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2021-11-09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余红蕾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刘 春 周 楠 余红蕾
一、引言
理念是行动的先锋,发展实践受特定发展理念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提出新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国内循环为主体,逐步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但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造成我国食品安全、工业污染等问题仍不断出现,企业对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助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应深刻地意识到自身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从而损害社会大众的权益。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探讨的是利用会计手段去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以此来监督企业,鼓励企业承担起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民生福祉等应有的社会责任[1]。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20)》得知,尽管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增长相对较快,但报告质量水平不尽相同、各有高低,篇幅冗长且华而不实,不能够很大程度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决策。本文试图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迄今为止难以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因,并阐明了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首先对文献中的信息单元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然后根据信息单元之间的连接类型和连接程度,将其重构为具有不同含义的网络结构;结构中的节点表示信息单位,连线表明隐藏在学科和知识结构的规律和模式[2]。本文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1985—2020年的学术期刊作为搜索源,用关键字“社会责任会计”筛选出980篇文献,作为研究分析的样本。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特征分析
(一)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通过折线图展示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发文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总体趋势图大体上可分为发展期、增长期和衰落期三个阶段。在1985—2002年,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缓慢、发文数量少。阳秋林等(2002)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高,通常优先考虑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理论体系不完善、自身难以计量的特性以及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社会责任会计难以突破瓶颈[3];2002年之后,社会责任会计领域的发文量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强调中央企业应当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深入贯彻实行科学发展观。并在2010要求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方便社会大众实施监督。政府的政策和指南加强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监督和指导,加快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速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研究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以及学术热点;2012年,社会责任会计领域的发文量达到顶峰,高达93篇;2012年之后,该领域的发文量明显呈下降趋势。首先,是企业传统经营理念难以改变,通常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更不愿意额外去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写社会责任信息报告;其次,我国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不完善,相关法规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对企业约束力不强;第三,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难以将传统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很好地结合起来[4]。以上因素导致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施起来障碍重重,理论难以支持实际,实际支撑不起理论。社会责任会计后续研究缺乏支持,发文量开始逐年递减。
图1 1985—2020年社会责任会计发文数量年度趋势
(二)研究作者的发文情况
表1 1985—2020年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发文5篇以上学者
(三)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发文机构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发布量检索排名前六的组织,如表2所示。南华大学在首位,发文量为56篇;其次是重庆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目前学术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层面,然而社会责任会计实际工作的开展往往与国家的政策以及地方机构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说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要加强地方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从合作关系来看,各机构的节点密度为0.0003。这说明各科研机构间的合作联系较少,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形成凝聚性的科研合作团体。
表2 1985—2020年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发文量前6名的研究机构
(四)高被引文献统计
文章被引频次高说明文章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频繁引用的论文意味着当时研究阶段出现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新内容或学术上取得了新突破[5]。表3列出了1985—2020年期间被引频次前10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在2004—2006年发表,文章被引率多超过200次,阳秋林、宋献中、沈洪涛是主要被引作者,阳秋林总文章被引量高达984次,宋献中的文章被引量高达861次。这些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早期探索,定义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初步完成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以及披露标准构建。
表3 高被引文献统计
(五)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用于表达主题内容,是文献的高度提炼,是科学性研究的创造性思想载体。通过Citespace可以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词频、词频的趋势以及属性进行分析[6]。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清楚地了解到该研究领域的中心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各个关键词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份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图2)和一份关键词的分布列表(表4)。图2中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率。圆圈越大,频率越高。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连接,并且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关键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由图2可知,社会责任领域的关键词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等。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4 1985—2020年社会责任会计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高频词汇代表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普莱斯定律,高频关键词的最小频次大约为18。除去社会责任会计本身,频次最高的5个词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披露。从中可以看出信息披露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题及热点研究问题,是社会责任会计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度大于0.1表示关键词中心度高,关键词共现的结果显示有7个重要的节点(具有较高频次和中心度),按照中心度进行排列,为社会效益、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说明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2.关键词聚类分析
由图3可知,聚类数量越少,集群包含的关键词就越多,每个集群都由几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笔者将该聚类归为四大类。一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界定与辨析。学者吴俊[7]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对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核算计量,协调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协调各方面发展。阳秋林等提出在新的企业概念下,社会责任会计通过衡量企业业务活动的社会效益和成本,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8]。黎精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一种会计信息系统,为公司管理者、投资者、政府、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社会决策负责,以维持可持续发展[9];二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与计量。由于社会责任的难测和特殊性,传统的货币计量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要求。宋献中[1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评估法、调查分析法等非货币计量方法。刘长翠建议将货币和非货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货币计量可以使用支付成本法或成本收益法。非货币计量通常使用评价法、书面陈述法[11];三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选择计量模式须考虑理论基础、会计目标和计量模式本身特性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非理论因素的影响[12]。刘建红等认为我国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的社会大环境,结合西方国家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先进经验综合进行选择[13]。披露内容需要将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应包括企业在职工福利、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贡献。中小型企业可以运用一些简易的模式,例如文字叙述法、报表单列法等,有条件的企业应编制社会责任报告[14]; 四是社会责任会计包括环境贡献、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其他主题。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披露人力资源、产品质量、公益捐赠方面的信息,关于环境、社区等披露较少[15]。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扮演好“经纪人”这个基本角色,更要在做出决策时以“社会人”的视角考虑社会整体效益[16]。
图3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1985—2020年从 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的篇名包含“社会责任会计”的980篇期刊文章。研究主要从发文机构、作者情况、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①从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我国学者每年的发文总数在前期呈现出波动的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环境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严重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做出更多社会贡献。②在发行机构方面,发行机构数量繁多,较为分散;大多数机构和学院都各自进行研究,机构之间很少进行合作交流;机构之间开始研究的时间早晚不同而且时间距离较大。③在作者分布方面,高产作者只占作者集群的极少部分,只有8位作者发表了5篇或以上的文章,基本上都只发表了1篇左右,没有在领域内做出更多、更深层次的研究。近几年除少数作者略有成果,其他学者基本没有产出。2012年达到发文量高峰之后发文量没有再出现增长性趋势,说明后续研究缺乏引领性支持。④在关键词聚类方面,我国社会责任会计领域的主要研究包括社会责任会计概念界定以及相关概念的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方式和相关准则、社会责任会计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分类研究。纵观整个研究过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整个过程的研究重点,但是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仍然不完整,缺乏统一量化标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形成一个完善的披露体系,找到公司治理、管理方法与信息披露契合的最佳方式,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与公司价值视角的结合,努力让企业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兼容性变得更强。
社会责任会计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但它尚未对公众显示出实用价值,现今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水平不高。大多数研究都是规范性研究,较少有定量研究,现有的实证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支持理论。笔者认为,未来的社会责任会计领域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①在政策方面,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报告标准。②加强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高校与高校之间,更要加强地方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③拓宽现有的研究范围,重视相关领域的概念,如博弈论、生态经济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与实践相结合。④加强量化信息的披露,减少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印象管理,提高报告质量。还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横向比较,吸收优秀经验,从指标、制度等方面改善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从而增加更多的社会效益。⑤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技术衡量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云平台评估企业的社会效益,促进整个评估体系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