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字教学的现状及其教学策略

2021-11-05陈春霖万燚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

陈春霖 万燚

内容摘要: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统一体,不仅是基本书写符号,也承载着优秀中华文化。汉字的听说读写过程也是对汉字音形义的认识掌握过程。因此,本文拟从了解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初中汉字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实提升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现状 汉字教学策略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记录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而汉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学习,不仅是中学生掌握汉字基本读音、汉字基本构造的途径,也是中学生掌握汉字丰富大的信息,理解汉字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言文字和汉字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其次“义务教育的第四阶段(7-9年级)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的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并且,对于汉字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片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3]

初中时期,是中学生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对于初中生来说,汉字的学习也进入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汉字学习是初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

一.汉字教学的现状

1.汉字本身的构造比较复杂,不易理解。“汉字的三要素是‘形、构、用。所谓形是汉字成立的前提是视觉感受的直接印象,是每个汉字在任何时候都具备的外部形态。所谓构指的汉字的结构,包括造字的理据性构意。所谓用指的是汉字的功能或职能。”[4]汉字在演变之初就经历了一系列形体的演变,一个汉字会有不同的形体,每个汉字的字体有宋体、楷体、隶书等写法,如“小”字的宋体、楷体、隶书分别为“小、小、小”。汉字里还有大量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不易辨认的字,如“戊、戌、戍”,学生认读和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在汉字的结构方面,一方面,一部分汉字笔画数较多,学生认读和书写有困难,如“衢”字,即四通八达的道路。许多学生不仅不知如何认读,也无法准确理解“衢”字的意思。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部件灵活多变,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有左右结构,如“杨、校”;上下结构,如“岳、想”;包围结构,如“风、圈”等。在汉字功用方面,在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后,每个汉字被赋予或者被改變意义、职能,不仅具有本义,也具备引申义,突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笃”字,《说文》中是马行顿迟的意思,从马的行动声音,来指称马行走缓慢之意。后来“笃”便引申为深厚、专一、坚实等意义。如,夫妻情笃、笃信、守志弥笃等。

正是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造成了汉字不易掌握,容易被错用、误用、乱用,汉字教学的实施存在着实际困难。

2.小学到初中阶段汉字教学链接不充分。在小学阶段,由于汉字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中会设置识字、认字课以促进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到了中学阶段,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明显被弱化,甚至将汉字教学置身于初中语文课堂之外,对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没有做好衔接。初中语文也应该重视汉字教学,正因为前一个学段是后一个学段目标实现的基础,后一个学段是在前一个学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否则,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汉字教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中学生对已有汉字文化的理解。

3.初中生对汉字认识存在片面性。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但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和电脑输入法的普及对汉字的书写带来了冲击,使得中学生越来越不爱书写汉字,提笔忘字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中学生变成了“键盘侠”的也不在少数,从而渐渐得对汉字书写丧失了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很多初中生对汉字也存在很浅显的认识。他们认为,汉字学习仅仅是辨音、识字的过程,是理解基础字词的过程。因此,汉字的学习是很简单的,不需要花费过多地时间、精力去学习汉字。初中学生这样的认知,直接影响了汉字的学习,也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4.教师对汉字教学方法掌握不足。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汉字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汉字教学实验也在蓬勃展开。目前,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依照汉字教学规律提出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等识字方法,这些识字方法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但是,以上的识字方法能促进学生基础识字,仅仅适用于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并不完全适合初中生的汉字学习。在初中学习阶段,许多教师对于汉字教学因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大多将汉字教学与语文课堂割裂开来,只要求中学生背现成的结论,即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字词的解释采用机械记忆等死记硬背的方法,致使汉字教学内容枯燥,也无法调动中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教师讲评,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不到汉字教学的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讲解、示范到讲评,由教师一人独揽,学生参与较少。这是导致当前学生缺乏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汉字教学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汉字教学的意义

学好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从我国古代起就特别重视汉字教学,形成了重汉字的优良学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式教国子,先以六书。”历代重视汉字教学的风气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影响之二,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正音正字,解释字词,这在当时称为‘小学。《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六艺九种的最后一种,认为它是读经的需要,也说明对它的重视。”[5]以上充分说明,汉字教学一直在教育中处于显著地位。

1.增强正确用字意识,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汉字被错读、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缘由是正确运用汉字的意识被弱化,如,学生将“水浒传”错读成“水许传”,闹出了不小的笑话。还有学生将“差强人意”这个成语误用为完全不满意,明显就是理解不当。

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不规范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街道上随处可见用错别字的广告牌,如:家“俱”店,还有电视媒体中的公众人物,他们在公共场合读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会给中学生的识字带来负面的影响。通过汉字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学生从汉字结构、汉字文化的层面上更加深刻的了解汉字,增强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

2.提升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汉字富有自然美。汉字构成与大自然万物具有紧密的联系,“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6]汉字造字法之初,就有许多结合万物形态而形成的字,即《说文解字》中“六书”之一—象形。象形,即用文字的线条和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因此,汉字的灵动与自然之美可以培养中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中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汉字具有结构美。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结构灵活多变,不受约束,每一个汉字都有独特的结构形态。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即只是由单独的部件构成,结构较为单一,如“人、天、田、云”等,合体字则是由相关部件和偏旁组成,结构富有变化,如“深、森、淋”等。不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汉字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体现字形和谐性,也有力地展现了汉字的结构之美,如在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对“雨”字富有灵动的描述: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7]

3.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形成诵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汉字具有音韵节奏之美,很适合中学生诵读,如杜甫七言律诗中的名篇《登高》,用韵准确,情感深沉,不仅上下两句对,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也自然成对,讀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通过中学生的诵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古代典籍蕴含着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精神及先人的处世智慧,是整个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汉字书写的经史子集文化性举世无双,无法比拟。汉字的学习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学生还能够凭借汉字这个工具,解读其它未知领域的奥妙,从而开阔视野,推动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汉字教学的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有效的汉字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汉字学习。

1.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培养初中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汉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中华民族的凝聚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由浓厚的兴趣。”[8]网络资源的丰富也为汉字的学习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初中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查阅汉字演变发展历程、汉字的溯源、汉字文化内涵等资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汉字相关的视频,促进初中生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扩大初中生对汉字的认知。同时,初中生也可以在网上了解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演变过程,通过生动的演化方式,提升初中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借助古代经典著作,加深初中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认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也处于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的阶段,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让初中学生借助《说文解字》等中国传统的汉字学经典著作等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如《诗经·蒹葭》中的“蒹葭采采”中的“采”字,其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有不同。《说文解字》对“采”的解释是:“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9]后引申为伸手采摘。因此,初中学生可以借助古代汉字学典籍,丰富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3.更新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对汉字文化的重视。汉字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关乎汉字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要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师可以在通过创设情境法、联系生活法、识记比较法、字理溯源法等多种方法,如“盥”字对于初中生来说时比较难写难记的,教师可以采用字理溯源法,即根据“盥”字的字理进行字形分析,促进初中生的理解与掌握。“盥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中间是水,两边是人的双手;下半部分的“皿”是指一种可盛东西的容器、器物。上下两个部分合起来即表示人用双手从盆里捧水洗涤的意思。正是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中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

4.创设利于初中生汉字学习的环境。初中汉字教学还应该创设有利于初中生学习汉字的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在校园中,可以建立有关汉字学习的“汉语角”、“汉字文化特色走廊”、还可以在教室中张贴有关汉字演变的资料和图片,让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汉字文化的养分。其次,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初中生一同学习汉字,也可以一起做猜字谜、你比我写等小游戏来激发汉字的趣味性,领略汉字的魅力,探究汉字的奥妙。最后,在社会大环境下,应呼吁商家在广告牌上尽量不写错字、不用别字、少用谐音字,净化汉字学习的大环境,让中学生的汉字学习更高效、更优化。

初中生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有力的汉字教学,不仅会推动初中生汉字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还能锻炼初中生的思维,培养其思维方式的形成,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促进初中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

[4]李运富,汉字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

[5]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77.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01.

[7]余光中,余光中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27.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

[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54.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
泰北华裔儿童学习汉语的特殊性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模式的探讨
留学生书法课中的汉字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短期汉语培训背景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论汉字偏旁部首在改善留学生汉字畏难心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