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解决策略
2021-11-10施维思高强
施维思 高强
【摘要】党的、十九大中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公共医院应急管理,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医疗保障对于民生而言至关重要。在医院应急管理方面我国在2006年就颁布了相关预案,相关立法也于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本文从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现状展开分析,总结了当前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且探究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9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社会对公立医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医药卫生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等。在实际发展中,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方面存在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应急物资保障不足以及应急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管理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进一步加速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
1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发展现状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确保公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一系列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在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采取事先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理和事后安置的管理活动[1]。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主要包括指挥协调系统、防范准备系统、信息沟通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合作参与系统以及善后评估系统。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各个公立医院中重点工作之一,从法律以及政策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采用的是“一案三制”的框架,分别是应急预案以及管理体制、机制、法制。随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与管理,我国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传统的事后型体制逐渐发展成循环型体制;传统的条形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块状管理;传统的公立医院独揽型逐渐发展成为共治型。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在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2]。
2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公立医院的应急预案流于形式问题比较严峻,时代不断的变化,社会情况也愈发复杂,公立医院中应急预案常常存在多年未更新的问题,现有的应急预案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现有的预案难以起到及时应对的作用。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是参考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预案。并没有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因此预案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出医院的特色之处。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在制定预案之后,直接将预案收录到档案管理部门,并未逐个部门下发,各个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密切关联。
2.2 应急人财物保障不足
传统的医院应急管理以防火防盗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应急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维护医院秩序的任务。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某省综合三甲医院现有安保人员实际上岗总人数160,包括保安,消防监控员,安防监控员,车辆收费员,门卫,车辆疏导等岗位,医院的日人流量达到上万人,安保人员难以应对日人流量。在应急物资方面,公立医院的应急物资以灭火器、消防栓为主,专业医疗救急设备等资源不足,并且能够对专业救急设备熟练操作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少[3]。
2.3 应急知识教育碎片化
在公立医院中,应急知识培训是重要的培训内容,无论在医院担任什么职位,都需要掌握全面的应急管理知识。在新时代中,公立医院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突发风险,比如“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中,充分体现出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应急管理培训中,仅针对医疗、医技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是不足的,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突发事件。
3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解决策略
3.1 合理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人员对医院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科学的计算出医院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预案。如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医疗诊治小组预案、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暖应急预案等。为了保障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还应成立医疗救护领导小组,组建医疗救护队,制定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成员由医务部、护理部、总务部、药学部、输血科、急诊科、中心ICU、大外科、大内科、骨科、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外科、眼科、烧伤整形美容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此外,应急管理预案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保障预案能够与时俱进[4]。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根据预案进行应急演练。
3.2 充分准备应急物资
在应急管理系统中,物资保障属于重要的保障之一,公立医院应该配备应急救援队伍,构建应急管理救援站以及物资储备库等,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应对措施。其中物资储备应该是豐富的,除了防火防盗物资之外,还应该准备预警资源、备用资源等等。在现代化社会中,智慧医疗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医院物资方面应该引入智慧医疗相关内容,使应急管理工作能够在大数据、高科技等支持下开展[5]。
3.3 优化应急培训体系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方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医院应制定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并组织考核。争取将应急培训落实到个人,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预案内容,并且具有良好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总之,当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水平能够决定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水平。由此可见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研究中,总结了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合理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准备应急物资以及优化应急培训体系这三方面的策略,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促使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更加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启强,王雪琴,陈仙萍,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探讨[J].安徽医学,2020(3):240-242.
[2]李君,李莉.突发重大传染病应急响应下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医院, 2020,24(12):58-61.
[3]梁世艳.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 598(10):127-129.
[4]郭明.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J].医药界, 2020(14):0171-0171.
[5]张秀珍,余蕾,罗庆华.公立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受赠物资应急管理的策略[J].安徽医学,2020,41(09):11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