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双三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育人探索实践

2021-11-12白云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白云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期研究基础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的课程思政融合,对二者体系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理念上目标同一性:现代学徒制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课程思政着重价值引领,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同舞共振将教育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主渠道。两者“熔炉”实施过程起到合力作用,实现价值观引领与技能培养融合、个性化培养与企业需求联动、育人与服务耦合,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包括企业师傅在内的“人人”全方位育人。

目前国内外学者单独研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课程思政较多,但多分别论证,取得了大量成果。本课题结合试点企业将“三双三融”校企合作模式下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和特色。研究点较为新颖。(“三双”即学校和企业双元主体办学双投入、学生具有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双身份;“三融”即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学习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融合为一体、学习项目与产品生产融为一体。)在实施过程中试点企业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方面表现被动。课题研究突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特色,发挥“双元主体”尤其激活企业推手、动力作用;探索“双导师”主体作用特色,激发企业师傅推进课程思政自发性自觉性;围绕专业技能和价值引领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课程育人格局。梳理挖掘课程、车间岗位、实操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推进优化校企思政机制体系构建。编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资源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性课程思政资源。

(二)课题的研究创新点

(1)思政教育空间的位移破坏了原有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连续性。学生(学徒)顶岗实习的一整年学校思政教育的空白期,试点企业受客观条件如生产节奏快、思政师资缺少、沟通机制滞后不能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双师(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应使所任课程、带徒实操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知识体系、思政教育结合,协同育人,打通断点、忙点。

(2)改革试点企业课程思政的构建路径:思政教育的常规化开展和向企业延伸、双导师主体发挥作用、优化机制完善体系等是课题研究重点。校企办学、经营理念差异(学校“全面发展、”企业“利润最大化”)、校企文化差异、内容和学习形式、评价标准上都增加了高职思政课程育人的难度。高校、企业如何互置、共享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路径是重点,保证校企动态合作长效共赢。

二、试点企业课程思政建设(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福耀班为例)

(一)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内涵、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即寓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紧密结合各专业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入,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专业课程的“三度”(广度、深度、温度),从课程所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的课程思政融合,对二者体系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理念上目标同一性:现代学徒制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课程思政着重价值引领,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同舞共振将教育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主渠道。两者“熔炉”实施过程起到合力作用,实现价值观引领与技能培养融合、个性化培养与企业需求联动、育人与服务耦合,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包括企业师傅在内的“人人”全方位育人。

为解决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思政教育,形成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困境,“福耀班”把思政课程转换成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常规化开展向企业延伸,融入到专业实践课程教学,重新定位专业课功能,重新塑造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显性课程(思政理论课四门必修形势与政策课)与隐性课程(综合素养课与专业教育课、实践课)多维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发挥课程思政领舞作用,实现课程体系同舞共振。

当然,“福耀班”在实践磨合中从一粒砂到一粒珍珠的过程存在很多痛点。校企办学、经营理念差异、校企文化差异、内容和学习形式、评价标准上都增加了高职思政课程育人的难度。高校、企业如何互置、共享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路径是重点,保证校企动态合作长效共赢。

(二)试点企业课程思政的构建路径

(1)创新理念,建立思政育人机制。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以新思政观念引领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育人理念、机制上厘清课程思政育人的抓手。“福耀班”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施教育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探索“双导师”主体作用特色,激发企业师傅推进课程思政自发性自觉性;在教学内容上,梳理挖掘课程、车间岗位、实操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推进优化校企思政机制体系构建;在教学管理上,构建有效校企交流机制、管理机制,定期派高校教师驻企确保车间中的课程思政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

值得探索的一点:现代学徒制以企业为主体思政育人过程中,企业师傅推进思政育人的自我意识和行动自觉表现被动。机制制度优化是破解之道,形成双导师队伍激励管理标准、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培养标准化等校企合作深层化的保障与支持政策。在“福耀班”施教过程中,定期推选岗位优秀师傅,定期派教师驻厂车间轮岗,与不擅长做思政教育工作的师傅形成教学团队。明确校企双导师职责,积极“回收”车间岗位上的思政课程资源。教和学的激励管理、师傅带徒弟的精神传承,建立起校企、师和傅的交流机制,岗位思政落实的同时也在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文化凝聚。

(2)整合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要打破壁垒整合教训内容,开发思政元素鲜明的资源,贯穿到显性课程(思政理论课四门必修形势与政策课)与隐性课程(综合素养课与专业教育课、实践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首先在显性课程教学中,结合校企合作专业、企业文化,涉及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其次隐性课程中的综合素养课中,人文培养、信念教育、道法心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应融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价值观;最后专业教育课实践课中,总结浓缩教学做过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形成润物无声的学习氛围。

价值引领专业教学及育人,从企业认知、专业认可、行为认同三个层次上引导“福耀班”学生构建专业价值观。具体来讲“福耀班”将专业课程教学分为知识目标、思政目标延伸教学育人内容。根据课程情况每门课设置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当然也包括总结梳理的企业师傅在岗位上师带徒的精神传承思政课程资源,师生互动参与课程知识点、思政点。化思政课理论为实践性的项目教学任务,加强专业情怀教育。形成思政理论课引领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课根植理想信念、专业课知识传授中价值观同频共振的资源整合。从选题、师资、方法上聚集资源,将“新思政”有效传导给学生。

“福耀班”开设中国系列专题课程,授课教师均为业内领军人物,从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曹德旺先生创业经历开讲,更加提升了学生的企业认同。

这一部分课题组将搜集整合资料成册作为案例推广。

(3)重视学生主体,更新教学模式。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以思政教育对象的职业选择、企业对员工的前景规划需求以及社会现实需求为基础开展。学院在天津市福耀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完善建设方案、实施细则;双导师根据学生岗位制定项目化实践任务,例如《概论》教材理论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题点可以做成项目任务“搜集资料:核心技术在企业发展的地位意义”。在实操过程中,双导师要避免课程思政对专业课和车间实践课的教学时长教学内容冲击,可以利用网站、线上线下翻转课堂、企业党团支部、调研、跟踪指导方式完成。

(4)重建考核机制,人才培养知行合一。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要统一学生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结果,重建考核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的知行合一。在原有的专业课考核、岗位考核中融入思想政治因素。实施实训技能+思政考核标准,参考企业师傅对学生考勤、职业素养、思想行为等多角度评价,有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实现知、行全方位评价学生,以考促学。“福耀班”已形成产学协同育人 打造“双主体平衡、无缝链接”式班级管理模式、及课程考核模式在内的经验成果。

(5)提高双师职业能力,打造师资团队。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下校企合作育人实践,与传统课堂教学及育人方式有很大区别,需要把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课程育人特点,重新设置教学育人体系。例如教师团队:教师需要补充学习思政、心理、就业创新等知识,只有教师主体知识技能经验充实丰盈,思政价值引领及校企合作育人才能得以构建;企业师傅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特别重要的思政施教主体,选聘优秀企业师傅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全员、全课程、全岗位提升“福耀班”学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