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8郭丽萍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分型

郭丽萍

(通许县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南通许 475400)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各类手术方案已逐渐趋于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疾病的治疗中,大大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应用中发现,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预后效果不佳,因此,尽早明确术后患者嗅觉恢复异常的影响因素,可对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7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表现、鼻窦CT、鼻内镜等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②无手术禁忌症,且均接受手术治疗;③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且与本院签署相关知晓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确诊前存在嗅觉障碍;②精神状态异常,无法与医护人员建立有效沟通;③鼻部手术史。

1.2 方法

1.2.1 嗅觉评估: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治疗6 个月后接受嗅觉测试,具体测试方式如下:采用醋、香油、汽油、酒精、酱油等5 中味道差异较大的液体作为嗅剂,每种嗅剂可分辨与不可分辨分别赋值为0分与2 分,嗅觉测试总分值为0~10 分,将≥8 分患者纳入正常组,<8 分患者纳入异常组。

1.2.2 临床资料:统计82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45 岁、>45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体重(≤58kg,>58kg)、临床分型(≥Ⅱ型、<Ⅱ型)、合并过敏性鼻炎(是、否)、复诊次数(≤3 次、>3 次)。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并将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变量纳为自变量,对其赋值,将术后嗅觉恢复情况作为因变量,经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多因素检验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嗅觉恢复情况:82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 个月,有24 例患者出现嗅觉异常,占比为29.27%;58 例嗅觉正常,占比为70.73%。

2.2 术后嗅觉恢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情况与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型、复诊次数、合并过敏性鼻炎有关(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术后嗅觉恢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临床分型≥Ⅱ型、合并过敏性鼻炎、复诊次数≤3 次均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为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的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常用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不良体征恢复[3]。

本研究结果显示,82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 个月,有24 例出现嗅觉异常,占比为29.27%;经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临床分型≥Ⅱ型、合并过敏性鼻炎、复诊次数≤3 次均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临床分型≥Ⅱ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该类患者炎症性浸润水平较高,鼻息肉在炎性反应的刺激下不断生长,对患者鼻窦口的堵塞面积不断加大,从而造成鼻窦口周围大部分组织呈现水肿现象,最终组织增生可蔓延至嗅觉上皮细胞,并导致其萎缩,进而加大手术难度,且术中在清除水肿组织时易造成嗅觉上皮细胞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造成术后嗅觉功能恢复异常,因此,临床对该类患者术中应积极修复受损的嗅觉组织。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临床分型≥Ⅱ型、过敏性鼻炎、复诊次数≤3 次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制定针对性的防御策略。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分型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