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1-11-08张丹阳
张丹阳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郑州 450000)
肝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一般在20%以下,早期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产生,若病灶直径>5cm,则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胀痛、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疸等症状。这是由于瘤体对周遭器官或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的,如胃肠道,胆道等[1]。传统的治疗手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法,但由于其创面大,出血量多从而增大了手术风险,且一些病患对手术耐受性差或因心理因素排斥手术治疗[2]。有研究表明,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将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E)应用于肝血管瘤、肝癌等疾病的治疗中,此技术弥补了传统手术创伤大,价格高,术后恢复慢的缺点,可能对近期疗效有明显的改善[3]。然而此法可能存在一定的缺点,有研究表明,TAE 术后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4]。因此,本研究收集53 份接受TAE 治疗的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 年12 月至2019 年12月确诊为肝血管瘤且在我院介入放射科接受TAE治疗的5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53例患者中,男24 例,女29 例,平均血管瘤瘤体直径(8.97±2.64)cm,平均年龄(47.21±8.32)岁。
1.2 方法:首先在导管室使用血管造影仪进行肝动脉造影,具体方法为:局麻后利用改良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留置血管鞘,导入肝动脉导管进行动脉造影。造影仪造影信息联合CT 等影像检查信息,初步确定瘤体大小、部位、数目和血供动脉后,实行TAE 栓塞术,具体方案为: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将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实施栓塞,借助X 线透视技术注入栓塞剂,用量多少取决于血管瘤大小,尽量填满病灶,接着注入明胶海绵颗粒,终点参考病灶周围门静脉分支显影,栓塞结束后,撤回微导管,再行重复造影,检验栓塞程度。
1.3 观察指标:①TAE 成功率:收集53 例患者的插管情况,并计算TAE 操作成功率;②血管瘤直径:测量术前、术后3 月、术后6 月、术后9 月的血管瘤最大直径,以此作为判断瘤体大小的指标;③近期疗效:患者治疗10d 后,病灶完全消失,无存活组织,未出现新发病灶,记为完全缓解(CR);与治疗前相比,病灶直接减少程度>50%,记为部分缓解(PR);病灶直接减少程度<50%或病灶增大程度<25%,无新发病灶出现,记为稳定(SD);病灶直径增大程度>25%或出现新病灶,记为进展(PD)。总有效率=(CR+PR+SD)/总患者数×100%;④肝功能指标:在TAE 术前和术后3d,7d,10d 的清晨给患者静脉采血10mL,每次要求空腹。接着放入3000r/min 离心机中20min,血清分离后取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取配对样本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AE 成功率:本组53 例患者均插管成功,TAE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51 例患者的血管瘤由肝动脉供血,2 例患者的血管瘤由副肝右动脉供血。
2.2 血管瘤直径:治疗前肝血管瘤直径为(8.97±2.64)cm,治疗后3 月、6 月、9 月肝血管瘤直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1。
表1 TAE 术后患者肝血管瘤直径变化情况 (±s)
表1 TAE 术后患者肝血管瘤直径变化情况 (±s)
注:P 值均是术后与术前对比
?时间 n 肝血管瘤直径 t 值 P 值TAE 术前 53 8.97±2.64 - -术后3 月 53 5.67±1.41 11.523 <0.001术后6 月 53 3.36±1.01 21.736 <0.001术后9 月 53 2.31±0.64 28.715 <0.001
2.3 近期疗效:治疗10d 后,CR2 人,PR9 人,SD33人,PD9 人总有效人数为44 人,总有效率为83.02%。
2.4 肝功能指标:TAE 术后3d、7d 血清ALT、AST、TBIL、DBIL 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其术后10d 水平较术后7d 降低(P<0.05),术后10d 与术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AE 术后ALP、GCT、IBIL 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s)
注:对比TAE 术前,*P<0.05
检查项目 TAE 术前 术后3d 术后7d 术后10d ALT(U/L) 16.97±4.23 79.63±19.23* 41.23±10.01* 16.21±5.11 AST(U/L) 17.25±5.12 56.67±10.61* 36.62±9.87* 16.98±4.12 TBIL(μmol/L) 12.23±3.69 16.57±2.53* 14.89±3.98* 12.01±2.87 DBIL(μmol/L) 1.39±0.32 4.25±1.02* 3.21±0.98* 1.96±0.87 ALP(U/L) 70.21±18.64 71.23±17.39 69.81±19.74 69.78±19.54 GGT(U/L) 22.97±6.23 23.35±5.81 21.26±7.21 21.15±6.87 IBIL(μmol/L) 9.05±2.38 10.56±2.12 10.03±2.58 9.64±2.21
2.5 并发症:TAE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8 例有呕吐现象,1 例有发热现象。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肝坏死、胆囊坏死、胆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肝血管瘤的产生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胚胎期血管异常发育导致的,血管瘤体主要是由肝动脉末端扩张的血窦形成,其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加快了血管瘤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科技的发展,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能在体检中检出肝血管瘤,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检查等[5]。本实验采取TAE 技术治疗肝血管瘤,微创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3 月、6 月、9 月后的肝血管瘤直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治疗10d 后的总有效率为83.02%。说明运用TAE 技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有资料表明,TAE 技术的近期疗效佳[6],本研究结论与其一致。
本研究中,TAE 术后3d 和7d 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指标中ALT、AST、TBIL、DBIL 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增高,且ALT、AST 含量超过正常值范围,在术后10d 恢复至术前水平。而ALP、GGT、IBIL 含量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说明在TAE 术后肝功能会出现短期异常,一段时间后可恢复。
综上所述,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术后短期内会对肝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但10 d 后基本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