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科书中的苏轼
2021-11-04任慧敏
任慧敏
现行高中美术教材中直接源于苏轼的书画作品较少,但以苏轼为代表的蕴含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和价值的书画作品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出版的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从苏轼相关内容的教育价值挖掘、教材中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实施建议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苏轼相关内容的教育价值挖掘
学者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有“苏海”之称,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并将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教学价值运用于美术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美学价值
1.开拓创新之奇
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的概念,标榜“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与力求逼真、专事形似的画工画不同,苏轼主张轻形重意、清新疏淡的士人画应是怡情悦兴的随意而发。这样的绘画创作才能进入“得之于象外”的境界,做到即使折枝上只绘“一点红”,却能蕴含无限春意。
在抒情写意的士人画创作过程中,苏轼深化了对诗画关系的见解,明确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观念,使它们处于一个美学共同体之中。他主张“诗”与“画”的相互渗透,“情”与“景”的相互交融。让题画诗的魅力在带有士人性质和士人趣味的画作上展现,使士人画的意趣在气韵清美和寓意于物的题画诗中得到升华。在书法领域,苏轼的开拓创新精神也令人拍案称奇。苏轼在继承古人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自成一体。其“意造无法”“信手点画”的笔墨是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在高度掌握书法规律之后的自由挥洒,呈现出婀娜的风韵和豪放的气派。
2.自然平淡之美
崇尚自然与平淡之美是苏轼文艺创作的一贯追求。在苏轼看来,“平淡”是在看似简单、疏淡的形式之下,蕴含着艺术家深厚的情感与意趣。而“自然”则是反对刻意雕琢,重视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让作品成为艺术家人格的真实写照。
在绘画创作中,苏轼主张艺术家应“身与竹化”,把自我融入自然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在书论中,苏轼亦是多次论述了他对自然天成之美的追求:“书初乃无意于佳,乃佳尔。”进行艺术创作时,应做到“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借自然放意的笔墨抒发书写者性情。
(二)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美术教师有其独特性和感召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将苏轼做人做事的品格精神融入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一颗热诚之心看待世界。
苏轼的一生犹如虚舟漂行,永不停泊。他虽在仕途上磨难甚多,但却做到了明辨是非,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困苦无望的处境下,苏轼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是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付之一笑的潇洒态度来度过困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介绍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導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抱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去拥抱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
二、教材中苏轼相关内容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2003年和2019年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苏轼作品及艺术观念选编统计表:(表1)
通过梳理我们可知:在2003年版和2019年版的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中,苏轼的书画作品和艺术观念在不同的模块和单元中都有分布。但是,教材所能提供的信息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单元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新要求下,我们应让以苏轼为代表的中国美术史中的典型艺术家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完整解析以苏轼为典型的艺术案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以同样的方式去解读与苏轼同时代的,甚至是美术史中的艺术家。使他们成为贯穿课堂的教学主线。因此,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不断深入挖掘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从横向分析北宋文人画的形成,纵向梳理文人画的发展和流变两个维度,完整解析以苏轼为典型的艺术案例。
(一)横向——北宋士人画的形成
元祐时期,苏轼的文坛盟主地位确立。一群士人以苏轼为中心,形成了王诜、米芾、黄庭坚、李公麟、文同等人为骨干的,在政治上自立自断、学术思想上独立思考、文学艺术上自由创造的一个集合体。他们通过同题共作、书画雅集等形式进一步发展、传播“士人画”的美学思想,对当时的画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各类艺术形式在文人意趣和文人情怀的陶冶下发展到一个高峰。笔者梳理了2019年人美版高中《中国书画》中与苏轼相关的同类艺术家的作品,统计列表如下:(表2)
(二)纵向——文人画的发展与演变
文人画(后世的“文人画”即为“士人画”)扎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特征。虽然各个朝代与流派的画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但北宋士人画的艺术创作观念都深深烙印其中。
被誉为“元人冠冕”的赵孟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他主张“书画同源”。明末董其昌不仅首先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还以“南北宗论”对历代画家作出了明确的划分。文人画发展到清代迎来了又一个艺术高峰,出现了以“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和以“四王”为代表的“摹古派”。为了更好地考察文人画的发展流变,笔者梳理了2019年人美版高中《中国书画》中文人画家的作品,统计列表如下:(见表3)