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探析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为例

2021-11-12李远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李远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在参观《复习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现代发展相结合而做出的合理构思与设想,将“中国梦”融入到“纲要”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率,同时也能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的创新性改革。

一、“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凤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指出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首先,“中国梦”是“复兴梦”,既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对当代中国具体的时代问题的回应。近代中国遭受了帝国—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爱国心、报国志,矢志不渝追求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奋勇拼搏,建设国家,把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改革发展梦、载人航天梦、百年奥运梦、海洋强国梦……即将实现全民脱贫梦。但是伟大的民族复兴还任重道远,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中国梦”需要在他们的奋斗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其次,“中国梦”是“富强梦”,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空前提高,中华民族再一次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珍爱和平,自强不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对“落后就要挨打”深刻教训的反思和作为。

最后,“中国梦”是“人民梦”。“中国梦”兼顾国家与人民两个层面,强调“中国梦”的民族意义,同时又重视每个人福祉的实现,最终指向人民幸福生活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中国梦”让民族和国家以及个体紧密相连,使之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梦”是党的理想、是民族的理想,亦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国梦”融入到“纲要”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敢于梦想,但同时大学生群体存在着梦想世俗化、目标模糊化等问题。“中国梦”是大梦,青春梦是小梦。“中国梦”需要青春梦来实现,青春梦需要“中国梦”引领。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必修课“纲要”课中,将“中国梦”根植于大学生个人梦想中,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激发广大青年的梦想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高度统一,进而促进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为大学生提供内动力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磨炼,意志力薄弱,许多孩子“苦读”十年书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而考上大学后,该何去何从,没有清晰的定位。“纲要”课讲述中国遭受侵略的近代历史,其间有许许多多在追求民族复兴道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他们为了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甚至流血牺牲。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大学生积极奋进提供内动力,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所负担的责任,以“中国梦”为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三)实现“纲要”课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将“中国梦”与“纲要”课有机融合,赋予思想政治课程以时代精神,进而实现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与改革。当前,“中国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焦点以及热点话题,“纲要”教学要结合社会热点,起到舆论引导作用。同时,结合“中国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赋予“纲要”课程以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帮助学生领悟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精髓,坚定大学生理想追求。

三、“中国梦”融入到“纲要”课程教学的相关途径分析

(一)提升教师素养

任课教师要在充分理解“中国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提升自身素养。首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理论修养,以“中国梦”理论武装自己,认识到“中国梦”对于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上课不是仅仅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再次,领导要给予教师高度重视,为其提供学习深造机会,鼓励教师增强见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

(二)转变教学理念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鲜明,拥有较强的自主性,任课教师采取过去一成不变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想要实现“纲要”课与“中国梦”的有机融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点,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尊重以及关注学生特征,才能上好“纲要”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手段

首先,任课教师要摒弃固化的教学手段,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创新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诉求为突破口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倾听学生的声音,主动探究学生的需求。最后,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线上课堂、QQ、微信等具有互动性的新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体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知识讲解的重要补充。任课教师要积极拓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纲要”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将“中国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利用学生社团的力量,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以“复兴中华,圆梦中国”为主题的知识辩论赛、演讲比赛、历史小电影制作、舞台剧编排等。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调研”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改革开放成果展、革命博物馆等,使学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建立对“中国梦”的认同。

(五)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掘“纲要”课程里的仁人志士、先进青年的典型事例,并随堂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也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身边具有“中国梦”内涵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从学校的层面加强宣传,做“中国梦”内容的文化墙、文化展、影视作品展播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梦”的熏陶,见贤思齐,近朱者赤。

四、将“中国梦”融入到“纲要”课程教学中

首先,“中国梦”是中国人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蕴含着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民族危机。资本—帝国主义数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一直不能瓜分中国和灭亡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那些为国捐躯、为国奉献的仁人志士,梦想的正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独立。在“纲要”课堂上,应重视那些在追求民族复兴道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烈,用以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其次,“纲要”课程里详细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逐梦”的历程,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进行了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今天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最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使我国的复兴之路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中国梦”的实现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通过“纲要”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明白,国家的兴亡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尊严。曾经的磨难和现在的辉煌,双重的时代背景,既让我们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又需要我们居安思危,奋发向前。

五、结语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中国梦”的价值导向功能,从而引领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中国梦”的践行力度,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