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直观教学,让问题更直白

2021-11-05邱言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直观教学小学数学

邱言贵

[摘 要]几何直观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洁明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一定的技巧和原则绘图,借用几何直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问题直白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9-0090-02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那么,其中抽象的知识、定理、问题,能否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呢?答案是“能。”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学,运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一、借助直观图,化抽象为具体

对于小学低学段的“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等内容,教材上都配有一些直观的图形,目的是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明了。由此可见,直观图能在学生学习时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处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也可以借助直观图把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展示直观图后应当引导学生对比直观图和题目,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1】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两个自然数a、b相乘,如果a增加3或者b增加5,a、b两数的乘积都比原来增加了60,那么a、b两数的乘积是多少?”

生1:要算a、b两数的乘积,是不是应该先分别求出a、b的具体值?

生2:现在知道a的增加量和b的增加量以及它们增加后对应的乘积的增加量,a的增加量乘上b的增加量是不是就是乘积的增加量?可是也不对啊,3×5=15,并不等于60。

(教师借助三个直观图来帮助学生读懂题目)

师:我们以图1的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自然数a和b的乘积。如果a增加3,就会得到图2。如果b增加5,就会得到图3。同学们对这三个图形有什么解释或者疑惑吗?

生3:可以看出,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就是a、b两数的乘积,而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乘积的增加量,而且图2和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如果a增加了3,b也增加了5,增加部分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同学们可以尝试画出这种情况下的图形。

生4:我画了一个图,如图4所示,空白部分的面积还是a、b两数的乘积。如果a增加了3,b也增加了5,那么就会得到三个阴影部分,其中完全涂黑的部分的面积就是刚刚计算出的3×5=15。而剩下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题目中所说的两种情况增加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帮助我们找到了刚刚的思维误区。现在同学们找到这一道题的解决办法了吗?

生5:对于图3,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和阴影部分的宽,可以求出阴影部分的长,也就是a为60÷5=12。再来看图2,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它的宽,也可以求出它的长,也就是b为60÷3=20。那么,a、b两数的乘积就是12×20=240。

生6:虽然只用了三个式子,但是这三个式子得来不易啊!

師:生5的解题过程完全正确。如果今后题干发生了变化,在a增加3的同时b也增加了5,我们就可以观察图4来解决数学问题。

未知数会把问题抽象化,使整个数学问题看起来异常神秘。因此出题人经常会在命题时使用未知数。而学生借助直观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题目中蕴藏的数量关系,让问题变得具体、直观。没有画图之前,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而画图之后,学生不仅能读懂题,还找到了解题方法,甚至还分析了题目的变式问题。

二、借助直观图,化深奥为具体

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还有待发展。在和数学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接触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过于深奥,学生理解得不透彻,不会运用。教师借用直观图就可以使这些深奥的数学道理变得具体,让学生在看图时“一看就懂”,从而理解解题步骤或数学内容。

【案例2】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乌龟和鹤总共有9个头、28条腿,那么乌龟和鹤各有多少只呢?”

师:我们还是用假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假设这9只动物都是鹤,那么总共有9×12=18(条)腿。实际上一共有28条腿,假设的比实际的少了28-18=10(条)腿。1只乌龟比1只鹤多2条腿。那么乌龟的数量是10÷2=5(只),鹤的数量是9-5=4(只)。

生1:为什么要假设动物都是鹤呢?可不可以假设动物全部都是乌龟呢?

生2:为什么还要算多出来的腿的数量?根据多出来的腿的数量怎么就能推出另一种动物的数量呢?

生3:感觉步骤好多,不仅要假设,还要计算、对比,记起来很麻烦。

(大部分学生对这一方法都持怀疑的态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的内涵和步骤,教师画了三个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师:首先,我们假设这9只动物都是鹤。先把它们的头画出来,用9个圆圈表示,如图5所示。已知1只鹤有2条腿,我们就给动物添上2条腿,如图6所示。一起来数一数,总共有多少条腿呢?总共有18条腿,可是题目说有28条腿,还有10条腿在哪?这10条腿是乌龟比鹤多的腿,说明这9只动物不都是鹤。1只乌龟比1只鹤多了2条腿。把这些多的腿数加上去,就可以得到乌龟的数量了。先给第1只动物加2条腿,再给第2只动物加2条腿。已经加上了4条腿,总共要加10条腿,一直加下去直到加完。如图7所示,很明显,乌龟的数量是5,鹤的数量是4。一起数一数它们的头数和尾数,看看是否满足题目的条件。

鸡兔同笼问题有两种常用的解法,一种是假设法,一种是列方程法。方程思想在小学阶段引入得较晚,大部分学生偏向于使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假设法的步骤比较多,且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在旁边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先画图再计算。教师邀请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时,他们也都是边看图形边讲解。学生离不开图形,爱上了图形。慢慢地,学生掌握了假设法的精髓,不再依赖画图了。直观图是良好的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恰当、准确地使用它,便能收获化深奥为浅显的效果。

三、借助直观图,化复杂为简便

学生手上有了图,面对复杂的问题就有了思路。

【案例3】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师: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解决一下这道题?

生1:因为每过1年,儿子就会长大1岁,爸爸也会长大1岁,所以儿子和爸爸之间的年龄差没有变化。首先我们可以求出儿子和爸爸的年龄差为43-11=32(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多出了2倍,32÷2=16。因此爸爸的年龄是16×3=48(岁),过了48-43=5(年)。

师:解答正确。可是老师觉得你的思维有点跳跃。你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让我们了解你的解题思路呢?

生1:我在解题的时候画了一个线段图(如图8)。

[年龄差][儿子:

爸爸:] [ ][ ]

图8

师:我们通常把这类问题叫作“年龄问题”或者“倍数问题”。我们来看一道更为复杂的数学题。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3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和是39岁。爸爸和儿子今年各多少岁?

生2:我也画出了一个线段图来解决这道问题(如图9)。3年前儿子和爸爸的年龄和是39岁,经过3年,爸爸和儿子都增长了3岁。现在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和是39+3×2=45(岁)。看线段图,儿子今年45÷(4+1)=9(岁),爸爸今年4×9=36(岁)。

生3:老师,你这个线段图画得不太好,只表明儿子和爸爸的年龄都增长了3岁,看不出来儿子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具体关系。比如,没有体现题目中的“4倍”。

生4:看来以后在画这类线段图时要表现出儿子和爸爸的年龄的倍数关系。

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能画出线段图,往往能把问题简化,这便是直观图的魅力所在。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必考题型,出题人在出题时经常选择这类问题来训练和考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可以出得很简单,也可以出得很复杂,但如果学生掌握了线段图的画图技巧,也就不用担心了。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直观教学小学数学
怎样教好初中物理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