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复神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观察

2021-11-08武庆花李花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通窍全血耳穴

武庆花 李花玉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急性脑梗死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以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早期诊治与尽早康复为主[1-2]。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3-5]。本研究以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通窍复神汤联合耳穴压豆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依据《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6]确定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2]确定风痰瘀阻证中风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风痰瘀阻证中风病诊断标准;本次急性脑梗死为首次发病且病程<72 h;年龄18~75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接受药物溶栓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者;脑外伤、脑肿瘤等其他因素所致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精神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拒绝中医药治疗、对试验药物过敏、耳部皮肤湿疹或破损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7~75岁,平均(64.80±7.46)岁;病程 5~47 h,平均(19.35±5.72)h。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45~71岁,平均(65.13±7.85)岁;病程4~51 h,平均(19.54±6.23)h。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如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神经保护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窍复神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1)通窍复神汤:天麻9 g,钩藤15 g,胆南星10 g,法半夏9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全蝎6 g,地龙10 g,川芎15 g,陈皮10 g,黄芪15 g,生甘草6 g。每日1剂,煎药室浓煎至200 mL,早晚分服。2)耳穴:单侧耳郭酒精常规消毒后取神门、心、肝、皮质下,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胶布贴压于穴位上,采用强刺激的直接按压使患者出现得气感,每穴按压30~60 s,每日按压3次,隔2 d更换1次耳穴贴,两耳交替进行。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症状评分:按照无、轻、中、重程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神昏、偏瘫、失语进行量化评分,分别计0、2、4、6分。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l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3)炎症因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4)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8-9]评定。痊愈为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为NIHSS评分减少≥45%,<90%;有效为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为NIHSS评分减少<18%或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8)对照组(n=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神昏4.56±0.92 0.43±0.21*△4.61±0.95 0.79±0.33*偏瘫5.13±0.67 0.75±0.48*△5.17±0.70 1.38±0.56*失语4.79±1.15 0.57±0.23*△4.82±1.21 1.16±0.38*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lthel指数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l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Bal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lthel指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lthel指数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8)对照组(n=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IHSS评分25.33±2.67 8.07±1.24*△25.28±2.73 12.75±1.60*Balthel指数38.87±5.26 62.53±6.69*△39.03±5.41 50.36±7.17*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8)对照组(n=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ng/L)39.71±5.65 18.68±4.92*△40.10±5.87 31.25±5.36*IL-6(pg/mL)136.38±13.54 42.95±7.26*△139.62±15.30 86.33±8.05 CRP(mg/L)61.46±8.20 20.77±4.35*△61.53±8.39 34.41±5.86*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8)对照组(n=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mPa·s)4.72±0.68 3.09±0.46*△4.69±0.65 3.84±0.50*全血低切黏度(mPa·s)13.54±2.17 9.76±1.23*△13.47±2.21 11.20±1.65*纤维蛋白原(g/L)4.77±0.94 2.81±0.67*△4.75±1.03 3.59±0.82*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多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脑组织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威胁生命安全[6]。症状量化评分是直观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轻重程度的指标[8,10]。Balthel指数、NIHSS评分是评级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客观化指标[1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常用指标[12-13]。TNF-α、IL-6、CRP等炎症介质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13]。因此,将上述指标纳入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中来,有助于评价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其发病以正气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为诱因,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发为中风。急性脑梗死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瘀、虚、气,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但急性期多以标实为主[14]。有研究表明,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型以风痰瘀阻证最为常见[15]。本研究基于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的特点,结合既往中医药干预手段,将中药内服与耳穴压豆有机结合,以期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内服中药通窍复神汤中天麻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无论内外风皆可随症应用,且善于通络,配以息风止痉、清肝热、平肝阳之钩藤,祛风作用显著增强。胆南星息风定惊,清热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理气散结;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祛浊,三者配伍,重在祛痰开窍,兼能助天麻、钩藤息风。郁金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全蝎通络散结、息风止痉;地龙活血通络,清热定惊;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四药相伍,重在祛瘀通络,兼能增强息风之效。陈皮健脾燥湿理气,黄芪补脾益肺,生甘草调和诸药,三者配伍,补虚理气。全方配伍,重在祛风、化痰、祛瘀,兼能补虚,共奏息风止痉、化痰祛瘀之功,以使窍开神复,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天麻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抗氧化能力,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16]。钩藤能够抑制自由基产生,减少一氧化氮生成量,尚具有抗炎作用,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17]。胆南星具有清热、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与活血化瘀等药物配伍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8]。地龙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惊厥及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19]。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可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20]。

外治耳穴压豆是基于对脏腑在耳朵上相应的耳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发挥整体治疗疾病的作用。本研究结合急性脑梗死病位及脏腑相关性,选取耳穴中神门、心、肝、皮质下为治疗用穴。耳穴神门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具有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耳穴心能够益心安神、养血生脉、通络止痛;耳穴肝能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疏风开窍、舒筋止痛、祛风除痰;耳穴皮质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升清利窍、宁心安神。四耳穴相互配伍,养心安神,祛风活血祛痰,通络开窍。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窍复神汤联合耳穴压豆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神昏、偏瘫、失语、NIHSS评分、Balthel指数及TNF-α、IL-6、CRP、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1.58%。这表明,通窍复神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通窍全血耳穴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