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2021-11-10龙再清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

龙再清

【摘要】目的: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11月到2021年2月期间急诊抢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60例进行分组,以入院顺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组,对比组患者30例和实验组患者30例。对比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护理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患者较对比组患者更高(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对护理满意率的对比中,实验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说明数据之间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急诊抢救;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19

出血性休克是指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大血管发生破裂。患者失血速度较为迅速,通常失血量在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便会出现休克[1]。常由外伤引起,比较常见的有腹部损伤引起肝破裂或脾破裂、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破裂、妇产科疾病引起的大出血等。出血性休克也是急诊科室中较为常见的综合征,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损害,立即实施抢救是唯一的手段[2]。但抢救过程会伴随着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应运而生。为了提高抢救的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现我院对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的6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8年11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急诊患者的,按入院先后分为对比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比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从21岁到74岁,年龄平均值(35.75±4.06)岁,其中外伤致出血患者12例、消化道出血10例、静脉曲张出血患者8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从22岁到73岁,年龄平均值(35.05±4.10)岁,外伤导致出血的患者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静脉曲张破裂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上诉的基本资料对比中差异较小(P>0.05),没有临床对比意义。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先接受常规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对比组患者在此时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包扎。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1)由3到5名护理人员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负责患者的风险管理。(2)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评估其疾病风险,结合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脉搏和尿量判断其出血量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定制专属的护理措施。(3)实施具体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吸氧,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必要时可以采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方式。将患者下肢抬高,保证患者脑补液的血流循环。建立两条静脉血管通道,进行循环血量的补充,并按照医嘱进行伤口的止血和加压包扎。密切关注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做好护理期间的无菌要求,遵医嘱为患者输血和抗生素的使用。并为患者擦去汗渍和血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为其更换衣裤,并对患者和家属讲解护理的意义,疏导患者的紧张恐慌的情绪,提高护理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实验组患者和对比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效:患者血压和神志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血压和神志没有恢复,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有效率=总例数/(显效+有效)×100%。

(2) 记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总例数/(非常满意+一般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计算,用百分比%表示时,以x2检验;用(x±s)表示时,以T检验,当P<0.05时,数据之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在护理有效率对比中较对比组患者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比组更高(P<0.05),数据之间有意义。见表2。

3  讨论

出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时会有皮肤苍白冰冷、心动过快或过慢、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和神志发生改变的症状。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时多采用有效止血、保证呼吸畅通和输血为主[3]。急救时采用常规护理并不能很好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于是护理风险管理开始占据着主导位置。护理风险管理是以护理安全为核心内容,通过在抢救护理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事件进行降低的护理工作。快速有效的纠正休克,提高治疗结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4]。本文选择了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在各项对比中成绩更好,说明了此护理方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对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时配合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治疗结果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爱东,王骅.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179.

[2]丁孝梅,杨云君.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115-116.

[3]王素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18(08):148.

[4]盛沁艳,鲍林灵.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33.

[5]梁美英,罗银秋.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08):1032-1034.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