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高的认识》教材二度开发与思考

2021-11-05武苗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武苗

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探索树高引入高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树被风刮歪了的具象让高“走”出来,为画三角形的高搭建模型。从给树画高到给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画高,再到探索出用三角板画指定底边上高的方法。教师精讲,学生模仿精讲,加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的认识  二度开发

“高”本来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概念,他们对高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但目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是用桥洞的“限高”事例来引入高,学生学习时不易理解,容易出错。我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材作了二度开发。

一、激趣引入部分的开发

(一)高变了吗?

1.哪条线段是树的高?从哪里到哪里?(见图1)

2.树被台风吹歪啦,与原来相比,树变高了还是变矮了,还是没变?(见图2)

3.树完全被刮倒了,树的高怎样变化呢?(见图3)

(二)课堂情景展示

师:哪条线段是树的高?从哪里到哪里?学生一致认为OB是树的高,树高应该是从树最高的地方到地面,且要竖直。师:树被台风吹歪了,与原来比树变矮了还是没变?有些学生说变矮了,也有学生说没变。师请说变矮了的同学上台讲,学生指着图2说:这里变短啦。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树究竟变矮了还是没变?一部分学生说变矮了,另一部分学生说没变。教师启发:从图上小朋友的位置看一看,是原来摸树顶容易还是现在摸树顶容易?原来树多高?现在树有多高?变矮了没有?学生迟疑了一会儿,大部分说变矮了,小部分说没变。教师继续启发:风更大了,树更歪了,最后树倒了(见图3),树还有高度吗?树高变成什么了?生:树高度没有了,变成了树长。

教师用手中的铅笔当作树,演示一遍树倒地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高的画法,在演示过程总结高的变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模仿老师向同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反思

这个引入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在生活中是熟悉高的,比如身高、楼房的高,他们脑海里高的形象是竖直的,因此,在他们的脑海里树高与树长是一体的。笔者从学生熟悉的树高入手,建立起高的概念——从树的顶点到地面的垂线,又巧妙地利用树倒了的具体情况,让树长与树高分离。这个分离的过程就是概念精确定义的过程,让高“走”出来,为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搭建模型。

二、新知探索部分的开发

教材是给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画高,没有地面。笔者添加了地面,进行思维上的过渡,加深对高的理解。

(一)动动手

与同伴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用三角板画一画。

(二)课堂情景展示

笔者请两名同学上台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图(见图4至图8)。学生很顺利地画出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高。接着巡视时,笔者发现有几名学生把直角三角形的高线画歪了,集体订正时,笔者请其中一名做错的学生在展台上演示怎么摆三角板。他起初移到直角边上,又移回来,很不自信,用詢问的眼光看着同学们,台下学生一起说“移,移……”只见他一点一点把三角板移到直角边上与地垂直的正确位置,台下发出一阵掌声。笔者微笑着对他说:“画高,只要考虑从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线,不要顾虑太多,相信自己!”他认真地点了点头。学生总结高的画法:树有高度,三角形也有高,三角形的高就是从顶点到地面的垂线。最后笔者擦去黑板上代表地面的短斜线,说现在三角形没地了,没地了还有高吗?你能再画出来吗?学生齐说:底下这条边还当地,能画出高。师问:其他的边能当地吗?画一画。有的同学倒过来画,有的转着画,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梯形、平行四边形都有无数条高的结论。

(三)反思

从给歪树画高到给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画高,再到给平行四边形、梯形画高,这种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尤其是错题交流,给人印象很深。从地面到对面,擦去黑板上代表地面的短斜线,学生依然能画出高;从有地到没地,让学生头脑中产生了从有到无的思维飞跃:这条边可以当地,那条边也可以当地,正着不能当地,倒过来也可以当地,从举一到反三,从正向到逆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顿悟的欢乐。

三、知识归纳升华

(一)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你能画出下面图形中给定底边上的高吗?试一试,画一画。

(二)课堂情景展示

师:请画出图形中给定底边上的高(见图9至图11)。学生在学习单上认真地画起来,有的学生正着画,有的学生转动纸倒着画。师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黑板不可以转动,怎么办呢?他挠了挠头,全班同学都笑了。师:三角尺是不是有一个直角?他开始摆放三角板,不断尝试摆放,直到摆对位置。然后请这位同学总结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

教师精讲总结:图9到图11的画法,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重合,过顶点沿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就是高,并且边讲边演示摆放三角尺。

(三)反思

画指定底边上的高是在环节二的基础上的延伸,黑板不能转动怎么办?想到了三角尺上的直角边,探索出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用数学工具准确画高,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精讲并借助手边的铅笔、尺子、本子等作为教具,把知识变成可操作的动作演示,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课堂生动有趣。另外,让学生带着动作模仿教师讲课,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大脑各部分功能,手脑并用,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经常会对教材教法进行研究及开发,活学活用教材。但愿教师们能找到更快乐、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引领更多孩子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俞正强.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克里斯·比弗尔.全脑数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