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2021-11-10刘湛一
刘湛一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脂血症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门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门诊病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抽签法,设置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在高脂血症中,提高门诊治疗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46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方式产生较大转变,人类社会目前比较普遍的健康问题是血脂异常,患者产生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肪含量较高,血浆中存在多种脂质成分,其中一种或者是多种以上脂质含量较高,并且数值超过标准范围之后,临床会认定为高脂血症[1]。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门诊收治的11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借助分组统计学模式,探讨患者临床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门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门诊病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抽签法,设置研究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5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30例,女性患者人数25例,年龄范围值为45-64岁,平均年龄值为(54.5±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32例,女性患者人数23例,年龄范围值为46-65岁,平均年龄值为(55.5±3.1)岁。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就诊年龄、性别以及诊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实施客观数值比对,数值差提示具有比对价值(P>0.05)。研究收集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2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进行常规血清学检测,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指导,摄取充足营养,坚持低糖低脂饮食,针对性治疗患者合并症,指导患者科学化有氧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规格为20mg/片,使用剂量为1次/天,1片/次,睡前服用,治疗周期为30天。
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药物同样使用辛伐他汀,用法用量相同,同时使用中药药剂,药方为丹参20g,何首乌15g,生山楂20g,泽泻20g,菊花15g,草决明15g,稀莶草15g,甘草5g;头晕目眩患者增加使用天麻10g,钩藤10g;视线不清患者增加使用石决明15g,枸杞10g;口苦无味患者增加使用黄芩10g。药方用水煎服,熬浓汤300ml,1剂/天,使用两次,治疗周期为30天。两组患者在治疗两个疗程之后观察疗效检查血脂控制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TC、TG、HDL-C、LDL-C、ApoAl、ApoB)以及治疗有效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客观统计,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2%,对照组为54.5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患者血浆中血脂过高会造成大型心血管、脑以及肾疾病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人体血液中血脂过高是脂代谢异常情况,人体正常代谢途径是脂质转化为甘油三酯,进行血液循环,机体糖酵解以及代谢情况可以获得相关原料,机体脂质摄入量较大或者代谢系统产生异常,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不断堆积,血清脂蛋白水平升高,造成血脂指标产生异常[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药方中泽泻可阻滞类脂血清滞留,TC清除、吸收进行干扰,其脂溶性部分可以降血脂和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4]。中药治疗方式可以抑制脂蛋白氧化以及脂质代谢酶活性,对脂质代谢过程具有改善作用[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有效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在高脂血症中,提高门诊治疗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广礼,滕涛,SHEN,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08(v.26):80-82.
[2]张洪钧,加倩,乔彤彤,等.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调整体质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042(001):20-25.
[3]陈仲杰,吴中朝,王京京,等.辨证施灸治疗高脂血症4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2):1935-1938.
[4]佘姝娅,杨茂农,李晋奇,等.基于"四逆法"治疗阳虚体质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014(006):68-70.
[5]姜昌明.自拟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