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生态意识培育

2021-11-1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丁 瓅/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人们经常使用生态来表达所有生物的生命状态,定义许多美丽的事物。生态启蒙教育通过实践和探索生态,利用生态平衡的原理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开展适当的活动构建和谐教育,来探索和发展的生态课程。因而,生态启蒙教育旨在关注儿童的生活成长,使每个孩子都能在绿色环境中快乐成长。

一、生态意识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

《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是1985年联合国通过的项重要决议,其主要内容是国际生态教育,会议呼吁所有会员国,团体,机构和个人意识到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防止一切破坏环境的因素和现象的可能发生。当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空气污染严重破坏了环境,提高生态意识并付诸实践迫在眉睫。学龄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生活时期,无论是在真实世界还是在游戏中,他们缺乏情感缺乏经验但更依赖情感,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世界观的形成最早从童年开始,生活经验的积累都通过直接的感觉,个人经验,动手操作和实践来支配行为。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的生态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但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他们不能像中小学那样,只能通过特定的图像来理解事物,所以基于学龄前儿童的上述特征,为了增强他们相关的生态知识和技能,幼儿教育要将生态教育合理纳入日常生活,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使他们意识到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学龄前儿童生态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父母没有以身作则

父母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甚至溺爱,因为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做什么,父母都不会阻止他们。因而,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甚至违反公共道德,将变得风骚,自私,自以为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父母没有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微妙的影响,父母不能遵守公共道德,到处乱扔垃圾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因为孩子们经常以父母为模仿对象。

(二)教师的生态意识薄弱

近年来,尽管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趋于专业化,教师和设施相对先进,幼儿园的教师队伍逐渐扩大。但在一些县级幼儿园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师无法向儿童传授生态知识,幼儿教育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和生态知识不足,生态意识薄弱,这会使儿童受到教师自身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儿童缺乏生态意识,没有接受生态意识的指导教育。

(三)幼儿园生态资源不足

就目前的幼儿园而言,由于缺乏种草和种树,没有生态课程和书籍,幼儿对基本的生态知识甚少,这切断了儿童接触生态知识的方式,虽然教师可能会讲一些有关生态的知识,但幼儿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在儿童的记忆中这些知识是分散的,短暂且肤浅的,更不用说深入了解了,导致在幼儿园大多数儿童的生态意识将不会得到提高。

(四)教学方法传统、单调

一些老师在对孩子进行生态意识教育时,经常采用消极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对自然环境缺乏了解,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在童年时代,孩子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处于萌芽阶段,学龄前老师应该更多地向孩子灌输好东西,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对自然的理解是建立在情感而非理性的认知和认同基础上的。因此,为了提高儿童的生态意识,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和世界的热爱,要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将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父母溺爱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养育和对孩子的照顾,甚至溺爱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儿童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而自然的,他们随地吐痰,扔纸屑,甚至是破坏自然,无法停止自己想做的事情,导致儿童自私的性格,使孩子们缺乏环保意识。其次,父母的每一个言行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生态观念也对孩子的生态意识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如果父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弱,无法发挥榜样的作用,这样使他们的孩子在生态意识方面的理解也就非常薄弱,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龄前儿童生态意识和行为的措施

(一)父母为孩子树立生态习惯的榜样

首先,作为父母,父母应该提高意识,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不要做任何对环境有负影响的行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经常尽可能多地把孩子带到环境保护区,使孩子具有生态意识,提倡环境保护,加深生态意识,使孩子能够感受到气氛,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同时,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积极改变不良习惯,在孩子面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其次,当孩子对环境造成伤害时,父母应强调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并当场示范,使孩子产生羞耻感,深入教育孩子这种行为产生的恶劣影响,加深他们的生态意识,并监督孩子,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师应增加生态知识,提高素质

学前班教师入学前应进行专业和生态知识培训,因为学龄前老师对于孩子们的言行非常重要,否则将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态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学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生态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幼儿园教学中,将具有生态知识的小游戏整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兴趣,不断教育孩子积极学习生态知识。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它需要全人类,父母和老师的努力,使他们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养成儿童节约生态的习惯。孩子们不要浪费纸张,一双筷子和一个塑料袋,而应该从小事情做起,为人类做出贡献。在玩游戏时,我们应指导儿童不要浪费游戏材料,并告诉儿童在进食和摆放时不要浪费谷物或一滴水。在户外活动中,应教孩子不要爬花草树木,不要踩踏草和被子。应该指导儿童照顾好每朵花,树和草,并对小动物友善。通过点点滴滴的长期坚持,从浅到深,使孩子逐渐树立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四)在教室外营造生态氛围

在校园内,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在户外植树种草建设儿童种植园以利于儿童观察自然物体,因为创造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儿童的生态教育。同时,盆花也可以放在室内以营造自然氛围,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开展“变废为宝”活动,教他们用收集的纸箱,塑料瓶和废纸制作汽车,小型飞机和其他玩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游戏生态意识。

(五)以专题形式开展儿童生态教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儿童的身心与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教育。设置特殊表演和实验,有意识地使孩子们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在公园和动物园组织各种游戏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体验大自然的美。当孩子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时,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和赞赏,增强他们的生态责任感,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并参与环境保护。同时,通过宣传生态广告和口号的教育,使儿童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孩子的生态意识,加深孩子的生态观念。总之,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从长远来看,将生态教育的重点放在儿童生态意识的培养,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生态观念,并坚持下去。这些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将开始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开展生活与游戏生态活动

以特殊主题形式组织活动,从儿童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丰富的生态启发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无车日和无烟日宣传特色教育,教师将设计适合儿童的生态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和自然实践活动,“保护水资源”等生态教育活动和其他集体教学活动,这样儿童可以获得各种经验。带领孩子们在各种种植活动中探索自然并感受生活。每个班级每学期将举行绿色生态亲子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本质,满足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望,并让孩子们在面向生活和面向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增强各个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学龄前儿童无论是在真实世界还是在游戏中,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世界观的形成通过直接的感觉,个人经验,动手操作和实践来支配行为。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的生态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甚至溺爱,导致他们的生态意识薄弱,且父母没有以身作则,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目前的幼儿园而言,教师的生态意识薄弱,没有生态课程和书籍,经常采用消极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会使儿童受到教师自身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儿童的生态意识将不会得到提高。基于此,作为父母,应该提高意识,强调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并当场示范,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生态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从浅到深,使孩子逐渐树立生态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除了课堂教学外,也可以在教室外营造生态氛围,加深孩子的生态观念,使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生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