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

2021-11-04李莎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诗情画意苏轼诗词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文士,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同时,他一生经历颇丰,每到一处都留下许多的作品与佳话。本文拟将苏轼一生的行踪及其诗文书画结合起来,以“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为主题来展开美术学科统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本课程所涉及学科有美术、语文、历史和地理,在项目式学习的所有活动中,鼓励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活中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课程的实施,探寻苏轼诗情画意的一生。

一、项目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统整学科

统整学科是将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联结、利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教学架构,来帮助学生跨越各学科,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本课例采用主题统整的方式,将语文、美术、历史与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看待苏轼的一生,激发学生形成超越学科界限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项预期的产品或作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完成不够明确的、有多种解决方案并与真实世界相连的任务,引导学生使用高阶思维技能。本课例以“打造东坡行迹旅游专线”为项目驱动,从“绘制东坡人生轨迹图”“整理东坡文艺成就据点”“据诗作画”及“推广东坡文创产品”四方面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构建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东坡旅游专线策划方案”。此项目创设的问题情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经过有序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加真实有效,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可以在问题的解决中更灵活地运用。

(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中,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就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通过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设计,打破传统的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构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发散思维进行创造,在本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搜集苏轼的资料、就学习任务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和设计,将学习内容内化为个人的认知与情感结构。

二、项目设计思路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的文化理解能力,已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语言和技法,对苏轼的诗、词、书、画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历史课上学习过苏轼所处的宋朝历史背景和大事件;在语文课上有学习过苏轼的诗,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赤壁赋》等;在《美术鉴赏》(2019版)中对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的形式进行赏析,通过对他中国画作品《潇湘竹石图》的鉴赏了解到苏轼是文人画的代表;在《中国书画》(2019版)中侧重于对苏轼书法上成就的描述:苏轼是北宋“四大家”之一,其书法尚意,擅楷书、行书,以《黄州寒食诗帖》为例讲述书法作品赏析的方法;在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中绘有苏轼,从这幅画的赏析可以了解到苏轼的交游;也涉及苏轼绘画创作的理念即“画中有诗”等。本课程通过以美术学科统整各学科间的知识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将各学科中可能包含的知识与主题联系起来,学生可以以点带面、以面观点的角度更整体地把握苏轼的个人特征,并结合课后自主探究习得的资料建构出立体的苏轼形象。

(二)项目设计的具体思路

1.问题情境

旅游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在古代有许多大家如李白、苏轼、徐霞客等人,他们的“旅游”经历流传后世,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在行走的路上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苏轼一生经历多次入朝、外放、被贬,实为“旅游家”。为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打造有文化深度和艺术特色的旅游品牌,旅行社决定推出苏轼行迹旅游专线,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和创意为旅行社建言献策吗?

2.引导性问题: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热门旅游线路?

·苏轼一生有哪些成就?

·苏轼的诗词与书画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哪些方式推广“东坡旅游专线”?

3.学习任务设计

三、项目实施过程

任务一:绘制“东坡人生轨迹图”

学习活动:本任务分解为“整理”与“绘制”两个部分,學生可以通过课外自主研究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对苏轼一生的行迹进行整理,阅读《苏东坡世系、年谱、行踪简谱》《苏轼论》等,对照北宋时期的政区形势图和现今的中国地图,标注苏轼的行踪路线。了解苏轼在各地的政绩与诗集,以及苏东坡的景点、纪念馆等,结合这些规划出一条你认为合理的旅游路线。要求在线路图的各地点中注明你推荐此路线的缘由,如此地留有苏轼相关人文景观,苏轼的传闻轶事等。了解路线图的多样性,学习路线图绘制的方法,用美术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美化。涉及学科:美术、地理、历史。学习建议:可以结合《设计》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或运用手账的方式对路线图进行规划。

任务二:整理“东坡文艺成就据点”

学习活动:阅读《苏轼诗集》《苏轼词》等苏轼的文学作品集,结合任务一的旅游线路图,整理苏轼在线路图中各处留下的著名诗词、文章和作品。

涉及学科:语文、历史。

学习建议: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语文课程为主。

任務三:据诗作画

本任务可从“诗词与书法”“诗词与绘画”“题画诗”三个分解任务进行学习,可以独立也可以彼此间有关联性。

学习活动:在“诗词与书法”中,侧重于对书法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赏析。如《黄州寒食诗帖》,从内容上读懂其意,从作品的用笔、结字上分析苏轼的行书特色,体会苏轼在书写时的心境变化。在这一分解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掌握书法临摹的技法,完成一幅从临摹的书法作品;也能掌握书法集字创作的方法,选取喜欢的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集字创。

学习建议:结合《中国书画》第二单元第一课“笔墨千秋——书法文化与创作基础知识”中的学习任务三(图2),以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为例学会如何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来展开本任务的学习,拓展与苏轼相关的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在“诗词与绘画”中,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解读苏轼诗词中的空间艺术和表现意境的作品,再从美术课上对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掌握营造中国画意境的手段,理解诗词与绘画两者在空间艺术和意境表现上的差异。唐朝时以观画赋诗取士,至北宋徽宗时期以诗题取士,学生可以用仿古取士的方式选取喜欢的诗词进行绘画创作,完成分解任务。

学习建议: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苏轼的诗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掌握其文本含义。历代有许多画家也就此赋文进行绘画上的表现,可以搜集不同画家的绘画作品,基于学生对前后赤壁赋的理解,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赏析画家视野下的赤壁,如北宋乔仲常所画的《后赤壁赋图》、金代武元直《赤壁图》(图3)、明代仇英的《赤壁图》、蒋乾《赤壁图卷》(图4)等绘画作品,学生对诗词绘画中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理解后,再选取苏轼的诗词进行再创作。

学习活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而诗画融合的践行者实为苏轼本人。清朝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题款图画,始自苏米。”题画诗从画外到画内的最初标志是苏轼的《题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也奠定了文人画理论。苏轼所传留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在他人的绘画作品上留下了不少他的墨宝,基于此我们可以对苏轼在各地的交游进行梳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整理出其题画诗的主要意象。苏轼题画诗的意象相对集中,如竹、牧马、渔隐、集会唱和等。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将同一意象的题画诗词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主题进行绘画技法的训练与创作。在绘画作品完成后,学生邀请自己的好友给自己的画作进行题字,寻找文同与苏轼般的知音之语。学习建议:以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为引子分析文人的艺术生活及苏轼的交游活动,结合《中国书画》第三单元第一课“书画雅集”的内容策划一次书画雅集活动。

还可以结合《中国书画》中第一单元第二课中诗书画印一体的书画作品形式的分析,学习书画印一体及其书与印在画面上的安排。

涉及学科:语文、历史、美术。

任务四:推广东坡品牌文创产品

学习活动:此任务是基于以上三个任务的完成,也是作为此次项目式学习展示的内容之一。学生自荐出3—5幅优秀的作品,集思广益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方向,并制定对应文创产品的推广方案。教师给出指导意见,选取可实行的方案,辅助学生落实方案的实行。

学习建议: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兴趣选择文创产品的方向。如制作明信片,将选定的优秀书画作品拍照录成电子文档,结合《设计》与《现代媒体艺术》中相关知识学习图文排版等。教师帮助学生联系印制团队将学生排版好的作品印制出来。

四、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更加多元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呈现,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整理学生成果在网上发布,分享教学成果的同时也接受家长、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最后可以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资料和最终成果在校园中进行布置与展示,包括个人的整理手稿、书法和绘画的小稿及作品,线路设计图,与朋友间交流的记录和作品,文创产品等。

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引导教学的全过程,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前做好项目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对教师而言评价更多的是为了反观教与学的全过程,以调整后期的教学,而不是将学生分出优劣高低。对学生来说,评价是个人学习过程的记录,是个性化多维度的。所以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强调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评价与针对最终成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学习档案袋的方式收集旅游线路图的小稿、书画创作小稿、小组分工合作的记录、方案讨论过程等支撑性资料。教师需要综合学生个人及组员之间的意见对学生的资料搜集与加工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小组和课堂中的参与度、书法与绘画的表现能力、方案制定的能力和创新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主题的不同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如制定线路图时可以邀请旅行社的人员对方案和线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更贴切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专题探究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怡倩著.统整的力量.直击STEAM核心的课程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2] [美]林恩·埃克里森,洛伊斯·兰宁著,鲁效孔译.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夏雪梅著.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

[4] 朱靖华著.苏轼论[M].京华出版社,1997.

[5] 徐中玉著.论苏轼的创作经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王水照,崔铭著.苏轼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7] 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8] 祝勇著.在故宫寻找苏东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9] 康倩.画内与画外——苏轼题画诗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10] 舒晓玲.真实学习理念下项目式学习设计与教学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0.

[11] 罗浩春.论苏轼词中的空间叙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作者简介:李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诗情画意苏轼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苏轼吟诗赴宴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论中国纱罗织物的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