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心理分析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2张春燕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4期

■张春燕/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高职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正处于发展期,其人格状态由不成熟开始向成熟转变,同时又面临着复杂的角色转变问题,再加上这个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发生冲突的时期,因而,大学时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成为各高校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难题。

绘画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绘心理分析技术是一种投射分析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当事人的绘画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体现了他们的冲突和担忧,绘画使个人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解决不同的问题,用同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个人意识和无意识的所有愿望。通过绘画,可以构建起一座通往潜意识的桥梁,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绘画心理分析作为一种艺术治疗,具有其他文字测试所不能具备的优势:首先,绘画心理治疗简单易操作,只要有纸和笔就可以进行;其次,绘画心理分析不受语言、认知能力和年龄的限制,可以适用于任何人,在一幅画作品中,几乎可以同时看到被测试者所有的内心世界,大大减少了测验的次数,同时获得了最多的信息;再次,绘画有助于学生与潜意识的沟通,通过心理绘画,学生的潜意识得以表达,个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焦虑从而得到缓解。

一、研究方法

选择上海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共120多名学生为被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课、个别心理等形式,运用绘画心理分析中比较常见“自画像”“雨中人”“树木人格测试”和“房—树—人”等四种投射测验,让学生完成绘画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绘画作品分析帮助高职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也更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研究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一个重要的章节就是认识自我,而“自画像”投射测试则是学生认识自我的一个投射测试,通过请学生在纸上对自己形象的描绘,可以解读出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水平。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绘画形式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基本可以掌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自画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经眼睛发现:模糊的画像,说一般代表画者的自我认知不是很清晰或者有自我防御倾向,鼻子代表潜意识中的自我,鼻子画得比较大的学生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画面人物的大小可以体现画者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合适的是占据画纸2/3左右,过大的画像会让人感觉过于自信,而过小的画像又给人感觉不够自信,心理能量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倾听能力,倾听能力要看眼睛和耳朵,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中的眼睛和耳朵,表示沟通状态良好,而没有画眼珠或者没有画耳朵的学生,一般则是很少听取别的意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整体比较圆融的自画像,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一些,比如画圆圆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圆圆的下巴、圆圆的手掌、圆圆的躯干的学生往往是比较容易相处的,而细小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尖尖的手指的绘画者则人际交往能力偏被动一些。

“雨中人”绘画心理测试主要用于观察学生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能力。这个测试也是笔者在选取学生干部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投射测试,该测试考察学生在外界压力情境下的情绪状况以及应对方式,雨象征着外界压力,最早由爱布拉姆斯及阿姆钦提出。画面中雨点的大小表示压力的大小,雨具则表示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是采用了何种抗压方式,人的表情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情绪状态。通过测试发现,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力,通过与学生进行绘画作品的解读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压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大一的学生主要是入学适应问题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而大二的学生主要是源于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以及对未来就业选择的困惑。

“树木”绘画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国外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比较成熟的一种测试和治疗方法。它要求学生随意画一棵树,通过所画的树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状态。运用这种方法从画出的树冠,树干,树枝,树叶及其树根部分进行观察,可以有效地了解到作者现实中的表现,如情绪稳定性、个人意志力,抑郁焦虑状态、人际关系、早期创伤等。树根代表本能领域,树干代表情绪领域,树冠则代表精神领域。经过研究发现,树枝—树干—树根绘画比较流畅的,一般情绪表达比较顺畅;而涂黑的树木、反复涂抹的线条、尖尖的树枝等一般代表情绪不稳定,严重者有攻击倾向;抑郁症有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通过测试发现,有抑郁倾向的学生的树木常画在左下方(表现出回归子宫的欲望),常画秋天和冬天的树,树木常是枯木或者有掉落的果实或者垂下的树枝,有时也会涂黑画面,描绘的树常常缺乏生命力;从根部到树冠,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越是靠近树根部,越是一个人早期的经历,而树干上记录的则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树干上有树疤或者涂黑,有时候代表一个人的心理创伤或者情结。

“房—树—人测验”是一种投射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John Buck)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20世纪60年代,日本引进了房树人测验并加以推广应用。通过画图者所画的房子、树和人,可以了解其潜意识的心态、情绪、性格、人际交往状态、家庭关系情况、心理能量等。画面中不同的内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房子表示个体出生、成长的家庭,也是指个体对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看法、感情和态度。树木则可以投射出一个人的潜意识中的人格特征。而人则是被试对自我的一个认知。通过测试发现,房—树—人画得比较小、线条比较凌乱或者不清晰的绘画者跟父母之间的沟通容易发生问题;有的学生在自家家里画出了长长的篱笆,经过交流发现学生往往缺乏安全感,跟童年时期或者青春时期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不在身边有很大关系,这类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也比较被动、比较敏感。

三、研究总结

研究结果显示,绘画心理分析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有效果的,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健康发展。

虽然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此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新生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时,可能因为经验和熟悉度等问题,经常出现困扰。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解时,必须说明绘画分析只是一个参考,不是绝对标准,以免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对比较敏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分享时也要注意保护,不要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绘画心理分析对分析教师的要求特别高,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合理应用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才能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确保绘画心理分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具体实施中要遵循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一项基本原则,教师要对学生的绘画内容、绘画交流内容、绘画作品等进行保密。保密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和隐私权的最大尊重,也有助于打破个别学生的心理防御。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作用。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采取心理测试等方法,学生只能获得单独的测试结果,而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课堂,既可以让主题更加明确,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建立直接的沟通,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差异化原则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绘画心理分析首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关注绘画内容的特征,还要重视高职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把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愿意公开分享的学生,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私下找教师交流。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绘画心理分析过程找那个,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不同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会有差异,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和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五)家校合作原则

在“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多的行为表现与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可进行家校合作,学校教师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将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和主要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促使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大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