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原预处理后PTCA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及MACE风险的影响

2021-11-08窦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冠脉溶栓预处理

窦洁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新密 45237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缺血、阻塞所致,主要特征为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关键在于快速再通冠脉阻塞处、恢复心肌灌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心肌梗死常用治疗方案,通过扩张血管内径促使血流供应得到改善[1]。尿激酶原是新型溶栓药物,具有效率高、风险低的特点。有报道指出,与单一介入治疗相比,联合溶栓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2]。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尿激酶原预处理在PTCA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4~69岁,平均(56.62±5.94)岁;Killip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12例;梗死部位:前壁25例,下壁15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3~72岁,平均(58.04±6.11)岁;Killip分级:Ⅰ级15例,Ⅱ级21例,Ⅲ级13例;梗死部位:前壁26例,下壁17例,其他6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未满12 h;符合PTCA术指征;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存在尿激酶原禁忌证;合并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PTCA术治疗,通过冠脉造影明确手术部位,根据体质量选择肝素冲击剂量,常规进行PTCA,必要时可植入支架。观察组在PTCA术前采用尿激酶原预处理,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国药准字S20110003)30 mg,用90 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3 h后进行冠脉造影,明确结果后行PTCA治疗。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心肌灌注情况。评估标准:0级为未显示心肌造影密度;1级为可见少许心肌造影密度;2级为可见较多心肌造影,但与同侧相比仍较少;3级为心肌造影正常,与同侧相当。(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流分级。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进行评估,评估标准:0级为闭塞处无血流,无灌注;1级为闭塞处部分造影通过,远端未充盈;2级为远端闭塞处造影剂充盈,但与正常冠脉相比充盈速度较慢;3级为闭塞处可快速充盈,完全灌注。(3)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术后24 h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4)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如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再发心绞痛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灌注情况比较 术后24 h观察组心肌灌注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灌注情况比较[例(%)]

2.2两组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术后24 h观察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分级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CK-MB水平比较 术后12 h两组CK-MB水平高于术前,术后24 h两组CK-MB水平低于术后12 h(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K-MB水平比较(U/L,±s)

表3 两组CK-MB水平比较(U/L,±s)

注:与同组前一时间段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对照组49 46 tP 12.41±1.52 12.34±1.66 0.215 0.831 15.26±2.06*14.97±2.24*0.657 0.513 13.88±2.04*13.71±1.92*0.418 0.677

2.4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急性左心衰1例;对照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5例,心源性休克2例,急性左心衰2例,再发心绞痛1例。两组比较,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χ2=4.899,P=0.027)。

3 讨论

介入手术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治疗方案,其中PTCA通过穿刺将球囊置入病变处,依据球囊扩张促使动脉硬化斑块支架回到原来位置,或延伸无病变性质血块促使狭窄部位扩大,以达到通畅冠状动脉的目的[3]。相关研究指出,PTCA治疗心肌梗死有确切效果,可明显减少血管残余狭窄,增加梗死部位周围血供,建立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对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4]。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治疗难度更高,患者多伴有血液高凝状态,而植入支架会促使形成微血管血栓,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术前通过溶栓预处理对确保手术效果有一定价值。

尿激酶原是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获得,可选择性对纤维蛋白酶原进行活化,以达到溶栓效果。相关研究指出,与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术前给予尿激酶原有助于进一步恢复患者冠脉血流,促使心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观察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尿激酶原预处理有助于提高PTCA术治疗效果,改善心肌灌注及血流分级。其原因在于,栓子堵塞血管后会诱发缺氧症状,导致血压变化异常,促使栓塞前血管表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降解栓塞血块,并诱导尿激酶原转变为可溶解血栓的尿激酶,从而达到溶栓效果[6~7]。CK-MB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急性发作后CK-MB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 h两组CK-MB水平高于术前,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而术后24 h两组CK-MB水平低于术后12 h,表明通过尿激酶原预处理联合PTCA有助于降低CK-MB水平。另外,术后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尿激酶原预处理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原因在于尿激酶原通过活化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目的,可避免激活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有助于减少细胞毒性,对预防相关并发症有一定作用。综上所述,尿激酶原预处理应用于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及血流分级,预防MACE,提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冠脉溶栓预处理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KR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脱硫剂分散行为的影响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粉末预处理对钨坩埚应用性能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