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21-11-04胡泊
一、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背景介绍
(一)教师教育评价的专业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中指出: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1]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的走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新入职教师可塑性强,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评价,用评价的反馈来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师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的综合性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2017年进行调整,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进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上的转变,并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2]
高中美术教师从单一的学科技法向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迈进,由教授传统绘画技法向弘扬文化情感融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具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关于高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已有较多的关注,但是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能力结构研究较为宽泛,且并没有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评价,针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集中在中职院校及高校教学中,进而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建构。
二、教學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
(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
Jay McTighe和Grant Wiggins为实现“为理解而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创设了课程的“逆向设计法”,“逆向”是相对于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而言的。传统的课堂形式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内容全面覆盖型,力图覆盖书本知识的全部内容,缺乏对优先学习顺序的考虑,容易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乏味、无趣。另一种是活动导向性的课程,聚焦活动型,其最大的优点是课堂生动有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逆向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授课方式,不再突出知识与技能是一种掌握知识的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行为,即小组讨论、参与、理解等。下表为重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型。(表1)
(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布鲁姆将教育目标由低级认知到高级认知分为六个部分,在教学目标中,一味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及应用处于低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只能为学而学,并未从深层学习出发对知识进行内化;而在高级认知阶段,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与评价,最终通过自身实现创造。(图1)
三、美国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Visual Arts edTPA)中教学设计能力分析解读
(一)评价目标
美国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评价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对单元化的主题知识、艺术核心课程标准及内容的理解;2.评价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发和关联艺术的能力的判断;3.评价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对艺术史、绘画技法和艺术教育理论等知识的学习;4.评价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如何对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与反思。由此可见,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不仅仅注重教师自身的艺术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法能力,同时也关注教师如何将自身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重视自身的反思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评价框架
美国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分为三大模块:1.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图2)
这三大模块代表了一个有效的教学循环(即专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教学设计模块记录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及效果,教学实施模块记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情况,教学评价模块记录了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个模块任务下又有四个部分:我需要考虑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我需要写什么、我的教学实践材料如何被评估。下方表格为“教学设计”评价模块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学计划”模块中对四个维度的评价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要求,重点突出视觉艺术专业的学科特性核心,这与课程标准也相对应:
创造视觉艺术——制作视觉艺术类型的艺术作品(例如绘画、版画、摄影和雕塑等传统美术;新艺术形式:如用适当的图像或材料制作的作品,涉及观众、表演艺术装置和公共场所的艺术干预;媒体艺术,包括视频、电影、图形通信、动画、游戏和新兴技术;建筑,环境和工业艺术,如城市室内产品和景观设计、陶瓷、纤维、珠宝等工艺品,以及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的工艺品。视觉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服务于许多教学目标,包括个人创造性表达,历史和文化调查,对当代社会评论的回应,以及在后现代时期探索艺术和文化意义的创造性问题解决。
开发艺术/设计作品——使用技术,实验方法或调查。
阐释艺术——分析艺术制作方法、理论、艺术形式、流派等,用于表达意义。
展示视觉艺术——分析、选择、准备和排列对象,文物或艺术品以供展示。这可以包括他们自己作品的展览、作品集、出版物、数字格式或他人的作品。艺术家陈述可能是演示文稿的一部分。
关联艺术与语境联系起来——语境可以包括个人、社会、文化或历史观点。
回应视觉艺术——体验、分析、解释或反思艺术创意和工作,无论是单独的还是协作的。这包括学生分析和了解视觉图像和物质文化如何塑造对世界的理解的机会。
美国视觉艺术专业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是对教学事件采取的评价,[6]要求职前教师对其所在地区的教育环境、教育水平、教育特征进行充分的分析后,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并能在所教授的课程中体现个人对视觉艺术的认识与教学思考,提供教学视频来观察学生的阐释、回应及关联艺术的能力,最终每位职前教师都有专属的教师档案袋来记录评价,相对我国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具有科学性及可参照性。
四、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清晰的规定及要求,详情见表3:
教学设计领域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地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及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地方特色资源、硬件设施等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引导其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就美术学科而言,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美术教师在针对教学设计上的侧重与能力要求:图像识读侧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图像中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美术学科的专业信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读和理解;美术表现侧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运用现代或传统的美术语言,结合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判断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学会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美;创意实践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创作艺术作品;文化理解在价值观和人文情怀方面对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标准。这五大核心素养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和影响,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培养重点和素养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对目标进行充分的实践。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规定了美术教学设计能力指的是能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掌握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8]
依据美术教学设计的要素,将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维度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学习需要分析能力、教学内容分析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择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能力。
借鉴edTPA的评价标准,结合我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评价将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定为以下5个指标:
五、思考与展望
本文构建的新入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表现性评价而形成,但是未对表现性评价的相应任务进行完整而系统的设计,在评价真正应用于实践之前,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表现性任务,以保证本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因此,将在以后进一步对相应的任务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而能够将教师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推动我国美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Z].2020-1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M].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4] 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M].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 The second edition,2006:17-34.
[5] http://www.edtpa.com edtpa-vsa-handbook
[6] 赵德成,夏靖.表现性评价在美国教师资格认定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2):11-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8]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S]. http://www.ntce.cn/a/kaoshitongzhi/
作者简介:胡泊,西南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重庆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专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