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在文创皮具产品设计中的研究
2021-11-12杜英蓓广西外国语学院
■杜英蓓/广西外国语学院
在我国的手工传统印染领域中,扎染是重要的工艺,标识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与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现阶段扎染主要运用于旅游与服饰和手工艺等领域中,其运用良好地诠释艺术的本质特点,然而产品在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局限,纹理及图案较为音调,缺乏大量的受众群体,针对目前城市中生活的群体而言,极度缺失时尚感,因此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它以全新的平台与模式在公众的生活中融合了扎染艺术,传播扎染手工工艺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涵义。
一、扎染的文化特色与历史
古代时期,我国将扎染称作“绞缬”,“染”指的是为草木染上颜色,“缬”意味着“星点”,玄应对“缬”进行了解释,即“绞缬”为“谓丝缚”。扎染在传统工艺的长河中相当于璀璨的瑰宝,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意义,在民族中蕴藏着丰厚的底蕴,在特定且自成一体的工艺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扎染工艺始创于秦汉时期,在魏晋时代兴起,在唐朝盛行一时,至宋仁宗年间,由于此工艺比较奢华而予以明令禁止,因此失传于世间。工业革命之后,以机械为主的扎染印染技术得到快速地发展,对于过去的染色工艺予以取而代之,然而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保留上述技术。
二、传统扎染的艺术特征
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由染色至面料环节,基本上均源自于天然,仅需身体与手、采取草及丝线和木器,运用半人力模式,不用将稿件绘制出来,以手感及经验为依托,采取质朴的缝与扎以及夹等方式,能够为公众创造视觉上的盛宴,上述工艺与精神一代代地进行传承。扎花及染色在扎染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扎花的手法具备繁多的类型,一般可划分为捆绑法,缝绞法和夹板法三大类。捆扎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法是将棉线进行捏拢与交叉,同时把织物加以叠合与缠住,在束缚处以及内层不通过染液而浸入,使更为抽象的图案产生;缝绞法指的是通过针线进行抽缝,采取折缝与平缝以及对缝等方法,抽缝预先画好的图,使具备象征性的图产生,不同粗细的线与不同粗度的针迹将使各种效果形成;夹板法在扎花中取得最好的成效,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就是把一个织物内部夹成不同的各种形状,被织物夹的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染液侵染,可以直接形成更规则的各种几何形状的扎花图案,也就是可以用多种类似夹板的方法相互结合,形成各种层次多样的扎花图案。
染色主要是天然的蓝靛,其中以谬蓝为主。对比于化学染料,具备柔和的色彩,循序渐进地褪色,具有恒久的性能,穿起来较为舒适且不刺激皮肤,同时还可发挥凉快与消炎的作用,有益人类的健康且能够保护环境。在织物浸染一遍的时候,束扎的尺寸与力度、叠合布料的层数、浸染的时间与次数均决定着晕染的最终成效;同时在缝制与捆绑的时候,将使诸多皱褶产生,其形状与浮雕状态将共同作用而使特殊的肌理语言形成,使平面织物表现出来的语言与质感得以丰富,以上是扎染与众不同且巧夺天工之处,彰显其独特的魅力。以往的扎染工艺在我国鲁、陕、川、苏、湘、贵、滇、桂等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运用极其广泛,其题材大部分在区域内选定,野生的动植物、王朝服饰是主要的图案,体现出区域内的历史与文化特点,承载着日常在艺术方面的底蕴;之后扎染技法循序渐进地以花草为图案的中心造型,多姿多彩,由不断演变的色彩而晕染,使淡雅与朴拙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三、研究手工扎染类文创产品的具体意义
承袭和创新的关系是辩证且统一的,前者需要原汁原味,使以往的采取手工扎染工艺的图案与平台以及工艺保留与传递下去,均为祖辈流传的技术,其文化内涵是丰富而浓郁的。创新意味着多元化与多个方向,需要为传统的工艺赋予新生命。手工扎染这一独具特色的小众产品,是结合现代文化产品的契合点。除其特有的艺术表现之外,手工扎染产品还有重要的特点:手工扎染产品主要用于日常用品,这些产品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不仅供少数人欣赏。上述特点与发展文创产品的需求相适应,文创产品以设计日用品为起点,逐步成为观赏性产品,手工扎染与文创产品的高度结合,使文创产品开发具有可行性。
需要进一步提炼与挖掘传统手工扎染所蕴藏的底蕴,使其转变为新的形式,将别具一格的审美特点呈现出来。有关生活方面的文创产品和消费者的期望符合,具备灵活多元化的特点,拥有多种形式,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和手工模式的印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种日常用具,往往不可少,小到文具,大到家庭用具,在当今生活领域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不能够被取而代之,采取传统的手工印染模式对于日常的用具予以重新设计,且设计出来的用具存在一定的个性,使社会对于创意的需求得到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彰显出日常之美,又能在生活中存在一定的用途,两者相得益彰,为发展赋予极大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基于发展的时代背景,对比于纯装饰性质的文创产品,其实用性是比较大的,由于拥有多元化的受众群体,在市场中存在的价值极大,值得深层次地探究与分析。笔者调研广州、苏州、杭州、西安、武汉等各类文创产品专卖店、市场后发现,国外文创产品占主导地位,当然也不乏许多国内优秀文创产品的研发,伴手礼设计有着鲜明的特点,具有一定地域性特点,成为日后进行学习与探究的主要方向。调研结果表明,优秀的文创需在主题上具备有效的定位,从而能够有机地结合产品和创意。专门在手工扎染领域中设计的文创作品很少见,特别是用天然的皮质材料做扎染的甚是少。笔者将在课题中将扎染手工文创产品设计出来,结合印染工艺与日常用到的用品,通过自然皮具作为载体,使传统密切地关联生活,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工艺魅力与日用的美感。
四、手工扎染类的文创皮具产品设计
(一)手工扎染文创产品的创新
首先,材料的创新。从制作材料上面来看,传统的手工扎染并不应仅限于成型与土布等手织的面料,需要与市场的多元需求相结合,逐步地延伸至新兴的针织与纺线以及皮革和竹纤维等领域,同时以传统的工艺为切入点,与各平台及面料的多元化需求相契合。强化织品的时尚性与独特色,是扎染材料设计的创新突破点。其次,工艺的创新。从工艺上看,传统手工扎染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扎花组合,最多用绣花做点缀性装饰。基于工艺的层面,能够与单一扎花方式相脱离,结合其它传统工艺或者现代化的工艺,使独具匠心的造型产生,为公众在视觉上创造盛宴,使其触摸感是良好的。可结合传统的乱针绣与刺子绣等相应的技法,最终使丰富的成效形成。或者结合现代的印花与水洗等技术,使现代化的扎染品产生。手工扎染相当于艺术与技艺,因此并未必是成品,也可以呈现半成品状态,经系捆后使独具特色的褶皱形成,相当于美的另一种模式。同时在载体上要进行创新。以往的主要手工扎染工艺大部分运用于家纺等领域中,然而能够在日常中广泛流传与运用的却是生活所需的小东西。可拓展载体的范畴,覆盖文具与包装和书籍及手袋等层面。上述产品基于传统扎染工艺进行设计,与现代人日常的需求相符合,同时彰显出使用产品的具体价值,同时对于传统的工艺发挥传承的作用;无须工业化大生产,同时使公众对于个性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与植鞣皮及刺绣相结合,使产品内涵得以拓展,充分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效率;丰富的载体使产品形式得以丰富。
(二)手工扎染
从手工扎染开始,通过掌握手工扎染技术,创作出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的图案、颜色等形式元素和文化要素,对手工扎染进行改造,寻求新的产品形式,与传统造型有所区别,寻求新形态,重新有机地融合所设计出来的纹样和现代化的造型,内化为文化元素且加以承袭。以上是设计与打开现代化的文创产品的正确模式,源自于传统且在生活中加以有效地运用,彰显文化形式且将创意有效地展示出来。手工传统扎染的图案有效地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审美模式相契合,不再采取人物及花鸟的传统图案及纹路,而采取几何等抽象图;产品的形态包括服饰的传统主题,同时拓展至日常的日用品、文具、饰物等领域,均重新设计了上述模式。上述产品以手工扎染作为基础,既包括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同时将使用的价值彰显出来,其产品不再由大型的机械所生产出来,而是与现代人对于个性上的追求相契合。在设计的产品中有效地融合了文化及创新,相当于文创产品发展的基础。
五、结语
现代印染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但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提高,标准化产品的设计将统一的规范性体现出来,但是缺失感情上的涵义,文创的具体涵义需要实现个性化。传统的手工扎染工艺是独特且别具一格的,使各扎染的图案各种千秋,同时各次捆扎的松紧程度与手工操作具备随机性特点,于是使染色的成效独特而自然,上述扎染的面料主要运用于生产与设计领域,和批量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采取手工扎染工艺设计出来的产品,将自然与传统的装饰成效呈现出来,而采取机械工艺将无法体现上述效果,使现代人独特的愿望得以实现,并且希望能够恢复到传统自然的心境。总之,传统的少数民族扎染工艺的传承浸透了手工艺者辛勤的汗水,同时更是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目前社会上需要的是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一种根源于本国土壤上的魂,即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