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词缀的语法化研究

2021-11-10郭睦羽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法化

【摘要】汉语的类词缀,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类词缀具有明显的能产性,比如“者”、“手”、“性”、“化”等。这些类词缀的虚化程度有所不同,但是都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之中,含义逐渐由实义发展到虚义。现代汉语从构词法来说,语素加语素的复合构词更为常见,由词根加词缀的组合而成的派生词不是主流的构词方式,但是在近年来由于新词新语的成批量、类推式的出现,类词缀的讨论与研究也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类词缀;语法化;构词方式;能产性

一、前言

以往学者多对类词缀研究进行了名称的确立、分类的标准、定性定量分析几个方面的探讨。纵观21世纪以来汉语类词缀问题的研究,除了对已有话题,包括概念的定义、名称的确定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深入分析外,还有更多新的研究视角不断加入,比如探讨语言接触对汉语词缀和派生构词方式的影响,语法化和词缀生成的方面作出探讨新时期的汉语词缀的研究注重多角度的切入,研究方向更加具体化。本文以相关类词缀研究论文及著作为基础,对多位学者对于类词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类词缀研究的发展作一展望。

一、类词缀的界定

在类词缀的研究早期,瞿秋白、吕叔湘、陆志伟、沈孟璎等学者均对类词缀命名问题进行探讨。观察到“类词缀”现象的第一位学者是是瞿秋白,他称“资本家”之“家”,“民族主义”之“主义”为“新式的词尾”;称“非资本主义”之“非”为“新式的词头”,但其仍然保持一定的实的层面。“家”、“主义”、“非”这类词有了偏虚化的特点,让它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划分出来,但还没有明确的名称。瞿秋白还确定了“子”、“儿”、“的”、“了”等字尾。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家关于类词缀的看法历来引起了不同看法,缺乏统一的标准。赵元任先生1979年出版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把词缀分为了复合词中接合面宽的语素、新兴词缀和严格意义的词缀,列举出15个复合词中结合面较宽的第一语素和16个复合词末了的结合面宽的语素。新兴前缀如“不、单、多、泛、非、反”等,新兴后缀如“化、性”等,严格意义词缀只有“阿、老、第、初”四个”。 赵元任将词缀看作一个具有不同层级的系统,按照其功能和虚实程度进行分类,完全虚化的词缀才能作为严格意义词缀,即新兴前缀和新兴后缀为一种发展演变中的中间状态。郭良夫继承了吕先生的说法,认为新兴词缀是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并且不断虚化。

学界针对类词缀的界定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对其下定义的方式、范围做了不同的界定,同时也针对类词缀作了大量的定性定量的研究。

曾立英(2008) 以《语法信息词典》中收纳的8 万多词条为语料素材,通过实例考察对类词缀加以定义,基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的词库,对每一个词的构成进行分析,穷尽性地考察类词缀。认为衡量类词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第一是构词能力强;第二是否以义项为基础;第三,意义上是否是半虚化;第四,是一个相对不成词语素。通过词频统计,确立了单音节类前缀23个,类后缀53个。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类词缀的特点,将类词缀的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董秀芳(2005)认为以往的词缀研究所采用的“意义虚化”标准在表述上过于模糊。她认为词缀必须具有一定的词法意义,使用上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则性和周遍性。平常我们所说的“老师、老鼠、老虎、老百姓”之“老”并不算是词缀,因其不具有周遍性。她的这一观点为我们确定某个用法是否能够确定为词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类词缀的个案研究

王洪君(2005)关注了类词缀的潜能问题,类词缀的新生类推潜能很强,以致统计出的搭配频率总赶不上变化。提出“只要扩大新的语料,类词缀的搭配频率就可能有较大的变化。”用语料库法加以验证。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我们意识到,类词缀的能产性比我们设想的还要强许多,它是可根据接收向周遍性组配规则大量新创语义透明的类词字组,和词缀明显不同。

宋作艳(2010)把部分类词缀的用法与事件强迫联系起来,并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把前人提到的一些零散现象做了统一的解释,并进一步解决了两个尚存的问题。得到两条结论,其一,能触发事件强迫的类词缀都是后置的;其二,隐含的动词基本上是名词的目的角色或施成角色,具体选择哪种角色受类词缀语义的制约,也与 NP 的语义类有关。 宋作艳将类词缀的概念与生成词库理论相联结,发现了类词缀具有激活隐性动词的语义模式,类词缀的释义和表现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热”就代表“做某事的热潮”,这在我们理解的深层机制中会被表现出来,也就是事件强迫。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结合前人对于类词缀的研究,对近三十年来关于类词缀的研究文献作梳理总结,阐明相关学术研究态势,意图对类词缀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作出回顾。类词缀是一个不够稳定的系统,其趋势呈现上升,数目也在增大,有很多新词新语展示出极强的构词能力,比如“族”、“化”、“性”等。但是因为类词缀本身概念界定也较为模糊,部分探究类词缀形成动因的理论较新,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日语类词缀对汉语构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仅提到了日语类词缀的含义、构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明显没有对日语外来词形成汉语类词缀的这一发展历程和形成机制作出探讨,这就有待后来者不断考察探究。

参考文献

[1]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3]陆志韦等.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赵元任著,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郭良夫.現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J]. 中国语文,1983(4).

[8]赵元任著.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04):75-87+3.

[10]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06):13-19.

[11]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05):3-17.

[12]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J].世界汉语教学,2010,24(04):446-458.

作者简介:郭睦羽(1993——)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学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