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11-08李玉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乙酰房颤呼吸机

李玉玺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沁阳 454550)

急性心衰属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多发于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且多伴有频速型房颤症状,增加了心源性休克、昏迷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此外,心功能障碍还可使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肺泡等组织,引起局部缺氧,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引发肺水肿[2]。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控制心率(HR)、改善心肺功能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属洋地黄类强心药,具有一定抗心衰作用,多用于心衰引起的HR过快,但起效较慢,单一应用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3]。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改善局部供氧状态的有效方式,已逐渐应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救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85例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研究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4例。研究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7~72岁,平均(64.73±3.61)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7~73岁,平均(65.29±3.6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4例。两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衰诊断标准[4],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均伴有频速型房颤;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痉挛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存在大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合并严重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利尿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1538)治疗,缓慢静脉推注,首次剂量0.4 mg,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每隔2~4小时推注0.2~0.4 mg,总剂量0.8~1.6 mg。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美国伟康,S/T-D-20型)无创通气治疗,选择合适面罩,设置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通气模式,压力支持通气由5 cm H2O逐渐增至12~18 cm H2O,呼气末正压设置为3~8 cm H2O,氧浓度维持在40%~60%,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适当调整通气参数及氧气浓度,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调低通气参数直至完全脱离呼吸机。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转复正常窦性心律,但静息HR降至80~90次/min;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进展。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心肺功能。治疗同时连接心电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设备,记录HR变化,并建立大静脉通道,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并记录肺动脉楔压(PCWP)、每搏输出量(SV)变化。(3)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血压水平。利用基本生命体征监护设备监测并记录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

1.6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5%(32/4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HR、PCW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HR、PCWP均低于对照组,SV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比较(±s)

SV(ml)治疗前 治疗24 h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HR(次/min)治疗前 治疗24 h后PCWP(mm Hg)治疗前 治疗24 h后44 41 tP 164.65±5.83 166.18±5.95 1.197 0.235 82.57±3.37 91.30±3.74 11.319<0.001 19.66±2.17 20.32±2.22 1.386 0.170 12.70±1.81 15.65±2.06 7.025<0.001 34.87±3.41 35.28±3.52 0.545 0.587 63.26±4.35 56.72±4.28 6.980<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B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SBP、CV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CVP(cm H2O)治疗前 治疗24 h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SBP(mm Hg)治疗前 治疗24 h后44 41 tP 142.53±5.15 140.89±5.22 1.458 0.149 116.88±4.43 128.57±4.92 11.526<0.001 16.24±1.75 15.81±1.83 1.107 0.271 9.87±1.32 12.59±1.38 9.287<0.001

3 讨论

急性心衰患者冠脉血流灌注减少,易引发频速型房颤,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进而加重心衰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实施有效救治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5]。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是临床治疗心衰、房颤的首选药物,可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Na+含量,进而一定程度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室供血状态,同时还可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一定程度降低HR,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6]。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衰可影响肺静脉回流,导致肺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形成肺水肿,因此,改善肺部血压状态、缓解肺水肿也是临床救治的关键[7]。常规利尿治疗效果有限,而呼吸机无创通气可有效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肺水肿,同时可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提高局部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8]。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HR及SBP。表明呼吸机无创通气对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救治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PCWP及CVP,改善心输出状态。因此联合应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可有效缓解因局部缺氧引起的肺动脉痉挛及周围阻力血管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脏前负荷,进而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肌供氧,使患者心衰、频速型房颤、肺水肿等均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在降低急性心衰伴频速型房颤患者HR及SBP、改善肺部血压、肺水肿、心肌供氧状态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乙酰房颤呼吸机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