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魂
2021-11-11苏艳玲
文 苏艳玲
“这是我的,这是儿子的。这中间,相隔27 年。”
胡常红的神情和语气,平静中透着喜悦。摆在我面前的,是两份打开的荣誉证书。一份颇有年代感,一份则是簇新的。1994 年七一前夕,当胡常红登上领奖台,双手接过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时,她没想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儿子李杰也被中共山西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两份证书,在见证两代人接续奋斗的闪光足迹。
胡常红从事税收工作30 多年,获得过国家税务总局和人事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几十个。但此刻,从她舒展的眉宇间,看不到女税官的锋芒,相反,一种属于母亲的慈爱与满足感染了我。
胡常红淡淡地说:“我们只是很平凡的人,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感谢党和组织,给我们干事创业的平台,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
客厅墙上,山西省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洁净锃亮,在娓娓述说这个家庭的如歌岁月。
1
生于1957 年的胡常红,并非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她祖籍江苏江阴,父母少年时便背井离乡,参军打仗。尽管她出生时,父母都已转业,但那一抹蓬勃的军绿,令她由衷向往。及至成年,她选择的丈夫,也是当兵的人。而且,公婆都曾是出生入死的抗日战士。
两个家庭,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治家理念却多有交集,比如,长辈都教导她,“人生在世,要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忠诚”。忠诚二字,铭记在她生命里。
儿时记忆中,父母工作很忙,但无论多忙,总要挤出时间读书看报,背《毛主席语录》,神情专注而虔诚。耳濡目染之下,胡常红也背《语录》、学《毛选》。每天母亲下班回家,都要认真检查。母亲转业前曾是文化教员,对女儿的管教,也透着军事化的严格,令她既敬又畏。好在,小孩子记忆力好,眨眼工夫,便背得滚瓜烂熟。父母的同事朋友常把她抱起,放到桌子上,听她用清脆悦耳的童声背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种子一样,在她心里扎了根。
上班第一天起,母亲便叮咛,别怕吃苦,别怕吃亏,最艰苦的岗位,往往最锻炼人。只要是领导分配她的工作,她从不挑三拣四。不仅如此。每天上午,她提前半小时便到岗,清洁厕所,打扫办公室,为同事烧水、打水。小事不小,同事们对她的勤勉上进、吃苦耐劳有目共睹,交口称赞。可母亲似乎“置若罔闻”,总提醒她:“时不我待,你还要继续努力。”
1983 年,儿子李杰才5 个月大,单位要选拔年轻人参加全脱产培训。胡常红很想报名,可看着儿子粉嘟嘟的小脸,又纠结不已。
丈夫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去吧!有啥困难,我想办法克服。”
母亲则循循善诱:“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多好的学习机会啊,千万不能错过。”
亲人的期待与支持,给她吃了颗“定心丸”,她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山西省会计学校的大门。
可她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入学之初,为挤钱给儿子买奶粉,她省吃俭用,以致患上结核性腹膜炎。主治医生建议她:“你还是休学得了。”她骨子里的倔强冒了出来,她发誓:“不,我死也不休学。”于是,她边治疗边学习,两年后,以23 门功课全优的成绩毕业。
20 世纪90 年代,她编写过所管税种的培训教案,参与了太原市政府、市体改委关于深化改革、搞活集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推进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那两年奠定的理论基础,给了她充足的底气。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税务干部,学习与实践永无止境。1993 年,做了8 年税政科长之后,胡常红被任命为太原市税务局涉外分局局长。那时,李杰已上小学。一天,他放学回家,一脸的委屈。胡常红一问才知,是他作业本上“我妈妈白天在拼命工作,晚上也在拼命工作”的一个造句,令老师疑惑不已:“你妈妈白天上班,晚上也上班,难道不休息吗?”
胡常红苦笑了。这句话,正是她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啊!白天,她要学政策,学法律法规,深入基层摸底调研;下班回家,要照顾老人孩子。只有深夜,当万籁俱寂,她才能安静下来,编写税收业务教案,准备第二天的培训。凌晨1 点前,她没睡下过。
她爱怜地抚慰儿子:“别人误解我们,无须辩解,尽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小李杰似懂非懂地点头。他就在妈妈的忘我工作里,完成了忠于职守的人生启蒙。
正是凭着激情与拼命,胡常红带领涉外分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连续8 年获得太原市全系统先进集体;在全省各项业务指标评比中,6 项指标连续5 年名列第一。而且,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胡常红清楚记得,有一年,她乔迁新居不久,有天晚上,公婆来了,还带来一份礼物——一只大约50 厘米高的花篮。
公婆解释道:“你们可别小看这篓花。篓子是用竹皮编的,竹子朴素、坚韧,是提醒你们要勤俭持家。花篮底部,铺满了满天星,有白有绿。白色,是希望你们明明白白做人;绿色呢,是告诫你们要清正廉洁,清清白白做事,当个好领导。最上面的红花,是祝愿你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公婆都是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石壁底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公公在太行山里打游击,是赫赫有名的游击队队长,屡建战功。抗战胜利后,当地民众赠予他“人民功臣”牌匾,至今仍被保存着。婆婆也不甘落后,是闻名四乡的妇救会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婆在多个领导岗位任职,但从没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或亲友“开后门”。
公婆的良苦用心,胡常红心领神会。在税务部门工作,尤其是涉外税务,诱惑很多。老人的叮咛,警钟一样时常回响耳际,鞭策她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2005 年起,她担任太原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管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在她分管领导下,太原市国家税务局从市级文明单位,跨步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模范单位行列。
2
与时下大多数城市家庭不同,胡常红祖孙三代,居住在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胡常红的孝,在亲友圈有口皆碑。她认为:“百善孝为先,传承孝道,是培育家风的关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个家庭都形成良好家风,社会才能风清气正。”
胡常红17 岁时,父亲与世长辞,之前三四年,因突发脑溢血,父亲瘫痪在床。两个姐姐当时已出嫁,母亲身体又不好,她以柔弱的少女之肩,挑起照顾父亲的担子。几年间,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经常半夜醒来,给父亲打针、输液。掏煤灰、捣炭、买米买面之类脏活累活,她也抢着干,只为母亲能多歇一歇。
父亲去世后的30 多年,她悉心照顾母亲。母亲患有严重的肺心病、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生命最后10 年里,一天都离不开氧气,每隔20 天,便得换氧气。胡常红跑前跑后,对母亲呵护备至。在单位和社会上,她是雷厉风行的税务官,而在母亲病榻前,她是体贴入微的女儿。同事们后来感慨:“多亏常红,她妈才又活了那么多年。”
她不仅孝顺父母,也孝敬公婆。公婆搬回老家居住后,逢年过节,胡常红都要回去看望老人,给他们买衣服,买好吃的。公公弥留之际,她给公公喂饭、清理大小便,毫无怨言。婆婆逢人便夸:“八个媳妇里头,常红是头一份。”
她是好媳妇,也是好婆婆。儿媳工作积极上进,又贤惠勤快,有段时间,因为压力太大,体质虚弱,神色疲惫。胡常红嘘寒问暖,帮她分担家务,还学着做固元膏。吃了一年半,儿媳体质渐好,对婆婆打心眼里充满感激。
古语道:“忠孝不能两全。”但在胡常红家里,忠与孝相得益彰。
2016 年,胡常红被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250 万分之一的患病率,平均存活期只有两年。医生断定,她的生命大约只有3 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
医生不容置疑的断言,令李杰惊呆了。为了确诊,他辗转北京、上海,求医问诊。先后跑了十多家大医院,常常半夜三更去排队、挂号。其间,他还阅读了大量医学书籍,与专家、医生反复沟通,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从2016 年底到2018 年,胡常红先后经历了摘除左肾、摘除肾上腺等4次大手术,硬是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创造了生命奇迹。
李杰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评审一处。他像母亲一样,工作勤奋、踏实,对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总是不遗余力完成好。他曾被抽调到总行,参与财政部、中国社科院等部门联合组织的政府评级课题研究,获得过总行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荣获总行“优秀员工”“优秀评级人”等称号。
两年前的一天,李杰下班回来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胡常红关心地问他,有什么心事。李杰看着重病缠身的母亲,犹豫再三,还是实话实说:“单位有个岢岚县驻村扶贫的任务,领导想派我去。作为党员,我应该去。可您刚做过手术,身边需要人照顾,我放心不下……”
“你放心去吧!”胡常红平静地替儿子做了决定,她语重心长地说,“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意义深远。组织派你去,是对你的信任。你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踏踏实实把任务完成好。我自己能按时检查、治疗,不要过多牵挂。”
李杰带着母亲的嘱托走了。一走,便是两年。李杰在岢岚县李家沟乡水草村驻村工作队担任队长。当年,贫困户便全部脱贫,村委及全体村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2020 年,李杰获得“山西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队员”称号;2021 年,又被国家开发银行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等等。其间,他撰写的《保持队形,让脱贫攻坚的旗帜高高飘扬》获得了山西省“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文字类二等奖。
李杰虽不在身边,照顾胡常红的人并没缺位,包括孙女李静涵。
13 岁的李静涵,4 岁开始弹钢琴,行云流水的演奏,每每令观众惊艳,得过大小几十个奖项。2021 年,还被评为迎泽区“新时代好少年”。但令胡常红更感欣慰的,是孙女的乖巧懂事。她爱孙女,但绝不溺爱,甚至,有意让孙女“吃苦”,从点滴日常中学习做人之道。
胡常红患有糖尿病,餐前要打胰岛素。李静涵上小学三年级时,看奶奶总拿针往自己身上打,好奇地问:“您为什么自己打针?不疼吗?”胡常红笑了笑,和孙女商量:“要不,你帮我打吧?用你的小手打,奶奶就不疼了。”孙女高兴极了,跃跃欲试。
第一次,小静涵手忙脚乱。胡常红笑眯眯地鼓励她:“别紧张,干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勇敢一点,你能行的!”小静涵终于完成了“首针”。此后,越来越熟练。这段经历,被李静涵写成作文,发表在《作文周刊》上。
人生风雨数十载,胡常红最感激的人,还是丈夫。“他也有自己的事业啊,可他总是处处为我着想,全力支持我。”他支持她的方式,是默默承担起更多家务,放手让她“做喜欢的事”。他们的相濡以沫,给儿子、儿媳树立了榜样。小俩口结婚十多年,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化作强大的精神支撑,激励每个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3
2012 年,胡常红从太原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处级待遇)岗位上退休。她把几十个荣誉证书一一收好,整整齐齐压在箱底。
将荣誉放下,与过去告别,并不意味着她与税收的缘分也戛然而止。事实上,从退休第一天起,她便成了一名税收宣传志愿者。她的手机号码,成为亲朋好友的咨询热线。单位有活动,她也踊跃参加。
她说:“一个人老了,不仅要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老有所责。”
胡常红从小喜欢唱歌,受过专业培训。由她担任指挥与舞台总监的单位合唱队,曾连续6 次参加市直机关合唱比赛,次次夺冠。然而,当工作繁忙时,她一度忍痛割爱。退休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曾经的业余,成了专业。
2015 年,她应邀出任市直机关合唱团代理团长。一年后,又创建了“山西晋之韵合唱艺术团”。
2016 年下半年,她强忍病痛,带领晋之韵连续组织了3 次大型社会公益性演出。在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团结筑梦”为主题的演出现场,当受邀的省军区现役军人和抗战老战士伴随着音乐快闪放声高唱时,身为军人后代,她不禁热泪盈眶。
那天,现场参与群众达600 余人,活动视频的网络点击量超过15 万次。一位年轻人特意来信致谢:“你们用歌声,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你们用艺术,让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你们用表演,让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革命教育和传统教育……”
晋之韵马不停蹄,进企业、进社区,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参加“三晋之春”合唱比赛,参加中部六省会合唱展演……路走得多了,胡常红脚掌和小腿肿胀,换衣服都困难,但她依然咬牙坚持。演出筹备现场,人手不够时,她二话不说,拿起粉刷、眉笔,给演员化妆……
有人开玩笑:“没有胡团长管不到的角落。”
有人心疼她:“胡团长,您这是不要命了。”
还有人困惑不解:“您一分钱不拿,还干得这么起劲,图啥?”
她答得很淡定:“只要人们在我们的歌声中感到新时代的幸福,只要能用歌唱凝聚新时代的力量,我的生命就会在幸福的力量中延续。”
晋之韵成立5 年多来,有了自己的LOGO、公众号,运行更加高效,成为省城合唱队的一支奇葩。他们优美嘹亮的歌声,回响在三晋大地,传播正能量,歌颂新时代。
作为一名老党员,胡常红总在琢磨,还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让生命更有价值。
2017 年6 月,她和同学闲聊时,谈到太行山老区乡亲的看病难问题。同学在山西爱尔眼科医院任院长助理,她提议:“我来争取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你们医院为老区人民开展一次义诊,行不?”她们的想法,得到院领导大力支持。随后,医院派出医疗队,为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17 个村,近1 万名老人和儿童进行义诊,并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义诊期间,还为贫困户送去衣物,为40 余名中小学生购置了文具。
2018 年,胡常红陪丈夫一起回老家。当年,公公从太原市农委副主任岗位上离休后,郑重其事地告诉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没有一分钱留给你们。你们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奋斗。”公婆拿出多半生积蓄,为村里通电、修路、建桥。走在老人战斗和修整过的山路上,他们似乎听到了一种召唤,他们也渴望像公婆那样,为村里做点什么。看到山村孩子趴在用木墩子做的课桌上学习,夫妻俩当即决定捐出5000 块钱,为学校更换使用了70 多年的课桌。事后他们回乡省亲时,老师和孩子们满面感激地向他们鞠躬敬礼,表示感谢。村里还为他们颁发了锦旗。他们既高兴,又感动。
从2015 年起,胡常红被桃南小学聘为义务校外辅导员,致力于发展小黄莺合唱团。在迎泽区、太原市、山西省合唱比赛中,该团多次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银奖。2018年,该校挂上了第一块“山西省青少年合唱培训基地”的牌子,她也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技传播中心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捧着一颗心来,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既来自长辈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约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胡常红欣慰的是,她,还有她的儿孙,正意气风发地走在赴约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