的创作灵感和人类引以为傲的围棋艺术被数据和人工智能超越的既成事实,致使人们的价值目标和意义产生了一定的动摇,也使思政理论提升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一定的冲击。此外,智能化的影响,年轻学生深陷信息旋涡,阅读碎片化,认知片面化,极大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系统性学习的习惯,最终导致思维凌乱,思想难成体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二)经济理性[4]盛行所带来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教育产业化日益增强,极大压制了高校人文教育的空间

因为我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极力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努力解决国人温饱问题,摆脱贫困,导致全民崇尚经济理性,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确实取得的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理性主义的带动下,高等教育广受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育陷入产业化的魔圈,极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人文社科的认知和学习,人文社科教育严重被压制,基于人文社科教育水平提升的思政理论教育在实质上处于被压制状态。

(三)新媒体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国民的阅读结构和学习习惯,同时也改变了认知资源获取的方式和途径

当前,微信、微博,快手、抖音各种新媒体的风行,使传统的手捧黄卷,品茗遐想的阅读模式几近成为历史,人们热衷于用短视频,短文章,图片等快餐式的具有直观感受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或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解读社会,了解他人,感受生活,使传统的认知资源的获取方式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结构和学习习惯。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政理论水平提升的逻辑理路和有效路径

(1)学校应积极搭建第二课堂人文社科教育的相关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人文社科相关的集体活动,吸收现实生活中仪式感带来的精神能量,感受自己作为生活主体的快乐,领悟自己作为生活目标而非生活工具的真谛。

首先,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以专技人才的培养为主,人文社科类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仅仅当做一种普及性或基础性的教育,其实质与中学的基础教育无太大差别,跟学术性的思想理论基本处于断层状态。此外,加之学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对于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或是指导技能训练的理论,这就极大加剧了人文社科教育的缺失甚至造成人文社科教育的真空,遑论以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为基础的思政理论修养,因此,积极搭建第二课堂人文教育的相关平台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不论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亦或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面临一个很大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即应试教育的终结效应引发的价值多元化所造成的价值重估和价值重构问题,在此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具有一定深度的正向价值理论的引导与影响,其精湛的专业技能很有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三,面对当下数据主义的兴起,智能化的普及,生活中虚拟而感性的部分带给大学生的快餐式的快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现实而理性的部分所带来的长久性的幸福与快乐,学生短暂的阅读,短暂的浏览,感性的判断导致精神境界的侏儒。在此背景之下,利用第二课堂的集体活动,促使和引导学生重新架构极具理性魅力以及现实感和仪式感的生活模式,感受作为生活主体而非智能化主导下的工具的快乐,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使其自省和进行正向的价值重估并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社科素养和思政理论水平的有效选择路径。

(2)开辟新媒体短视频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适应社会潮流和节奏。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与盛行,使各种新媒体凭风借力,遍地而起。新媒体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的构成,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原因之一,青年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能短时间内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并能理清其来龙去脉,其记忆力相对于其他群体也略显优越。其二、高职院校学生自制力相对来说较弱,对现象界的诱惑缺乏坚毅的抵制力,面对感性、短暂而有趣的新事物,缺乏精神免疫力。其三、浅阅读的影响加上信息爆炸式的冲击,年青学生精神思绪容易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新媒体在经济理性的驱使下,商业色彩浓厚,极善于吸人眼球,对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面对此问题,片面的教育学生增强精神免疫力或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合时宜,应该顺应时代之势,理清教学改革的逻辑思路,符合信息化之趋势,方能适应社会发展节奏和规律。其中主要的应对路径和方法即在学校开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思路,借助于学生业已形成的快餐式的学习习惯和学校占有的教育教学先机,开辟短视频和微文教育模式,由点成线,再由线成面,以此达到系统教学,提升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的目的。

(3)增加思政课实践环节课时,丰富实践形式。思政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唯一具有恒定性和普遍性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划分已显陈旧,在学生思想和生活已经产生极大变化的背景下略显僵化。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调整课程结构,重新划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实践课时数量,有很大的必要性。此外,在思政实践课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在认真开展红色地基参观实践活动及开展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下数据主义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和思维模式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智能时代学生所陷虚拟生活的困境,将重归现实生活,体现人作为生活的目标和主体而非智能的工具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现实目标,有目的性的增加类似于兴趣沙龙、联谊晚会、合唱社团、拔河比赛、大讲堂等内容和形式的数量和比重,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和社会感,引导学生积极感受作为生活主体和目的而非工具的快乐,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的基础,帮助其自觉开辟学习和修身的路径。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应考虑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教育课堂,适当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选修课,配备相关专业教师,逐步进行改革和修正,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4)价值引导,营造氛围,修正认知。青年学生正确而合理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开展恰到好处的价值引导而非硬性的思想灌输,否则将适得其反。高职院校价值引导形式除了主要渠道思政课堂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在生活中的主动谈心谈话,还需要开辟新的路径。

首先,在专业课教育中穿插思政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此路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和参考。其次,将定期举办的读书会与学术沙龙相结合,邀请在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学者或老师举行专题讲座,也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关文学故事、历史剧或其他与人文社科相关的创作,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和思维境界。其三,通过定期的校园文化节,开展相关主题展示和宣传,营造人文社科学习的大环境和浓厚氛围,并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有目的性的培养,使其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此提升学生总体思政理论水平。

此外,在中学阶段,学生一般会受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影响,形成一种符合自身生活文化环境认知的价值观,此种价值观的形成基于一定的认知偏差,如果进入高校之后不能通过合理的修正,其格局和视域一般会对其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产生阻碍。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以矫枉须过正的姿态,通过一系列理论引导和价值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修正是提升其思想水平和格局的一种值得考虑的路径。总之,唯有顺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思想觉悟高,德才兼备且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造福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