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探究
2021-11-12吉丽丽中共临汾市委党校
■吉丽丽/中共临汾市委党校
一、前言
在今天的管理领域中,重新启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一些思想,文字等,还有一些体现在个人的文化素养方面。而管理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人的思想态度以及思维方式也决定了管理的具体模式。因此,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拥有文化的属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却出现了文化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不合格产品也大量地涌现到社会中。不惜危害他人的人身安全谋取个人利益。这表明部分不法分子从思想上已经出现了偏差,他们将唯利是图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因此,要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心智和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复兴势不可挡
与外来文化不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现代社会的管理更富有借鉴意义。从人们古代时的钻木取火到现如今高楼的鳞次栉比,人工智能的家喻户晓。这一发展历史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原始部落中农耕逐步代替打猎,这表明初级农耕文明的诞生。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粮食和陶器的相关化石,这些可以充分表明当时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力水平。在此之后出现了以夏商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从出土的大量花纹繁复的乐器、青铜礼器,可以看出当时奴隶主无上的权威。这表明在夏商时期统治者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随着奴隶制社会的瓦解,中国进入了封建集权时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全面开花:道家言无为而治,取法自然;法家立法言行;儒家仁义中庸……虽然各自的流派不同,但管理理念却有相通之处。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化积淀助力管理理念的完善。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企业管理刚刚应用时,一度面临着非常大的阻力。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管理理念的认识较为肤浅,甚至将中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运用视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许多管理学家认为儒家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完全不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道路。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首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排除在外。然而,这种片面式的理解在21世纪很快得到了否定。虽然当今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都得到了严格的规范,但是不乏一些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人,使用一些不当的行为去获取利益。特别是在资本的驱动下,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恶性竞争;企业不注重员工的培养,员工成为了赚钱的工具,丝毫不顾及员工的感受;企业文化中不讲究诚信;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严重违背了人类文明准则的做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科学的思想借鉴,不仅使得中国现代企业管理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推动中西方管理思想理念的深度融合。
和合理念与管理中的团结合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备受重视,和谐、和平、和睦、祥和成为人们的美好向往,“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价值追求,中国人处理各种关系,讲求的就是一个“和”字。在百姓生活层面,讲究“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和与四时”;在国家治理层面,讲究“礼之用,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在管理学中,和合理念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与员工,客户,竞争者,与供应商,与整体社会,与部门机关,都应该是“和”的状态。从而达到团结和谐和睦,和而不同兼求同存异的发展效果。
民本思想与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西方的管理思想更侧重于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在管理时更迷恋于对案例的探讨和数字的运算。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常常存在机械化不够灵活等问题。而儒家的“以民为本”虽然囊括范围较广,但是具体运用在某一事件上时,可以当做核心的理念去执行,比较有探讨意义。在现代管理中,注重员工的培养,让员工获得尊重实现价值。注重顾客的需求,关注顾客的感受,顾客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节俭传统与管理中的节约成本。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不仅有历史价值,同时对未来也有借鉴意义。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孔子、墨子等人都先后提出节俭的主张。节俭从粮食的视角来看是避免浪费,避免对他人辛勤劳作的践踏;从能源角度来看,是维持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许多资源都是有限的,例如水、石油、天然气,它们总有开采殆尽的时候,如果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毫无节制,就会大大的加速对这些资源的损耗程度。虽然经济总量得到上升,但是国民整体的幸福指数却急剧下降,地球的自然环境也不堪重负。因此,在现代社会,节俭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诚信美德与管理中的诚信立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诚”与“信”是互通的。“诚”侧重于主体道德即人的修养。“信”侧重于外在的伦理关系,指的是说话做事要真实、算数。《管子》中讲到诚信是一种准则,是最关键的东西。孔子、孟子、韩非子多次论述诚信的重要性。然而,现实社会中有一系列诚信缺失的现象存在,于是有了瘦肉精、皮革胶囊等现象,反映出商业诚信的缺失与道德滑波的严重程度。企业管理中,注重诚心、诚实、诚恳;注重信用、信誉、信守,对员工,对客户,对产品、对商家、对社会,都能以诚为本,诚信立身。
家国情怀与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对国对家的热爱与责任,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产生的文化心理密码和伦理前提。从古代屈原、范仲淹、文天祥等人的论述里,从近代方志敏、夏明翰等人的誓言里,从现如今灾难面前一次次的逆行和担当里,我们看到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一个核心的精神支柱。在现代管理中,要有一种责任与使命,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就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人、家庭、企业、国家,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互为融合的。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管理的融合策略
要想运用中国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一次根本性的突破和升级,需要对目前管理理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这就需要现代管理研究学者勇于担负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准确把握管理的性质。管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悟出对立关系中存在着互补和转化,需要对二元对立有正确的认知,进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动态平衡中达到共赢。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为了创造更大化的价值,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员工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换句话说,管理是个人与集体,物质与精神一系列综合价值所组成的节点。这样的综合价值系统不能被肢解,否则就会自断发展的前程。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最终实施错误的管理方式,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客观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与现代管理融合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地规避文化自负现象。文明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对自身时时刻刻有清醒的认知,对即将要出现的偏差能够及时地校正。当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逐步强大并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时,人们的心需要足够的自信而不能自大。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智慧力量,遏制自负心理和自满情绪。无论哪一个国家的管理模式,除了民族和时代的特殊性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属性,即发展性和创新性。如果一种管理模式不能及时的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改革,那么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鲜事物能够及时地吸纳与接收,在现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保持企业的稳步前行。
再次,建立自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避免错误的经营管理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融入,建立自身企业文化,可以帮助领导者和管理者重新调整自身的工作定位,建立与下属之间健康的工作关系;可以帮助员工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归属感。只有员工处在一个温馨有爱的工作氛围中,才能够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长此以往,企业进入了一种积极良性的经营模式,才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最大价值和作用。
五、结语
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从古至今对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21世纪中国式的管理理念中,需要有中华文化的引领,同时也要具备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真正地做到继往开来,形成促进未来发展的一套思想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得到恢复,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享誉世界。许多管理研究者认为,目前的条件就是对中国式的管理进行研究的大好时机,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管理者,他们能够对中国的文化环境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