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影响

2021-11-08王留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罗非班内皮血小板

王留才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心内一科 河南焦作 45400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现阶段,临床针对STEMI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期快速疏通阻塞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3]。急性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相关,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阻止术后血栓形成、改善急性STEMI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替罗非班属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4]。但临床对于急性STEMI患者围术期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尚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替罗非班的早期应用在急性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第8版《内科学》[5]中STEMI相关诊断标准;伴有胸部不适、气急等症状;胸痛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度血小板减少症;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紊乱;心源性休克;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2.38±1.45)岁;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4~10 h,平均时间(7.26±0.54)h;体 质 量 指 数(BMI)19~27 kg/m2,平 均BMI(23.38±0.15)kg/m2。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2.42±1.49)岁;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5~10 h,平均时间(7.28±0.49)h;BMI 20~28 kg/m2,平均BMI(23.41±0.1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73209)与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册证号H20150258),术后维持阿司匹林肠溶片药量为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若患者血栓负荷较重,术中、术后由术者视患者情况决定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173354)。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起初给予10μg/kg负荷剂量,于3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之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至术后36~48 h。两组术后均予以肝素进行抗凝处理,连续用药7 d,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血管内皮功能: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清晨空腹5 ml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2)冠状动脉血流状况:术后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评估。0级:血管阻塞远处无前向血流;1级:造影剂少量穿过阻塞处,但难以充盈远端血管;2级:造影剂将远端血管全部充盈,但速度较慢;3级:造影剂可完全、快速充盈远端血管并清除。(3)心功能: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记录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发生情况。(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vWF、N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WF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NO(n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vWF(%)治疗前 治疗后47 47 tP 173.49±9.58 173.53±9.62 0.020 0.984 136.24±6.37 119.62±4.79 14.296 0.000 52.69±2.18 52.74±2.26 0.109 0.913 73.34±3.26 81.52±3.89 11.049 0.000

2.2 两组冠状动脉血流分级比较 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状动脉血流分级比较[例(%)]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LVEF、LVES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LVESd(mm)治疗前 治疗7 d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LVEDd(mm)治疗前 治疗7 d LVEF(%)治疗前 治疗7 d 47 47 tP 43.54±6.28 43.49±6.23 0.039 0.969 38.86±5.06 33.26±4.28 5.793 0.000 35.76±4.58 35.83±4.61 0.074 0.941 42.18±6.12 49.26±7.35 5.075 0.000 59.49±8.26 59.52±8.31 0.018 0.986 53.45±7.35 46.57±6.64 4.762 0.001

2.4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3)。

3 讨论

急性STEMI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硬化使得血流异常,损害心肌细胞所致,多以持续性胸痛为临床特征,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7]。目前,临床对于急性STEMI患者,予以急诊介入治疗,以期尽早疏通堵塞血管,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然而受血栓负荷及手术过程中球囊、支架等操作刺激,会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伤,增加血栓脱落概率,造成无复流现象,使得心肌组织术后难以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进而影响预后。因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STEMI患者围术期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WF、LVEDd、LVESd、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NO、LVEF均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EMI行介入治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肌再灌注恢复,以此有效恢复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替罗非班作为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该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相结合,从而快速、充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8]。早期应用此药物可有效减少缩血管物质与炎症介质释放,阻止血管收缩,有利于手术开展,减轻术中操作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的损伤[9~10]。同时,患者术前血栓负荷相对较轻,此时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术中血栓形成,进而调节堵塞血管血流状况,促进术后心肌再灌注,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而术中或术后再应用此药物,受血栓负荷加重影响,此时替罗非班难以起到理想功效。替罗非班早期应用还能够及时阻止血小板血栓与远端微血栓形成,有效预防微血管栓塞,避免对冠脉微循环的影响,继而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两组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少量不良反应,但未经治疗即自行缓解,提示替罗非班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STEMI行介入治疗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效果确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心肌灌注尽早恢复,从而促进心功能改善,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罗非班内皮血小板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中光学异构体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勒布朗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