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
2014-06-24彭晓辉
摘 要:湖南祁东话中的“一各”[i ko]可以直接用在人称代词、人名及人物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一各”是在“重读+非重读”格式中完成虚化的,并最终替代了祁东话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人”[?捱in]。“一各”本来蕴含多数的意义,表示多数的词语法化为复数标记是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祁东话;一各;复数标记;语法化
作者简介:彭晓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2)
祁东话属于湘语的娄邵片,表示人物多数的标记是“一各(各)”[i ko],“各”沿用了《祁阳方言研究》{1}中的用字,很明显,“各”是用同音字来标音的,本字待考。 “一各”是以词的身份出现的,尽管“各”的本字没有考证出来,但不影响我们对“一各(各)”用法的研究。本文重点探讨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祁东话有新派和老派之分,如本文没作标识的话,均是指新派用法。
一、湖南祁东话“一各”的用法
1. 用作复数标记
在祁东话中,“一各”读轻声[i ko]时,可以用来造成复数形式{2},具体用法如下:
第一,“一各”是造成祁东话人称代词复数的系统形式,如:
单数 我?耷o21 你?捱i21 己?誦?尥21
复数 我一各我们 你一各你们 己一各他们
第二,“一各”可以构造指示代词复数。如:
(1)個一各连冇点良心。这些人连一点良心都没有。
(2)那一各下围到那里做宁咯?那些人都围着那里干什么?
“個一各”相当于“这些人”,“那一各”相当于那些人,一般用来充当主语,句法功能没有人称代词复数那么灵活。
第三,“一各”可以附加在普通指人名词之后。如:
(3)“大人一各快点坐好,细家子一各下到外面去玩。”大人们快点坐好,小孩子们都到外面去玩。
(4)星期六老师一各下回去过了。星期六老师们都回家了。
由上例可以看出,“一各”用作普通指人名词之后,其实词意义消失,仅表示多数的语法意义。
第四,可以用在人名或称谓语后表示“某某等人”,人名是某一个群体的代表人物。如:
柱俫子一各小柱等人 张镇长一各张镇长等人
大姨子一各大阿姨等人 志红一各志红等人
第五,“一各”可以用在部分联合短语后,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
(5)你看到爸爸妈妈一各嘛?你看到爸爸妈妈等人吗?
(6)爹爹奶奶一各下回去过了。爷爷奶奶等人都回去了。
在“并列的称谓语”后加上“一各”,不仅仅指并列成分提到的人,它相当于一个集合名词,范围的大小由交际双方所处的语言背景决定。其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甲+乙+其他,实际上它还是表示类及复数{3},只不过代表人物不止一个罢了。
第二种情况是:
(7)男客女客一各下到山上栽树去过了男人、女人们都去山上栽树了
(8)老师学生一各下出去写生了老师、学生们都出去写生了
上例中的“男客女客一各”可以看成是“男客一各和女客一各”的省略形式,“老师学生一各”可以看成是“老师一各和学生一各”的省略形式,这是真性复数。
把两种情况加以比较,就会发现,称谓语所指本来就具有唯一性,相当于专有名词,所以“一各”用在其后表示“类数”,而“老师”等是表示类属的类别名词,所以“一各”用在其后表示真性复数{4}。
祁东话中只要是指人的,即使是詈词也可以与“一各”组合,用来表示多数的语法意义。如:
鬼崽崽一各 车轧咯一各(诅咒别人的话)
猪朋狗友一各狐朋狗友们 畜生一各畜生们
“车轧咯”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短语。
2. 用作人称代词
“一各”在祁东话中表示集体义的人称代词,有“大家”的意思,一般不包括说话者,经常在句子里充当主语和宾语,不读轻声。如:
(9)一各下去,我也去。
(10)一各下冒来,你着只宁咯急。大家都没有来,你着什么急。
(11)我到过那里,冒看到一各。我到了那里,没有看到大家。
上例“一各”的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大家”。祁东话表示“大家”的意义的词还有“大势”[d' ai●?蘩?尥]。如:
(12)大势下去,看己衡馨?大家都去,看他怎么样?
(13)你去跟大势讲下,可能还有点转机。你去跟大家说一说,可能还有挽转的余地。
在上例中,“一各”可以跟“大势”相互替换,但以用“一各”为常。由此可见,“一各”一般可以泛指交际双方知道的一群人。但祁东话的“一各”与“大势”的用法不完全相同,如:
(14)一各下要把袋子拿出来,我各要看看。每一个人都要把袋子拿出来,我们要检查。
(15)一各咯手里都要拿一根蜡烛。每一个人的手里都要拿一枝蜡烛。
上例的“一各”不能换成“大势”,因为“大势”仅仅表示为“大家”的意义,而这里的“一各”是“每一个人”的意思,它强调群体里的个体,所以两者不能互换。也就是说,当表示“每一个人”的意义时,“一各”不能换成“大势”。这就说明,祁东话的“一各”不仅能表示“大家”的意义,也能够表示“每一个人”的意义,意义比“大势”更宽泛。
二、复数标记“一各”的句法特点
“一各”表示复数意义,其复数形式“X一各”来表示,句法特点主要有:
第一,“X一各”分别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宾语、主语、宾语句法成分。如:
(16)我一各下不想去挑谷。我们都不想去挑谷。
(17)柱俫子看到你一各在偷橘子咯。小柱看见你们在偷橘子。
(18)到过学校了,不要答己一各。到了学校,不要理睬他们。
“普通名词+一各”最常见的功能是作主语和定语。如:
(19)老师一各下开会去了。老师们都去开会了。
(20)细家子一各咯桃子浆浆下得雨打湿过了。小孩子们的桃树浆全被雨水淋湿了。
(21)甲:树上咯柚子昨夜哈得别个下偷过去了。树上的柚子昨天夜里被别人全部偷去了。
乙:那肯定是中学咯学生一各做咯。那肯定是中学的学生们偷的。
前一例的“老师一各”做主语,中间一例的“细伢子一各”做定语,谓语一般用全称量词“下”配合,后一例的“学生一各”前面有领属定语“中学”。
第二,“X一各”一般不能被性质、状态形容词修饰,即使X是普通的指人名词也不行,如※蛮时髦咯妹子家一各很时髦的姑娘们,所以“X一各”经常以光杆形式充当各种句法成分。
第三,“X一各”也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即使是表概数的数量短语也不行,如 “五个细家子一各”、“核多细家子一各”在祁东话中都是不合语法的,正确的说法是把“一各”去掉,也就是说,数量短语与“一各”不同现。
除了“X一各”不能受数量词修饰外,“X一各”也不能与数量短语构成复指短语,如不能说“我一各三个”,正确的说法是“我三个人”。
“一各”不能与数量短语同现,主要由于“一各”的虚化不彻底造成的。“一各”在祁东话中还有“大家”、“每一个人”的意义,这与数量短语的语义不兼容,尽管“一各”在祁东话已经虚化为复数标记,但由于虚化不彻底,依然要受其源义的制约,所以两者不能共现。{5}关于“一各”的语法化在下文详细讨论。
第四,“X一各”经常被用做主语、定语等,也能充当宾语,但不能以光杆形式充当“有”为标记的存在句的宾语。如:
*屋里有细家子一各。正确的说法是:屋里有核多小孩子。
“有”字句是典型的把焦点信息放在句末的句式,充当有的宾语应该是未知信息,“X一各”不能充当“有”的宾语说明它是一个已知信息,X是有定成分。也就是说,“一各”作为复数标记,在使用上与名词的有定性紧密相关。
第五,“X一各”在日常会话中,“一”有时可以省略,不过这只是在人称代词复数中才会发生,而在人类名词中的“一”一般不能省略。
三、复数标记“一各”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
1. 祁东话老派复数标记的用法
湖南祁东话有新派、老派之分,新派和老派使用的复数标记也不相同,老派用“人”[?捱in],新派用“一各”[i ko]。一般来说,方言中新派用法是在老派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既然祁东话老派已有三身代词的复数标记“人”[?捱in],那么“一各”[i ko]作为复数标记的用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我们先简单介绍老派三身代词复数标记的用法。祁东话新老派三身代词完全相同,老派人称代词的单复数系统如下所示。
单数 我 你 己
复数 我人 你人 己人
用法举例如下:
(22)我人一起去看看。我们一起去看看。
(23)我走出去,冒看到己人。我走出去,没有看到他们。
上例中的“我人”、“己人”分别指“我们”、“他们”。“人”是造成祁东话老派三身代词复数的系统形式,但不能用来构造指人名词的复数,如“张镇长人”、“学生人”不能说。
祁东话无论是新派,还是老派,“一各”均存在表示集体义的人称代词的用法,可以与老派的复数标记“人”共现。老派还有这样一些说法:
我人一各 你人一各 己人一各
看下例:
(24)我人一各一起去看看。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
(25)我走出去,冒看到己人一各。我走出去,没有看到他们(几人)。
上例中的“我人一各”、“己人一各”分别可以看作是“我人”、“他人”与“一各”构成的同位短语,意思为“我们”、“他们”,有强调群体数量的意思。
2. 复数标记“一各”的语法化分析
在祁东话老派中,三身代词的复数标记 “人”与表示多数的人称代词“一各”可以共现,为“一各”语法化提供了有利的句法环境。“一各”是怎么发生语法化的?我们以(24)为例来分析。例句中的“我人一各”从意义上看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把“我人一各”看成是同位短语,“一各”是表示多数的人称代词,带有强调群体数量的意思,另一种是把“人一各”均理解为表示多数的成分,那么“我人一各”相当于“我们”,没有强调意味。在日常交际中,这两种理解都不会影响语言信息的传达,但人们一般更倾向前面带有强调意义的理解,因为这个“一各”不同于用作复数标记的“一各”。比较下面两例:
(26)你人一各晓不晓得书记喊只宁咯名字?你们大家知道不知道书记叫什么名字?
(27)己一各气起讲不出话来。他们气得讲不出话来。
前面一例的“一各”带有强调意味,不一定要轻读,其意义比较实在,而后一例的“一各”只是表示多数的语法意义,一定要轻读,已经成为一个表数成分。也就是说,“一各”是否轻读,直接影响到其句法语义功能是否发生变化。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新派老派层面与语言内部发展角度对祁东话的“一各”进行语法化推论。祁东话很长一段时间都使用“人”作为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而“一各”是表示集体义的人称代词,一般单独作句法成分。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祁东话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复数标记“人”和“一各”共现的情况,形成了“人称代词+人+一各”的句法结构。“人称代词+人+一各”在表达上最初有强调群体的意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结构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以第一人称为例来说明。“我人一各”在实际交际中语音发生了变化,语音的变化导致该结构有两种理解:一是“[我人]+[一各]”,这是第一人称复指短语的表达形式,“一各”依然是表示多数的人称代词,不一定轻读;一是“[我]+[人一各]”,这是第一人称复数的表达形式,“一各”与“人”一样轻读,“人一各”一起成为表示多数的语法成分,其中“一各”作为人称代词的功能减弱,其语义逐渐发生虚化,这为“一各”演变为复数标记创造了条件。
可以明确的是,“人称代词+人+一各”格式的形成是“一各”发生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当“一各”轻读时,在语音上与复数标记“人”一致,根据人们的认知心理,特征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更容易当作一个整体,所以当“一各”与“人”均轻读并表示多数义时,更容易被人们看成一个整体,“人一各”成为一个叠加式复数标记。“人称代词+人+一各”在语流音变的影响下,复数标记“人”的语音脱落,就形成了“我一各”的形式,“一各”占据了复数标记“人”的位置,进入“重读+非重读”格式后,“一各”要轻读,其句法语义特征明显改变,发生了重新分析(reanalysis),“一各”被重新分析为与“人”功能相当的复数标记。现在祁东话用“一各”来作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基本上取代了“人”的用法。“人”在祁东话中是如何发展成复数标记的,还没有找到可靠的文献资料,姑且放在一边,暂不讨论。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构拟“一各”的语法化路线,这里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发展演变为例来说明。
我人→我人一各→我一各
语义相宜性和句法环境是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前提条件。“一各”能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多数是语法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一各”与“人”共现是“一各”语法化的句法环境,为“一各”处于定词位置创造了条件。“一各”有表示集体、多数的意义,为进一步语法化为表示多数的复数标记提供了适宜的语义条件。“一各”与“人”尽管都是复数标记,但用法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1。
(说明:人称代词主要指三身代词;“名词复数”比较宽泛,复数标记只要具有构造名词小类复数的功能,视为具有构造名词复数的功能。)
由上表可以看出,“人”[?捱in]只能用来构造三身代词的复数,而“一各”[i ko]除了可以用来构造人称代词的复数外,还可以用来构造指人名词的复数,功能有所扩大,所以“一各”与祁东话老派的复数标记“人”相比,句法泛化的程度更高,语法化也更为彻底,“一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复数标记。从祁东话的发展演变来看,“一各”用来构造指人名词的复数很可能是受普通话“们”的影响而产生的。
四、结 语
1. 祁东话的复数标记“一各”只是与有定的人类名词范畴紧密相关,无定的人类名词、非人类名词的复数不能用“一各”来构造,这与北京话“们”的语法功能很相似,因此 “一各”是一个语法化程度较高的复数标记。
2. 语言不是静态的,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祁东话复数标记的更替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例证。同时,“一各”[i ko]取代了老派祁东话的复数标记“人”[?捱in]后,并没有停止下来,而是又进入新的发展演变状态:三身代词可以直接后附“各”来构造复数,如可以说“我(你、己)各下冒吃饭。我(你、他)们都没有吃饭”,例句中的“一”音完全脱落。“各”是“一各”的简缩形式,它是口语中语流音变的结果。“各”与“一各”相比,形式上更为简洁,意义更虚,并在使用频率上有增高的趋势,表明“各”是祁东话很有发展前景的复数标记。但“各”目前不能用于指人名词后表示复数,使用范围较“一各”窄,其发展演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 在祁东话中,“一各”有人称代词的用法,表示“大家”、“每一个人”,本身蕴含集体、多数的意思。表示多数的词语语法化为表数成分,是汉语复数标记来源的一种很重要的类型,如湖南溆浦话{7}、安徽浮梁话{8}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均属这一类型。
注 释:
①李维琦:《祁阳方言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②彭晓辉、储泽祥:《湖南祁东话表示双数的“两个”》,《汉语学报》2008年第2期。
③储泽祥:《数词与复数标记不能同现的原因》,《民族语文》2000年第5期。
④彭晓辉:《湖南泸溪话复数标记系统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⑤傅灵:《长沙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和演变》,《湖南社会科学》2010第3期。
⑥储泽祥:《标点符号的象似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⑦贺凯林:《溆浦方言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
⑧孟庆惠:《徽州方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